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連環是古老的中國智力游戲。能培養提高人的觀察力、記憶力、分析力、想像力。它種類豐富、趣味性強,能豐富人們的生活,蘊含着數學原理,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連環"一詞遠在戰國時代的文獻中就已出現,《莊子》中出現過 "連環可解也"的語句,《戰國策》中也記載了關於解連環的故事。到了宋代,解連環游戲已經很流行,周邦彥在《解連環·春景》的詩詞中有"信妙手,能解連環" 他不僅以"解連環"為標題,而且一個"妙"字説明瞭解連環的難度和樂趣。。明清以來,解連環游戲更為普及,在一首取名為《九連環》的竹枝詞中寫道:"有情人送奴一把九連環,九呀九連環,十指纖纖解不開......"九連環已成為年輕人定情的信物。《紅樓夢》中也有林黛玉解連環的故事,可見流傳之廣。至遲在十六世紀,解連環游戲傳至海外,連環玩具被西方人統稱為"中國環"。
解連環所使用的玩具稱為"連環"或"巧環",大多用金屬絲製成。連環玩具在結構上都具有環狀結構,大多分為主體部與附加部。附加部是解連環時供摘取的部分。解連環的基本動作是穿和套,附加部與主體部的環狀部位相互穿插或套過。解連環的目的是使連環的附加部與主體部分離或合併。環狀結構、穿套動作、拓撲分合是解連環游戲的三大特點,相互聯繫缺一不可。
周偉中自由喜歡解連環,收藏各式連環600余種,1000余副,他借用生物學分類法,把已知連環按結構特徵分為:摘環類、摘套類、解繩類、交錯類四大類。
周偉中研究了600余種連環的解法,繼承和發展了連環譜和解連環口訣,寫過《九連環圖譜》《 巧解九連環》兩本關於解連環的書籍。周偉中北京市玩具協會會員,參加過美國洛杉磯20屆世界智力玩具年會,2003年被協會授予"九連環技藝大師"榮譽稱號
解連環游戲是一種文化現象,可稱為"連環文化", 解連環游戲具有趣味性、神秘性和挑戰性,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連環文化源於中國,具有中國特色,連環文化應該得到傳承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