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季度本市戰略新興産業賦碼量增長迅猛 民營經濟賦碼量同比增長24.1%
日前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2025年第一季度,本市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新增賦碼法人和其他組織共計7.46萬家,同比增長22.43%。其中,戰略新興産業與文化及相關産業賦碼量均創近三年曆史新高,民營經濟賦碼量同比增長24.1%。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相當於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身份證號”。“賦碼”量大、增幅多,也就意味着該行業或産業發展態勢向好。
2025年第一季度,本市戰略新興産業賦碼機構達3.82萬家,同比增長39.55%,較2023年和2024年同期分別提升5.92和40.01個百分點。細分領域中,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表現尤為亮眼,賦碼量同比增長超200%,其主要得益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快速增長。
文化及相關産業賦碼量同比增長25.9%,較2023年和2024年同期分別提升7.64和29.85個百分點。其中,新聞資訊服務領域增幅尤為顯著,同比增長近150%,其主要得益於廣播電視資訊服務賦碼量的快速增長。
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産業賦碼量同比增長91.3%,接近翻倍。其中,數字技術應用業表現尤為突出,賦碼量同比增長168.64%,佔數字經濟賦碼總量的61.4%,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細分領域中,軟體開發和資訊技術服務分別實現381.09%和90.21%的高速增長。
在新增賦碼法人和其他組織中,民營經濟賦碼量同比增長24.1%。從行業看,本市民營經濟賦碼量在新興領域增速突出。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以184.77%的增幅領跑,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以33.9%的佔比成為民營經濟支柱領域。從地域看,昌平區、大興區和豐台區增速顯著,其中大興區個體工商戶賦碼量同比增長225.69%。(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