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半年新設機構數量同比增17.64%,創近四年同期新高 兩大核心引擎助力首都經濟高品質發展
從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新賦碼量計算,2025年上半年本市新設機構數量達到17.68萬戶,同比增長17.64%,創近四年同期新高。從産業分佈看,生産性服務業與數字經濟兩大核心引擎持續發力,文化及相關産業、養老産業穩步增長,四大重點領域形成合力,為首都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推動産業結構向高附加值、數字化、服務化方向持續優化升級。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法人和其他組織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標識,在各行業各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政府部門可以利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資訊更加高效地精確識別和準確管理各類組織機構,實現資訊共用和業務協同。社會各界也能通過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查詢到組織機構的相關資訊,全面了解其信用狀況,從而有效地降低交易風險。本市新設機構指法人和其他組織機構新成立的數量,通俗來説包括個體工商戶、企業、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律師執業機構、基層工會等。
2025年上半年,本市數字經濟和核心産業新設機構1.09萬戶,同比增長53.92%。其中軟體開發、資訊技術服務分別同比增長190.72%、40.59%,合計貢獻全市數字經濟增量的81.3%。網際網路平臺、網際網路批發零售、數字內容與媒體三大要素驅動類合計新設機構2500多戶,同比增長48.17%。
此外,養老産業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準。養老産業新設機構8.14萬戶,同比增長22.5%,高於全市平均增速4.86個百分點。養老科技和智慧養老服務類機構5.37萬戶,增速達33.11%,佔總量66.02%;其中智慧養老服務增速高達96.08%,成為最大亮點。
本市生産性服務業新設機構10.61萬戶,同比增長18.49%。其中,研發設計與其他技術服務、商務服務、資訊服務三大領域合計佔比超80%,科技成果轉化服務、資訊技術服務、諮詢與調查服務等細分行業增速均超過30%。
文化及相關産業也在穩步增長。文化及相關産業新設機構2.04萬戶,同比增長12.77%,較一季度繼續提升6.87個百分點。其中,內容創作生産類機構1.42萬戶,佔總量69.71%,較上年同期擴大3.58個百分點;文化投資運營類增速最快,達103.56%,主要受文旅融合基金和演藝投資平臺帶動。(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