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指標正增長 實現保值增值 北京國有資産“蛋糕”越做越大

日期:2024-12-25 08:2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近日公佈的《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2023年度國有資産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亮出了北京國有資産“家底”。其中,市國資委監管企業資産總額16.1萬億元,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2萬億元,利潤總額1568.0億元。北京國有資産在資産總額、收入、利潤方面均實現正增長,較好實現了國有資産保值增值。

  近年來,北京國有資産“蛋糕”越做越大。國有資産經營效益的明顯提升,持續推進的改革創新探索,成為保值增值的重要密碼。

  煥發新活力 老字號持續做增量

  飄香的草本咖啡、養生湯品,誘人的枸杞拿鐵、石斛曲奇,走進位於大興生物醫藥基地的同仁堂知嘛健康零號店,人們除了能體驗問診、開方、抓藥等傳統尋醫問藥服務,還能近距離感受中醫養生的文化。

  355年曆史的老字號“遵古不泥古”,這兩年創新推出新零售品牌,成為年輕人養生的熱門打卡地。其實,這只是同仁堂進軍大健康産業的冰山一角。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老字號並沒有“吃老本”,近年來推出酒類、功能性食品、化粧品、康養服務等在內的大健康産品群與服務項目,目前已達400余個。

  北京國資國企雲集一大批老字號企業。這些年,全聚德、懋隆、北平制冰廠等也都積極打造消費新場景,持續拓展增量,積極釋放消費潛力。

  推動國有經濟品質效益“雙提升”,是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的重要抓手。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持續完善國有經濟佈局結構調整,推動一批老舊廠房、低效樓宇和園區升級改造為高精尖産業承載地,實現國有資産的有效增值。此外,還出臺擴大市管企業有效投資的16條措施。投資和消費“雙引擎”拉動,國有經濟對全市經濟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研發高投入 創新成發展“倍增器”

  以半導體顯示為核心的“屏”産業,以積體電路裝備和製造為核心的“芯”産業,一“屏”一“芯”科技含量十足,讓北京電控成為電子資訊産業的佼佼者。

  “科技創新是重要密碼。”北京電控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持續加大創新資源投入力度。以2023年為例,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約9%,換句話説,把一年營業收入的近十分之一都拿來用於研發。

  研發創新換來豐厚的業績回報,也讓企業“蛋糕”體量進一步做大。2023年北京電控實現營業收入2130億元,與2020年的1536億元相比,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1.5%。

  搞科技創新,企業是主體。在“研發費用全額視同利潤”等所有政策支援下,2023年市管企業研發經費投入637.66億元,同比增長8.5%,研發經費投入強度3.22%。

  鼓勵國企加大研發投入,障礙在進一步掃清。2024年4月,北京率先開展國有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試點。國企每年編制預算時,要提前準備一定數額資金,專門用於研發項目支出,並且原則上每年保持一定增速,從而確保研發投入的持續加碼。

  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是研發準備金制度試點元年,已先行在海淀區選擇3家中央企業下屬子企業、5家市管企業下屬子企業和2家區屬企業開展研發準備金制度試點。

  數據生“金” 加快激活沉睡資産

  12月初,首農食品集團所屬子公司首農畜牧公司獲得了北京農商銀行發放的一筆數據資産質押貸款,金額1020萬元——這是北京市管企業落地的首筆涉農數據資産質押貸款。

  數字經濟浪潮席捲而至,數據正從無形的“礦藏”轉變為驅動企業發展的新動力。所謂“數據資産入表”,就是將數據確認為企業資産負債表中的一項資産,讓數據價值實現資産化。2024年4月,市國資委印發通知明確提出,穩妥推進數據資産入表,推動企業開展數據資産入表試點先行,穩妥有序推進數據生産要素資本化核算擴圍。

  作為一家畜牧養殖企業,首農畜牧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資訊數據管理平臺,2024年10月底已將“牛群養殖基礎數據資産”“牛用飼料檢測數據資産”兩項資産入表。隨後,企業通過數據資産登記認證、價值評估、資産質押登記、授信審批,一個月左右就獲得質押貸款。

  激活沉睡的數據資産,使其變為企業的有效資産,這樣的探索正在加快推進。目前,本市已有金控集團、北京電控、首農食品集團等6家企業完成數據資産入表,實現數據資産入表近千萬元。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擴大數據資産入表範圍,提升數據資産價值。(孫傑)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