“宮門獻魚”,是清宮大典中必須備有的菜點之一,更是頤和園聽鸝館壽膳代表菜,除此之外還有萬壽無疆席、福祿壽禧席、江山萬代席、延年益壽席等代表菜品有十幾道。
作為頤和園聽鸝館飯莊的主廚、壽膳技藝的傳承人,韓銀超從廚30餘年。他對菜品的食材、刀工、火候有着教科書一般的嚴格。雖然徒弟宋國亮已經跟他學廚10年,但遇到需要露絕活關鍵場合,韓銀超還是要親自掌灶。韓銀超常跟徒弟説,老一輩廚師將食材、刀工、火候的理解傳給了我們,我們只有學到老一輩廚師做菜的精髓,才有創新的基礎,做宮廷菜沒有基礎的東西是經不起推敲的。
做好“宮門獻魚”這道菜,廚師需要用心挑選,要選眼睛透亮、腮紅,魚鱗有光澤的魚。除了對食材的精益求精的要求,刀工也是這道菜的考究之處。下刀的力度,位置,方向,全在方寸之間。精確割開骨肉相連的結點,只有手上功夫練到純熟無比,才能游刃有餘。韓銀超介紹道,“刀要貼着骨頭走,每片厚薄一致,這刀工至少要練十年”。魚身兩側剞蘭草花刀,以便讓調配的醬汁沿着刀口浸透魚身。煙火之中,這條魚至少還要經歷至少40分鐘湯汁的雕琢才能來到餐桌。最後呈現出來的菜色澤明艷,裝盤的魚似乎還在微微喘氣。
聽鸝館既照顧得了各國領導人挑剔的胃,也能滿足平民百姓的舌尖味蕾,從宮廷禦苑到煙火人間,壽膳製作的原汁原味並未隨着世事變遷而消散,因為,背後親自掌灶手不離勺的人始終對傳統保持着一份敬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