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院兒

日期:2022-11-07 16:15    來源:東城區政務服務管理局

分享:
字號:        

  朝陽門街道舞蹈隊焦阿姨的家離朝陽門社區文化生活館(簡稱:27院兒)只有30米左右,在內務部街上住了幾十年的她在以前從來沒有進過這個小院兒,“以前這裡是東城區工商聯的辦公場所,感覺和我們有距離,自從這群年輕人來了之後,這裡成了我們不少居民除了家以外,最常來的地方!”

27院兒

  空間活化是朝陽門地區街區更新的“引擎”和“催化劑”。朝陽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哲表示,“近年來,通過挖掘可利用空間資源,升級現有公共服務設施、引入第三方運營機構等有效措施,朝陽門地區的公共服務水準和生活便利程度得到了普遍提升。公共文化生活大大豐富。”作為空間活化的典型範例,27院兒,即朝陽門社區文化生活館,是一個集公共藝術、社區營造、公共文化研究、社會創新為一體的綜合性社區文化中心。

  作為北京ONE藝術創意團隊做為27院兒的運營方負責人,牛瑞雪發揮年輕海歸團隊的動能,形式上將這裡打造成一個面向居民和公眾的集藝術活動、文化挖掘、生活方式、公共教育、美學培養為一體的新型綜合性社區文化中心,而核心則是將“藝術社區(community-based art)”理論轉換為公共文化升級探索、老舊城區更新改造和社會治理和諧向好的實踐行動的試驗場。

27院兒

27院兒

       秉承這種全新的社區營造理念,以豐富多元的內容與靈活多變的空間整合,通過“文化磁石”的吸引力,進行在地活化和可持續探索,為社區居民乃至全城的文藝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分享交流、寓教於樂的空間和平臺。館內每週開展的公共主題活動至少四場,涵蓋戲劇、美術、親子教育、舞蹈、建築、藝術展覽、文學、沙龍、工作坊、生活美學等。2016年9月至今,培育300多個文化項目,開展各類文化活動2300余場,服務人群超過9萬人次。其中年輕人重新回歸社區文化活動,參與佔比超過55%;在地居民參與度逐年增長,目前已佔參與人數的62%,滿意度高達85%以上。

27院兒

  其中,不少項目都實實在在獲得了在地居民的認可。比如連續兩年的公共藝術項目《當我像你一樣》,由朝陽門社區文化生活館聯合內務社區居委會共同發起,項目中,15位在地老人與15位公開招募的年輕人進行配對,通過“約會”的形式走進彼此的生活,破冰交流,再通過一系列有趣互動極具體驗感的形式,將社會議題回歸每個人的切身真實體驗當中, 啟發社會上更廣泛的人群對於老年人群體話語權與生活狀態,老齡社會下年輕一代的未來等系列社會議題的認知與思考。參與了2018年《當我1.0》的獨立影像創作者涼度,當時配對了太平鼓傳人李老師,不止一次説道,“感謝你們,讓我從此在世上多了一個親人!“而2019年《當我2.0》的參與者中更是有兩位來自北京工業大學的留學生,阿富汗小夥兒扎滿和葛摩男孩布漢尼。

27院兒

  此外,27院非常重視“在地“內容的挖掘與深耕,角度多元而豐富:有專項以”內務老人“為群像的藝術項目《老好使》,以點見面,從採訪老人的人生故事和採購經驗,開發了”老好使SHOP“和”老好使Zine“,在一間雜貨舖、一系列老人專屬活動和一本雜誌中深度探討老年人的社會價值;有激活老年人與年輕人輕鬆社交與家園精神的復古主題日活動“北平派對“,集合了沙龍、展覽、工作坊、市集、音樂與舞蹈,在活動現場,常常可見身着西裝旗袍的在地居民,與特意趕來的年輕人交流、共舞;有為內務社區特別策劃的特色黨建品牌《暖巷近鄰,內誠務實》,通過《紅集》、《我與新中國同歲》、《慰老縫紉編織小組》和《與國同夢戲劇宣傳隊》等一系列創意內容為基層黨的知識學習推廣、黨群關係融洽和諧獲得了積極效果。

27院兒

  多年的實踐中,27院兒的運營團隊始終堅持着研究與實踐雙行的工作方法,積極聯動國內外各種學術、創意與內容資源,把好項目帶進社區拓寬在地居民視野,把年輕人帶回社區帶動老年人參與度;與在地政府緊密合作,基於在地需求策劃形式新穎的活動,擴大服務面,精準回應文化需求;通過發起各種強公共性與高參與性的藝術項目為參與人群提供相遇、交流和共創的平臺,形成新的關係連接。

27院兒

  同時,不僅在活動內容上有實行優質資源引入與在地內容挖掘相配合,27院兒在文化空間活化和可持續的路徑上不斷探索可能性,並取得了積極效果。以朝陽門街道為例,一個以民生為主要核心的小型街道,如何打造專屬自身的特色建設成為了27院兒團隊的專項課題。以戰略佈局出發,選擇北京國際設計周作為抓手平臺,結合每年街道的日常工作推進,逐年深入解析“社區”這一話題。2016年的《朝陽門社區營造計劃》率先提出社造需以人為本的理念,開始關注“在地”與“人群”;

27院兒

  27院兒-朝陽門社區文化生活館,通過一個空間為支點,撬動了整個區域的鄰里關係恢復、社會和諧穩定、街區更新推進、以及可持續社區發展等方面。如此一來,他們所激發的基層活力與社會創生,都展示出社區發展巨大的潛在能量。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