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棍

日期:2022-08-22 18:11    來源:北京市海淀區政務服務管理局

分享:
字號:        

  史料記載,北京地區五虎棍曾普遍流行,六郎莊五虎棍脫穎而出傳承至今。

  作為六郎莊五虎棍的教習,73歲的池永福對起源於康熙、被禦封為五虎棍皇會的六郎莊五虎棍有着深厚的情結。他8歲開始練習,寒冬臘月堅持站樁,一兩袋煙的功夫,渾身是汗,頭頂冒熱氣,頭髮上有冰碴子。

  池永福回憶到,1965年,六郎莊五虎棍到頤和園大戲臺演出,會頭在前邊打着小幡旗領路,打執事的人打着孝端皇太后賜的半副鑾駕,從海淀西大街南頭走到北頭,人山人海,那叫一個威武。

  池永福説,一般五虎棍有8個角色,我們是10個角色,增添了馬童和車夫兩個角色,我們的五虎棍是真砍真打,招招見響,特別的激烈。我們還恢復了已失傳多年的“十人藤牌”,這是我們獨有的套路。“十人藤牌”,表演者翻、轉、騰、躍,攻守之間,琳瑯作響。

  以前的五虎棍都是口傳心授,為解決傳承困難的問題,從2003年開始,池永福通過老一輩傳承人的回憶指導,以及團隊的磨合演練,手寫記下五虎棍的招式、棍法、套路。歷經16年,70張手稿,記下六郎莊五虎棍傳統套路和新編套路共118套,內容涵蓋站樁功、鈸鼓點、場地器械招式説明及棍法演繹。

  “傳承人不光要棍術精湛,也要功夫底子好”,為此,池永福團隊與海淀鎮中心幼兒園合作,在校內選拔成員,這門藝術也有了職業傳承人。

  鼓鐃鈸镲錚錚做鳴,對打格鬥險象環生。讓這比京劇還古老的皇家宮廷藝術傳承下去,是池永福這老一輩傳承人最大的願望。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