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2018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日期:2019-03-19 10:00    來源: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本報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北京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要求,在2018年度北京市昌平區各政府信息公開義務單位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基礎上編制。

  全文包括2018年北京市昌平區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情況、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情況、存在的不足及2019年重點工作,以及主動公開、回應解讀、依申請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舉報等政府信息公開相關數據。

  本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本報告的電子版可在北京市昌平區政府門戶網站(www.bjchp.gov.cn)下載。如對報告有疑問,請與北京市昌平區政府信息公開辦公室聯繫(地址:北京市昌平區政府街19號;郵編:102200;聯繫電話:010-89741734;電子郵箱:xxgkb@bjchp.gov.cn)。

  一、重點工作情況

  (一)加強頂層設計,政務公開機制建設取得新進展

  明確年度重點工作。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發了《2018年昌平區政務公開重點工作任務分工》,圍繞推進重點工作信息公開、加強政民互動和解讀回應、提升政務服務工作實效、完善政務公開平臺建設、強化政務公開制度機制建設等5個方面,提出了46項重點工作任務,並逐項明確了牽頭單位、責任單位,統一部署和推進全區年度政務公開工作。

  拓展培訓交流。完善政務公開經常性教育培訓機制,分級分層組織實施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管理系統使用、新聞發佈和應急處置、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操作等業務培訓。區人力社保局將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納入科級公務員任職培訓課程,狠抓公開理念意識教育不放鬆。區政府辦公室重點加強了對基層單位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日常工作的指導。

  強化監督考核。每月對各單位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政府網站資訊內容建設工作進行監督檢查,並按月度通報工作情況。堅持將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考核評估工作納入區委區政府年度績效考核範疇,分值權重不低於4%。

  (二)注重協調聯動,公開解讀回應三位一體形成新格局

  健全公文和決策公開管理機制。研究制定了《昌平區行政機關公文公開屬性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全區行政機關在制發公文時,要依法依規進行保密審查,明確擬制發公文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不予公開的屬性,做到公文制發同步確認公開屬性。推行重大行政決策預公開,通過區政府門戶網站向社會公開決策草案並徵求意見建議。圍繞區政府會議議題,預公開了“昌平區2018年緩解交通擁堵工作方案”、“昌平區市場主體信用監管平臺運作管理辦法”等重大行政決策議題,匯集民意民智,並及時公開意見建議採納情況。

  規範政策解讀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大政策解讀工作力度,強化政策解讀實效。以撰稿解讀的形式對《關於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實施意見》等4項政策文件進行了內容解讀。以圖解案例、政策問答等通俗化方式,及時解讀了區政府工作報告、義務教育招生入學等5項社會廣泛關注的政策文件,把政策語言轉化、翻譯成大眾語言,讓群眾聽得懂、好理解。

  健全輿情回應處置機制。健全政務輿情收集、研判、處置和回應工作機制,主動回應社會關切,正確引導社會輿論。針對昌平籌辦2018年冬奧會、共有産權房棄選率70%等謠言和不實消息,及時發佈權威資訊,向社會公佈事實真相。對於社會輿論關注熱點,如雨季防汛、扶貧協作、回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等,及時按程式發佈動態資訊,通報工作進展,回應社會關切。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合生同志帶隊走進市政府服務熱線12345大廳,現場接聽群眾來電,針對群眾反映的違法建設、物業管理、市容環衛等方面問題,立即核實相關情況並妥善處理。對區政府門戶網站政民互動欄目進行改版升級,將全區各部門和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領導信箱集約至統一頁面,方便群眾對政府工作提出意見建議。

  (三)勇於開拓創新,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取得新成果

  完成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按照“以公開促落實、以公開促規範、以公開促服務”的目標要求,在城鄉規劃、重大建設項目、財政預決算、稅收管理、環境保護、食品藥品監管、安全生産、公共文化服務、公共法律服務等9個領域,積極開展了先行先試。通過一年的探索實踐,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基本實現了試點目的和要求。編制完成9個領域牽頭部門的標準化政務公開“全清單”,並將“全清單”模式擴大推廣至全區65個行政機關。建立完善了覆蓋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政策解讀、回應關切、公眾參與、平臺建設、組織保障等政務公開制度保障體系,並設計繪製了部分制度流程圖。以公開的理念和舉措,助推孵化企業創新發展、城市治理共建共用、公共服務資源供給等政府服務的質效提升。

