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位於北京市東部,是中心城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區,總面積470.8平方公里,下轄24個街道、19個鄉,有672個社區、117個村,常住人口344.6萬人(2023年底數據)。改革開放前,朝陽區是全市的“菜籃子”、“米袋子”以及五大工業基地所在地,現已發展為全市經濟強區和對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在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朝陽被賦予了“國際一流的商務中心區、國際科技文化體育交流區、各類國際化社區的承載地、創新引領的首都文化窗口區、大尺度生態環境建設示範區、高水準城市化綜合改革先行區”的功能定位。目前,正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聚焦朝陽“1234”發展戰略,實施高品質發展“五大提升工程”和高品質生活“五大示範工程”,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宜商、宜學、宜游的新朝陽。主要呈現七個方面發展特點:
一是現代商務氛圍濃厚,是全市經濟發展主陣地。主要指標始終位居全市前列,2023年,GDP為8387.2億元,佔全市19.2%;地方級收入為1114.2億元,佔全市18%;區級收入為563.5億元,保持全市首位;固定資産投資規模保持在千億元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355.5億元,佔全市近1/4,保持全市首位。産業結構以商務、金融、科技為主導,第三産業佔比超過90%,呈現出CBD、中關村朝陽園等重點産業園區錯位融合發展的特色佈局。特別是CBD作為三大國家級商務中心區之一,以佔全市萬分之四的面積創造了全市4.2%的稅收,吸引力指數位居全國第一、亞洲第二、全球第七。消費市場活躍繁榮,是北京市第一消費大區,擁有CBD、三里屯等16個高品質商圈,SKP、國貿商城、合生匯、THE BOX朝外等眾多各具特色的商業綜合體,以及全市近半數的“夜京城”地標、6成以上的米其林和黑珍珠餐廳,首店、旗艦店數量居全市首位。2023年成功舉辦首屆國際茶香文化節、全市首個國際燈光節,2024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暨京津冀消費季啟動活動首次在我區舉行。當前正在全面構建“一縱一橫一核”消費版圖(“一縱”指地鐵14號線朝陽段商業帶,“一橫”指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商業帶,“一核”指CBD千億規模國際級商圈),全力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主承載區。服務業開放程度高,2016年5月正式獲批成為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區,2020年9月CBD、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共7.92平方公里被納入北京自貿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兩區”建設以來,共實現全國首家另類投資保險資管公司、全市首單本外幣一體化試點等88個示範性、引領性項目落地,新設外資企業佔全市32%,2023年實際利用外資、進出口總額約佔全市22.6%、44.1%。金融業蓬勃發展,機構在全市數量最多、門類最全,集中了亞投行總部以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一批國際金融組織駐華機構,“十三五”以來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6%。營商環境全市領先,不斷優化産業政策支援體系,在全市率先實施“一業一證”改革、“一件事”整合服務,首創重點企業“服務包”、“服務管家”、“成長包”等機制,基本實現區級政務服務事項“一門辦理、一窗受理、一網通辦”,連續五次在全市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第一,獲評北京市營商環境創新示範區,商事制度改革獲國務院辦公廳表彰激勵。
二是創新生態持續完善,是全市數字經濟核心區。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優質生態推動科技攻關,以技術驅動推動場景擴展,全力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創新要素高度集聚,擁有全國唯一的國際科技組織總部集聚區、全市唯一的國際創業投資集聚區,匯聚了全市超1/5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以及阿里巴巴、西門子、蘋果研發等一批創新型企業和機構,高新技術企業3680家。産業集群優勢明顯,擁有網際網路3.0産業基地、電子城IC/PIC創新中心等一批特色園區,落地了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北京市首個“數字人加速器”、網易(北京)數字産業中心等重點項目,加速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等重大功能性平臺建設,初步形成了以産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和數字安全等為核心的“3+X”數字經濟産業體系。應用場景豐富多元,落地國內首個L4級別高精度城市級數字孿生平臺、首個跨境數據託管服務平臺以及北京首個“數字人民幣資金存管新模式”,“城市智慧大腦”在全市唯一入選國家智慧社會治理實驗基地。
