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皮影戲”,又名“皇家宮廷皮影”, 始於清代,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其表演細膩、形象逼真、演唱精湛、動作配合默契,保留了濃郁的宮廷皮影特色。“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揮舞百萬兵”的京西皮影,曾經在民間與宮廷中廣為流傳。
近代以來,隨着時代變遷人們娛樂方式的豐富,皮影不再像從前那樣風光無限,且京西皮影的製作從畫稿、雕鏤、繪革到釘綴都需要多年匠心沉澱才能得心應手,這門技藝的傳承成了大問題,常讓人望而卻步。
“如果這個戲斷代了五十年,我再不把它傳下去,我就是哪一天我閉眼了以後,我對不起當年的我那五個師傅”,京西皮影戲第五代傳承人王熙動情地説,傳承京西皮影,不僅要傳承手藝、工藝、技藝,更值得傳承下來的是這些技藝背後的故事、文化與記憶。王熙她對自己要求極高,每天晚上練習雕鏤。
王熙回憶説,她的老師路聯達曾與其他四位皮影老藝人一起演出皮影劇,後來其他四位將手藝都傳給了路聯達之後紛紛離世,將才藝、責任與回憶都留給了路聯達一人。因老藝人一般都是口傳,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時傳承下去,就會慢慢忘掉了。
“有的好唱腔,都是單獨讓路老師給我們哼出來、唱出來,路老師哼一句我就寫一句譜子,把它整理好”,功夫不負有心人,王熙與自己的演員們建了一個樂譜庫,很多部快要失傳的皮影戲終於以一種能夠科普化的方式延續了生命。
王熙用一腔熱愛將京西皮影保護、傳承、創新、發揚了下來,用皮影戲拉深了自己與袖珍人生命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