  嚴格規範依申請公開辦理。把依申請公開作為檢驗依法行政情況的重要手段和行政機關加強自我監督、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徑。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合生同志作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某公司訴昌平區政府未履行政府信息公開職責案,認真聽取了原告的辯論意見,並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説明,積極化解行政爭議,保障公民知情權。強化對各單位辦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業務指導,分析典型案例和疑難問題,推進全區依申請公開工作依法規範水準不斷提高。

  (四)注重公開實效,平臺和渠道建設取得新亮點

  推進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按照《政府網站發展指引》要求和北京市“一區一網”的工作目標,分批、分步驟推進實施了全區政府網站集約整合工作,將60個區級部門和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的網站全部集約整合至區政府門戶網站,並改版上線了區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公開”、“政民互動”、“辦事服務”等欄目。集約整合後,原政府網站內容不少、數據不丟、保障不減。動態調整完善政府網站監管機制,優化考核評估指標。堅持做好政府網站第三方監測檢查工作,並向社會公開每季度政府網站檢查結果。把“我為政府網站找錯”網民留言辦理作為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來抓,各相關單位明確專人負責,確保收到網民留言後及時核實、處理和反饋。

  積極打造政務新媒體集群。對區屬行政機關、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開設的微網志、微信、移動客戶端,以及開設在其他第三方平臺上的政務新媒體進行了摸底調查,要求各單位要落實平臺建設主體責任,完善資訊內容審核發佈機制。有效聯動全區政務新媒體矩陣,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創新傳播形式,重點就教育、醫療、交通、住房、旅游、就業等民生領域開展政民互動,主動發聲回應社會關切。

  加強政務開放和新聞發佈工作。組織開展了“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政務開放日活動,邀請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群眾代表40餘人到區內5個“疏解整治促提升”項目現場觀摩,了解項目情況。相關部門負責人就“開墻打洞”封堵整治、便民服務網點建設、留白增綠等工作進展情況現場彙報。通過新聞發佈會、組織記者集中採訪、個別媒體專訪和稿件推送等多種形式對回天有我、疏解整治促提升、街鎮吹哨部門報道、優化營商環境等區內重大主題活動進行報道。市級以上媒體刊播昌平區經濟社會發展、科技創新、城市建設與管理、公共服務提升、重點功能區建設進程等內容的稿件1.1萬餘篇(條)。

  二、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情況

  (一)圍繞疏功能、促提升,推進減量發展信息公開

  推進産業禁限目錄信息公開。及時通過區政府門戶網站轉載發佈《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8年版)》,嚴把新增産業和功能禁限關口。

  推進減量發展信息公開。深入落實“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並圍繞整治成果進行現場採訪報道。及時公開拆除違法建設、留白增綠、整治佔道經營、治理無證無照經營、地下空間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和工業大院清理整治等工作進展情況。

  (二)圍繞轉方式、換動力,推進創新發展信息公開

  推進落實高精尖産業發展政策信息公開。深入貫徹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産業結構系列政策精神,聚焦醫藥健康、節能環保、人工智慧、新材料、科技服務等重點産業,組織開展昌平區高精尖産業發展政策宣講和培訓會,大力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支援企業參加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引進落地高精尖項目申報工作。

  推進未來科學城建設信息公開。邀請多家新聞媒體圍繞搞活未來科學城,努力實現“三個轉變”,以及聚集要素、招才引智等方面進行了新聞報道。公開發佈能源智慧監測系統、國際人才大廈智慧建築、智慧城市運作服務中心等項目招標、建設等資訊,助力智慧城市試驗區建設。

  推進精準服務企業信息公開。區科委、區經濟信息化委、中關村科技園昌平園管委會等部門聯合相關融資擔保機構舉辦8場政策宣講會,重點針對企業孵化機構,開展送政策到府服務,發放宣傳折頁4000余份,政策內容涉及昌平雙創服務平臺、科技創新、融資貼息、技術改造、知識産權、貸款擔保等方面,覆蓋企業千余家。

