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北京外貿總量邁上新臺階 每年進出口規模均在3萬億元以上

日期:2025-10-31 08:3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10月30日,北京海關披露“十四五”期間北京外貿總體情況。面對全球性挑戰交織疊加的複雜局面,“十四五”時期北京外貿實現逆勢增長,2021年至2024年,年均增速達11.5%,高於同期全國外貿年均增速3.5個百分點。此外,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北京進出口首次突破3萬億元,達3.04萬億元,此後每年進出口規模均保持在3萬億元以上,外貿總量邁上新臺階。

  2025年出口規模有望創歷史新高

  “十四五”時期,北京外貿增速強勁。數據顯示,2024年北京進出口值為3.61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55.6%,2021年至2024年年均增速達11.5%。其中,進口由2020年的1.86萬億元增至2024年的3萬億元,年均增速12.6%;出口連續跨越5000億元、6000億元關口,由2020年的4664.1億元增至2024年的6054.2億元,年均增速6.7%。

  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進出口2.41萬億元,預計全年將繼續保持在3萬億元以上。其中,出口4622億元,年內有望創歷史新高。

  北京外貿邁向更高品質、更加開放、更具活力、更可持續的發展之路,離不開開放平臺建設取得的積極成效。“十四五”期間,經開區、中關村自主創新示範區年進出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2024年經開區進出口2039.3億元,較2020年增長38.9%;中關村自主創新示範區累計進出口突破萬億元。外貿新業態加速發展,2024年北京保稅物流、跨境電商分別進出口3546.7億、49.1億元,較2020年分別增長106.1%、53.2%。

  與此同時,支撐北京“兩區”建設的“兩場四區”對外開放平臺新發展格局基本形成。首都機場、大興機場“雙樞紐”優勢疊加天竺、大興、中關村、亦莊四個綜合保稅區協同發展,首都機場口岸、大興機場口岸年度進出口規模分別突破7000億元和500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先進製造彰顯創新動能

  “十四五”期間,北京年出口規模穩步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先進製造業持續釋放新動能。

  數據顯示,北京“新三樣”産品(即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三類産品)、汽車、汽車零配件、積體電路、風力發電機組、液晶平板顯示模組等商品出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2024年合計在出口中的比重由2020年的7.5%提升6.6個百分點至14.1%,成為拉動出口的新增長點。

  其中,汽車製造業出口連續3年創歷史新高。2024年汽車、汽車零配件出口規模均已突破200億元,較2020年年均分別增長45.1%、25.8%,合計在北京出口中佔比提升至7.3%。

  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發展邁上新臺階,2024年積體電路、液晶平板顯示模組分別出口248億元、63.4億元,較2020年分別增長80.5%、21.8%。

  綠色低碳産業加速發展,“新三樣”産品出口大幅增長,2024年出口70.3億元,較2020年增長322.5%;風力發電機組出口占全國35.2%,位居第一,2024年出口29.9億元,較2020年增長598%。

  區域協同形成聚合效應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聚合效應也助推區域進出口規模攀升。

  2024年京津冀區域進出口5.03萬億元,突破5萬億元大關,較2020年增長43.3%,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0.6個百分點至11.5%,其中,北京對同期京津冀進出口整體增長的貢獻率為83.9%。

  京津冀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發展加速推進。2024年,京津冀區域出口電動汽車383億元,較2020年增長58.7倍,在全國同類商品中的佔比提升8.4個百分點至11.3%,三地電動汽車出口均有大幅增長。

  此外,京津航空航太産業鏈融合發展動能十足,出口航空航太裝備267.9億元,較2020年增長222.7%,在全國同類商品中的佔比提升18.7個百分點至41.9%。其中天津、北京分別出口148.3億元、111.3億元,天津的飛機組裝、北京的航空器維修産業在全國均處於領先地位。

  伴隨貿易安全與便利化水準提升,北京的外貿“朋友圈”持續擴大。2024年,北京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達2.12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61.6%。“十四五”期間,北京加強與新興市場的外貿合作,與拉美、中東、非洲、中亞進出口年均增長超10%。(鹿楊)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