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

日期:2022-08-22 17:54    來源:北京市海淀區政務服務管理局

分享:
字號:        

  剪紙,又叫刻紙,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剪出的是無窮韻味,凝聚起萬千祝福。

  張曉林是第三代京派剪紙傳人。他從六歲就開始剪紙,至今已經剪了六十年了,剪過的作品和教過的學生都不計其數。説起這門手藝,還要從他的姥姥説起。“我的姥姥把這門手藝傳給了我的媽媽,我媽媽怕這門祖傳的技藝失傳,於是就傳給了我。”

  在張曉林的家裏,到處都能看到剪紙作品,有卡梅隆的電影女主角阿麗塔,有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還有上百種剪紙作品,題材豐富,樣式多樣,可謂是古今中外無不涉獵。而説到他最得意的作品,還是在2000年,為北京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創作的《奧運之光照中華》,這件面積90平米,直徑10.68米的作品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剪紙,這一紀錄至今無人打破。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張曉林的這件作品被存放在中國體育博物館。

  “我就住一間平房,這一張紙它的長度是一米一,寬度是八十公分,一百四十張紙,要需要粘一韭菜葉寬,粘出來不能有皺褶”,張曉林回憶説,當時沒學過一天粘裱的她和老伴兒一起,硬是把這個作品兩張一對粘成七十張,然後扛着這七十張作品,來到離我家比較近的一個建材城,在建材城的一個大廳裏完成了《奧運之光照中華》。這樣精美細緻的作品,就是一把非常普通的剪刀剪出來的,為了讓剪刀足夠鋒利,張曉林的磨刀石被磨得越來越薄,甚至都被磨斷了。

  常有人問張曉林,需要多久才能學會剪紙呢?張曉林總是笑着回答到,一小時就能學會,但要剪好你得用一輩子。張曉林如是説,也如是做了,在經年累月的創作中,他從不自滿,不斷挑戰自我,超越從前,用他的話説,就是“藝無止境”。

  京派剪紙有兩大特點,第一必須鉸什麼像什麼,栩栩如生,第二,必須有吉祥寓意。在張曉林的作品中,幾乎每件都可見吉祥、祝福的寓意,通過諧音、走向、形狀等等形式,將祝福暗藏於作品中。

  如今,年過花甲的張曉林,穿梭忙碌於各所學校之中,“我作為一個京派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我有責任,也有義務,把這個剪紙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他説,要把這門陪伴了他一生的手藝毫無保留的傳承下去。

  不同於陷入傳承困境的手藝人,張曉林早已為自己的傳承之路打好了基礎,女兒已申報剪紙張第四代傳承人,而作為第五代傳承人預備役的外孫女,也已將剪紙納入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一張紙、一把剪,剪出的是似水流年,是技藝傳承,更是迎福納祥的和氣。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