三是“三區疊加”優勢明顯,是首都全國文化中心核心區。區內匯聚了中央電視台、路透社等近400家國內外知名傳媒機構,中國交響樂團、北京演藝集團等120余家知名文藝表演團體,以及中信出版、藍色游標等多家龍頭企業,規上文化企業佔全市44%。2014年以來,以CBD——定福莊國際傳媒産業走廊為核心,建設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文化科技加速融合發展,區內數字文娛獨角獸企業佔全市57%,2023年數字文化産業收入增長3%。同時,朝陽也是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擁有260家實體書店和城市書屋、90個影院和沉浸式劇場、66家星級飯店和21家A級景區,博物館數量佔全市四分之一,打造了798-751藝術街區、北京歡樂谷等4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teamLab無相藝術空間等入選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連續四屆榮獲全國文明城區稱號,城市文化魅力、群眾文明素養持續提升。
四是國際化資源高度集聚,是首都對外交往窗口區。朝陽素有“中國涉外第一區”的美譽,區內有第一、第二、第三使館區以及正在建設的第四使館區,集中了除俄羅斯外的全部外國駐華使館以及佔全市90%的外國駐京新聞媒體、80%的國際組織和國際商會、70%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5%的外資金融機構、50%以上的國際性會議。作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主承載區,匯聚了鳥巢、水立方、“冰絲帶”等豐富的奧運場館資源,在服務保障北京夏奧會、冬奧會中,實現了國際知名度與美譽度的快速提升,年均吸引游客5000萬人次。近年來,相繼舉辦了國際馬拉松賽等一系列國際性、高水準體育賽事,率先出臺“雙奧朝陽”建設十大行動計劃,實施奧林匹克中心區品質提升“六大工程”,創造了奧運場館賽後運營與可持續利用的成功經驗。國際服務功能完善,擁有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9家,外籍人員子女學校13所、佔全市80%。城市形象現代時尚,匯聚了銀泰中心、國貿三期、中信大廈等北京各個時期的地標性建築,集中展示了首都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成就。
五是城鄉發展深度融合,是全市減量提質排頭兵。自2017年北京市開展“疏整促”專項行動以來,朝陽以農村地區為主戰場,全面推動大體量疏解、大尺度綠化、大範圍提升,累計拆除騰退3750余萬平方米、留白增綠740余公頃,凈減建設用地42.7平方公里、佔中心城區6成以上,成功創建基本無違法建設區,實現了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的重大轉變。2014年以來,積極推進一至四批一道綠隔城市化試點建設,推動10個鄉基本實現城市化、108個行政村完成整體搬遷、19.5萬人實現上樓安置、16.8萬農民實現轉工轉居,“王四營模式”成為全市綠隔建設的參考樣板。當前,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部合作建設數字農業先行區、農業多功能示範區、鄉村建設樣板區,加快南部崛起、東部跨越、北部提升,持續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準。
六是區域環境優美整潔,是生態宜居示範區。朝陽區始終對標國際一流,以繡花功夫加強生態建設和城市精細化管理,榮獲“中國魅力城區”榜首和全國“十大品質休閒勝地”,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PM2.5年均濃度進入“3時代”,2023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67天。區內一半是森林,一半是城市,綠網、河網、路網“三網融合”,形成“兩環六楔、五河十園、多廊交織”的綠色空間格局。城市綠地1.6萬餘公頃、公園綠地面積6400余公頃、均居全市首位,溫榆河公園被稱為北京最大的“綠肺”。區內分佈着清河—溫榆河、壩河、通惠河、蕭太后河四大河系,近年來連續實施城鄉水環境治理三年行動,全域基本消除黑臭水體,亮馬河、壩河、北小河等18條河道共120公里水系連通,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獲評北京市高品質發展十大經典案例。同時,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緊抓物業管理、垃圾分類兩個“關鍵小事”提升精治共治水準,完成兩輪背街小巷環境治理,於2022年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區。創新政企合作、市場化運作、群眾多元參與等方式,探索形成望京小街等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化家衚同、垂楊柳南街、三里屯西街等被評為“北京最美街巷”。
七是社會事業不斷進步,是幸福和諧樣板區。朝陽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加快民生事業發展。全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1%,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全覆蓋,是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擁有三級醫院26家、佔全市五分之一,率先在全市實現醫聯體全覆蓋,是國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和全市唯一的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擁有全市最多的養老服務機構,是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區、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醫養結合試點單位。擁有各類體育場地5200余個,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76平方米,國內規模最大的網球場館群——國家網球中心、地標性商旅文體綜合體——新工人體育場均坐落在我區。同時,高度重視為民解憂,圍繞12345市民服務熱線群眾訴求,推進主動治理、未訴先辦,實現社區、樓院居民議事廳全覆蓋,“社區成長夥伴計劃”被評為全國基層治理創新典型案例,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