  推進人才引進信息公開。利用電子顯示屏、宣傳展板等渠道,對今年新出臺的《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和《北京市積分落戶操作管理細則》進行宣傳,並邀請相關專家為本區重點企業講解人才引進新政策。通過拍攝人才專題宣傳片、召開昌平區人才工作座談會暨首批“昌聚工程”評選結果發佈會以及媒體宣傳報道等方式,對《昌平區支援“昌聚工程”高層次科技人才暫行辦法》進行解讀。

  推進文物保護和文化服務信息公開。及時公開大運河白浮泉遺址保護建設和重點文物修繕工程資訊。公開發佈全區文化場館和文化便民設施基本情況,全年共組織公益惠民演出972場,其中“農村星火工程”文藝演出912場,“百姓周末大舞臺”60場,觀眾達30萬餘人次。

  推進體育運動信息公開。開展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冰雪運動宣傳,舉辦昌平區冰雪運動嘉年華活動啟動儀式,近千名冰雪愛好者參與滑雪體驗。開展了昌平區萬名中小學生進雪場體驗活動。及時公開長走、檯球、太極拳、圍棋、羽毛球等公益性大眾體育賽事和活動資訊,公佈全民健身、體質測試等體育便民設施和場地設置情況。

  (三)圍繞治環境、保生態,推進綠色發展信息公開

  推進環境治理信息公開。發佈藍天保衛戰2018年行動計劃,聚焦高排放機動車、揚塵、揮發性有機物、散煤等重點防治領域,及時公開治理空氣污染工作措施。制定實施《昌平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8年重點任務分工》,並向社會公開發佈。對全區各級河長名單進行公示,及時公開落實河長制工作進展。按季度公開自來水廠出廠水水質資訊、中小河道治理工作進展情況和農村污水治理情況。強化大氣污染防治督查,公開發佈了9輪環境污染督查督辦問題清單及查處整改情況。

  推進垃圾分類信息公開。圍繞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工作,及時公開垃圾分類、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大件垃圾管理工作情況,組織33場垃圾分類宣傳、培訓活動。

  推進綠地景觀建設信息公開。動態公開東小口城市公園、霍營公園、沙河濕地公園等項目建設情況和2018年城鎮綠化為民辦實事工程招標、施工等進展情況。

  (四)圍繞抓統籌、促協調,推進均衡發展信息公開

  推進緩解交通擁堵信息公開。及時公開興延高速、京張城際、地鐵17號線、北苑北綜合交通樞紐等重大工程建設推進情況。重點公開優化調整地面公交線路、回龍觀自行車專用路規劃建設推進情況。

  推進回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信息公開。圍繞實施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優化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及時公開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天通苑綜合文化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動態公開回天有我、幸福回+、回天有數等項目實施情況和取得的實際效果。組織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提升集體採訪活動,邀請市級媒體實地探訪回龍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和龍域中心,就昌平區社會組織發展、雙創品牌創建、公共服務提升等情況進行重點報道。

  (五)圍繞補短板、惠民生,推進共用發展信息公開

  推進教育發展信息公開。通過政府網站、微網志微信等渠道,發佈了2018年昌平區小學入學適齡兒童數據調查公告和調查系統採集流程,並就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政策、義務教育入學流程等群眾普遍關注的政策措施進行了圖文解讀。

  推進衛生健康信息公開。不斷加強預防接種服務工作,對全區預防接種門診資訊進行了公示。深化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推進分級診療、醫聯體建設、質控中心建設等信息公開。組建357個家庭醫生團隊,按照新的簽約服務內容及規範對全區居民開展重新簽約,錄製了“家醫簽約服務宣傳短片”、“家醫簽約服務訪談節目”等專題宣傳片,統一製作了宣傳海報和家醫簽約服務手冊,建成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平臺,實現簽約、履約過程全程記錄。

