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河遺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1945年被發現,是西周燕國的始封地和早期都城,六十多年的發掘歷程中,共揭露900余座墓葬、車馬坑、夯土建築等遺址遺跡,出土了青銅器、刻字甲骨、玉器、漆器、原始瓷器等大量精美文物,最新考古發現遺址存在外城墻和外城壕,城址規模從六十萬平方米擴大至百萬平方米。琉璃河遺址遺跡類型豐富、遺物內涵複雜,不僅是北京三千餘年城市文明的歷史見證,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淵源,更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例證。1988年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2022年列入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24年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2025年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琉璃河遺址館區)原稱:北京市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於1995年建成並對外開放,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以及傳播古代燕國歷史文化為宗旨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是2006年北京市首批免費開放的公益性博物館,1995年被評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2年被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成為北京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基地,2016年被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評為首批現場教學點。館內展有精美的西周初期燕都青銅器、玉器、漆器以及陶器,尤為珍貴的是原址保留的4座燕國貴族墓葬與車馬坑。館外環抱有燕都古城與墓葬遺址,周邊更有多處燕國歷史遺存與近現代文化景觀。圍繞燕國歷史文化的最新發現與研究成果,博物館堅持以“學術為基礎,科技為手段”的辦展原則,聯合多地文博單位與研究機構,開展學術研究、打造原位文化,主推原創展覽、注重品牌建設。還在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河北博物院以及河北涿州、廊坊等地博物館舉辦了“鼎天鬲地——紀念北京建城3060年”、“講給孩子們的燕國故事”、“燕都宴饗——舌尖上的燕國”等臨展和巡展。館內設立“燕都工坊”,將拓片、雕版印刷、石膏澆注等傳統技藝與DIY造型塗色等現代工藝相結合,使觀眾們在動手過程中感受古老燕都文化,同時還開展“博物館論壇”活動。
場館資訊
場館正確全稱: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琉璃河遺址館區)
地址和郵編: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董家林村七區1號(102403)
電話:010-61393049
開放時間:鋻於博物館可能基於修繕、布展、改擴建等原因短期閉館,建議廣大觀眾在參觀前先撥打諮詢電話了解博物館開放情況,再前往參觀。
門票價格:免票
公交車路線:乘坐835路公交車西周燕都遺址站下車
地鐵路線:乘坐地鐵房山線良鄉南關站下車,換乘房27、房68或房39路公交車西周燕都遺址站下車,沿董家林路口步行1.5公里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