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有一山西太原人在北京設鋪經營火鐮,後轉為經營刀剪,生意興隆。因店主姓王,臉有麻子,故得名"王麻子剪刀"。清乾隆年間潘榮陛所著《帝京歲時紀勝》記述:"……王麻子,西鐵銼三代鋼針……"可見,清初"王麻子"就已名享中國。
1651年,建立"王麻子刀剪店"。經歷師徒傳承、家族傳承、集體傳承等多種形式傳承至今。1959年建立北京王麻子剪刀廠。1999年,成立北京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2007年,"王麻子剪刀鍛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其傳統鍛制技藝獨特:爐上從選料到平活有13道工序;爐下從開刃到盤活有13道工序。其剪烏黑髮亮,刀片有槽口,有扭曲度,剪口平直,軸粗、軸墊圈拱,剪體橫實,頭長口順,刃薄鋒利,剪尖靈活,把寬受用,厚重大氣,質樸自然,富於北方文化特色……
1956年3月和12月,毛澤東主席先後兩次強調:"王麻子、張小泉的刀剪一萬年也不要搞掉……""王麻子、東來順、全聚德要永遠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