  推進食品藥品和産品品質安全監管信息公開。主動公開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粧品抽檢資訊和陽光餐飲工程建設點位。及時公開各類産品品質專項執法檢查、工業産品生産許可監督核查、産品品質抽查等監督管理工作資訊。通過政府網站公開發佈一次性飯盒、服裝、鋼化玻璃、空調型換氣扇等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缺陷産品召回資訊。

  推進保障性住房信息公開。在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宣傳欄張貼保障性住房申請流程,在住房保障受理窗口向申請家庭發放一次性告知單。嚴格遵守“三級審核、兩級公示”要求,通過初審的家庭資訊在申請人工作居住地進行一次公示,通過複審的家庭資訊在區政府門戶網站進行二次公示。及時公開保障性住房分配對象、房源、分配程式、分配結果,開通舉報電話接收群眾舉報、投訴。

  推進社會救助信息公開。按月公開低保、特困人員的人數、資金支出情況;按季度公開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的人次數、資金支出情況;按學年公開高等教育新生入學救助的人次數、資金支出情況。推行“社區議事廳”管理模式,及時公開社區協商活動資訊。

  推進就業服務信息公開。充分發揮政務公開平臺傳播優勢,通過微信、政務APP、網站、專刊等渠道,為1200余家用人單位發佈就業崗位資訊2.2萬餘條。

  (六)圍繞添動力、增活力,推進改革開放信息公開

  推進優化營商環境信息公開。在政務服務大廳醒目位置擺放辦事指南、流程圖、宣傳展板,發放一次性告知單,更新取號機軟體程式,實現公眾取號身份證刷卡和手動錄入同步使用。着力推進“工商E登記”,建立了全市首個工商登記審批前端全流程全業務的網上電子功能表,完善了預約叫號、住所動態管理、黑名單管理、數據統計分析、業務績效評價等信息化子系統。推行“預約辦稅”服務,納稅人通過昌平區稅務局微信公眾號即可預約窗口所有業務。公開發佈徵集2018年昌平區小微企業雙創基地城市示範專項資金商貿企業集聚區(商務樓宇、商業綜合體、電子商務集聚區及公共服務平臺)項目的公告。

  推進優化辦事服務信息公開。編制《昌平區落實取消調整涉及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證明指導手冊》,持續清理涉及企業群眾辦事開具的證明。規範政務服務辦事指南,辦事條件發生變化的,及時公開變更後的相關資訊和實施時間,方便企業群眾辦事創業。

  推進“放管服”改革信息公開。分三批對昌平區涉及的57項行政職權進行了動態調整,其中取消16項,新增17項,修改要素24項,並通過昌平區行政職權公開透明運作網向社會公佈。編制了44個部門的網上辦事事項1610項,其中,區級獨有事項905項,市區共有事項705項,事項隨標準化梳理動態調整。

  推進財政資金使用信息公開。通過PPP綜合資訊平臺,主動公開本區PPP項目基本情況、政府及社會資本出資情況、實施進程、合作模式等資訊。進一步擴大財政預決算公開範圍,除涉及國家秘密的資訊外,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區級預算單位均按規定公開了預決算和“三公”經費資訊。

  推進對口幫扶信息公開。與對口幫扶地區緊密對接,及時公開幫扶工作進展等資訊,有效推動區內42家企業奔赴4個對口幫扶地區,舉辦了“2018年春風行動精準扶貧京冀聯合招聘會”、“京蒙勞務對接大型招聘會”等扶貧專場招聘會,提供在京崗位1.4萬餘個。

  三、信息公開數據

  (一)主動公開情況

  2018年主動公開政府資訊數41729條。主動公開規範性文件6件。重點領域公開政府資訊數7084條。其中,主動公開財政預算決算、“三公經費”和行政經費資訊369條;主動公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計劃、項目開工和竣工情況,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退出等資訊57條;主動公開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生産經營許可、專項檢查整治等資訊588條;主動公開環境核查審批、環境狀況公報和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等資訊1281條;主動公開生産安全事故的政府舉措、處置進展、風險預警、防範措施等資訊3613條;主動公開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和收費標準調整的項目、價格、依據、執行時間和範圍等資訊13條;主動公開本市企業信用資訊系統中的警示資訊和良好資訊等資訊103條;主動公開政府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結果等資訊19條;主動公開行政機關對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進行監督管理的資訊288條;主動公開市人民政府決定主動公開的其他資訊等資訊761條。

