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北京實現工業總産值接近1.9萬億元,資訊軟體業關鍵指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
一系列亮眼數據背後,是本市打造高精尖産業體系,培育新質生産力的持續耕耘。10月22日,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劉維亮介紹,前三季度,北京工業和資訊軟體業經濟運作穩定向上、産業結構不斷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指標運作好於預期。
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5.5倍
順義區一直是北京汽車産業重鎮。但2016年以來,受傳統燃油車市場下滑等影響,順義汽車産業轉型“壓力山大”。
如何破解困局?“我們相繼引入了北京賓士順義工廠、理想汽車等整車企業和海斯坦普、理工華創等重點核心零部件項目。”順義區經信局局長周靖慧舉例,理想汽車公司集團總部、研發總部、銷售總部等相關聯的24家公司均註冊在順義。
這意味着産業鏈上下游正逐步完善。如今,理想汽車順義工廠已竣工投産,首款純電動MPV量産上市,理想汽車還成為首家銷量突破100萬輛的造車新勢力企業。就在不遠處,北京賓士順義工廠成功引入GLE新車型,北京現代加快出口轉型,北汽越野車也上市了首款增程車型。
由一區可洞察全市汽車産業提檔升級。前三季度,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成為北京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之一。“1月到9月北京新能源汽車産量同比增長5.5倍。”劉維亮介紹,前三季度,本市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動力引擎”加速啟動,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8.4%,多款新能源汽車相繼投産放量,“網紅”小米SU7累計交付破7萬輛。
北京高精尖産業優勢引領,邁出了創新躍升的“加速度”。前三季度,北京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和電子資訊産業帶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4%和8.3%,均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準。作為另一個“動力源”,電子資訊産業增長19.5%。小米集團智慧手機連續17個季度保持全球排名第三,國內第一;京東方液晶顯示面板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一,持續穩居全球顯示領域龍頭地位。
製造業數智化轉型全面提速
首個航太領域人工智慧輔助編程産品讓航太軟體研製效率提升30%;在北京首鋼冷軋薄板智慧製造示範工廠,數字孿生和人工智慧輔助數據分析技術每年減少次品3600噸;“復興號”核心裝備製造智慧工廠裏,已實現人工智慧監測狀態運作、預警潛在故障……
目前,本市正在圍繞具身智慧、教育、醫療、文旅、交通實施一批綜合型、標桿性重大應用工程,推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和應用高地。北京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正在從亦莊走向通州、順義,全市22家醫院參與醫療數據流通試點工作、已匯聚一批醫療高品質數據集,25家市屬學校入選首批教育領域人工智慧應用試點。
“北京發佈模型券政策,支援行業用戶單位使用大模型技術,加速人工智慧與各領域深度融合。”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數字産業處副處長張金瑞披露,截至目前,百度文心大模型日均調用量超過7億次,開發企業級應用70多萬個;快手發佈的視頻大模型可靈累計用戶260萬人次,累計生産視頻2700多萬條。
劉維亮透露,北京將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推動1590家有製造環節的規模以上企業全面開展數字化轉型,引導和支援製造業企業開展智慧化升級。
40多項政策助推産業發展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本市工業重點産業和資訊軟體業固定資産投資雙雙實現30%以上的高速增長。其中,工業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43.7%;資訊軟體業加大算力投入、帶動投資增長33.8%。寧德時代、昌平機器人産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新型儲能、自動駕駛、商業航太等一批未來産業項目加速謀劃落地。
一手是項目建設“硬投資”,另一手是政策規劃“軟建設”。前三季度,本市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突破和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等方面,出臺政策40余項,推動相關企業創新發展。
目前,本市備案上線的大模型達94款,居全國第一。對於大模型等人工智慧領域所需要的“算力”,本市正在統籌構建“一廊四極”算力基礎設施,1月到8月,本市4個E級公共智算中心新增算力5970P,社會算力新增2650P,累計算力規模已超2.2萬P。
在生物醫藥領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批中心等六大中心入駐經開區,優化創新藥和創新藥械全流程服務的工作方案推出,全面提升審評審批效率。
更多星箭從北京出發探秘宇宙:全國首個商業航太共性科研生産基地“北京火箭大街”開工建設,朱雀三號可重復使用試驗箭完成國內民營商業航太首次10公里級垂直起降返回飛行試驗,谷神星一號海遙三火箭、捷龍三號遙四火箭、力箭一號遙四火箭接連成功發射。
圍繞航空航太領域,本市還出臺促進低空經濟産業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設立首個低空經濟産業園,在八達嶺長城投入運作首條常態化無人機物流配送航線。
“下階段本市將圍繞新質生産力佈局産業鏈,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不斷提升産業鏈安全和韌性水準,加快培育高精尖産業集群,前瞻佈局未來産業,持續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劉維亮説。(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