  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政府資訊的情況,政府網站公開政府資訊34206條;政務微網志公開政府資訊5321條;政務微信公開政府資訊8792條;其他方式公開政府資訊1720條。

  (二)回應解讀情況

  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768次。參加或舉辦新聞發佈會2次(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新聞發佈會1次);政府網站線上訪談14次(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政府網站線上訪談1次);政策解讀稿件發佈112篇;微網志微信回應事件620件;其他方式回應事件112件。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1.申請情況

  全區申請總數為414件,其中當面申請98件,佔總數的23.67%;通過網路提交申請84件,佔總數的20.29%;以信函形式申請232件,佔總數的56.04%。

  在區政府工作部門中,申請量列前三位的:區住房城鄉建設委、區環保局、區政府法制辦。在鎮政府、街道辦事處中,申請量列前三位的:沙河鎮政府、南邵鎮政府、北七家鎮政府。

  2.答復情況

  辦理答復2017年度結轉和2018年度受理的申請418件。其中:

  “屬於已主動公開範圍”28件,佔總數的6.70%;

  “同意公開”130件,佔總數的31.10%;

  “同意部分公開”17件,佔總數的4.07%;

  “不同意公開”18件,佔總數的4.31%,其中,涉及商業秘密2件;涉及個人隱私2件;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1件;不是《條例》所指政府資訊11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2件。

  “不屬於本行政機關公開”17件,佔總數的4.07%;

  “申請資訊不存在”176件,佔總數的42.10%;

  “告知作出更改補充”26件,佔總數的6.22%;

  “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6件,佔總數的1.43%。

  (四)行政復議、訴訟情況

  全區因政府信息公開引發的行政復議案件13件,已審結11件,其中維持具體行政行為10件,撤銷1件,未審結2件。全區發生與政府信息公開有關的行政訴訟案件14件,已審結13件,其中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5件,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1件,判決撤銷行政行為1件,判決確認違法1件,裁定撤訴5件,未審結1件。

  (五)舉報情況

  全區未接到政府信息公開方面舉報投訴。

  (六)機構建設及保障培訓情況

  全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專門機構為61個。設置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63個。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186名,其中,專職人員30人;兼職人員156人。政府信息公開專項經費40萬元。全區各單位共計召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或專題會議116次;舉辦各類培訓班83次;接受培訓人員3165人次。

  四、存在的不足和2019年重點工作

  (一)存在的不足

  一是在推進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工作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方面,精細化、特色化還有欠缺;二是公開資訊不夠實用,在服務企業群眾生産生活、方便企業群眾辦事上還存在差距;三是對企業群眾獲取政府資訊的習慣和途徑分析不足,推進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等政務公開平臺互促互補和資訊資源共用建設工作仍需加強。

  (二)2019年重點工作

  一是加強調查研究。深入開展政務公開工作調查研究,總結典型方法和經驗,着力解決突出問題。探索政務公開工作創新發展的實踐方法,提升社會公眾對政務公開工作的滿意度。

  二是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認真落實北京市關於推進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安排部署,持續做好財政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方面的信息公開工作。加大政務服務事項辦理的信息公開力度,方便企業群眾辦事創業。

  三是創新政策解讀形式。加大對全區重點工作、重大改革措施的解讀力度。綜合運用數字化、圖表圖解、動漫視頻等生動形象的方式,推出多種形式的解讀産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解讀相關重要政策。

  四是加強政務公開平臺建設。貫徹落實《政府網站發展指引》,強化區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公開第一平臺作用,提高政府網站建管水準。充分發揮政務微網志微信、政務客戶端等新平臺作用,增強公開實效。

  五是提高依法公開能力。圍繞新修訂《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理解和適用,開展全區行政機關的宣傳貫徹和業務培訓,進一步提升行政機關依法公開資訊的能力和水準。

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

(2018年度)

政府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表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