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穩增長、優結構、擴需求、育動能、惠民生,落實落細系列穩經濟政策措施,經濟運作總體平穩,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
一、優化結構強韌性
重點行業支撐帶動。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3462.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1%,其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工業增加值合計佔地區生産總值的52.3%,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8成。在雲計算與大數據服務、新興軟體開發等領域帶動下,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9%;金融業增加值增長6.6%,比上半年提高0.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其中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分別增長19.5%和18.4%,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接近8成,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等領域加快佈局。
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有效投資規模穩步擴大,反映實物工作量的建築安裝工程投資和反映企業擴大生産能力的設備購置投資佔全市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合計達到54.1%,比2023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服務性消費、網上消費較快增長,服務性消費額在交通、文化娛樂領域帶動下增長7.1%,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39.5%,與升級類消費相關的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8.5%和6.8%。
二、多措並舉擴需求
更新換新釋放需求潛力。加力支援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實現零售額372.6億元,連續4個月增長,其中高能效等級家電、智慧家電增長較快;新能源汽車需求較旺,零售額自年初以來保持兩位數增長,前三季度零售額佔汽車類商品零售額的比重超過3成,高於2023年同期7.9個百分點。在積體電路、新一代資訊技術等領域相關項目帶動下,製造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設備購置投資分別增長1倍和23.8%。
文旅融合激發市場活力。推動文商旅體融合發展,開展暑期文旅生活季活動,前三季度全市旅客周轉量增長3成以上,鄉村休閒旅游接待人次超過1700萬,1-8月旅行社及相關服務業收入增長52.9%。舉辦演唱會、消夏音樂會等演出活動,1-8月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産業中,文旅融合領域[1]實現收入315.7億元,同比增長14.7%。連續出臺多項外籍人士在京服務措施,吸引境外游客來京旅游,1-8月全市接待入境游客233.4萬人,同比增長2.2倍。
三、助企惠民穩基礎
優化服務穩企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發展壯大,200余家新納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值增長2倍,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增長1.5個百分點,2/3的企業集中在電子、汽車、醫藥、裝備等行業;7400余家新納統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收入增長13.9%,大幅超出規模以上服務業平均水準,軟體開發、影視製作等領域帶動明顯。減稅降費等惠企政策發力顯效,規模以上工業、服務業企業收入利潤率分別為6.8%和16.8%,均比2023年同期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兜底保障惠民生。不斷推進重點群體就業,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前三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4.1%,低於2023年同期0.4個百分點。持續穩企業穩就業,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低保標準,全市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4.2%,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續快於城鎮居民。
四、聚力向新增動能
研發創新增強驅動力。1-8月,全市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發費用同比增長7.8%,比2023年同期提高5.5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在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等領域帶動下,增長14.6%。創新主平臺、主陣地持續發揮引領作用,“三城一區”內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發費用佔全市比重超過7成;中關村示範區規模以上重點企業技術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為28.7%,比2023年同期提高3.2個百分點。
新興産業提升引領力。前三季度,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同比增長7.6%,其中核心産業增長10.4%(按現價計算)。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和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3%和14.0%(二者有交叉),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成和8成左右,積體電路、風力發電機組、工業機器人等産品産量均增長超1成。1-8月,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收入分別增長9.6%和2.8%(二者有交叉),均高於規模以上服務業平均水準(1.1%)。高技術産業投資保持活躍,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66.7%和28.9%。
總的來看,前三季度全市經濟運作平穩、穩中提質,但預期較弱、有效需求不足問題仍然存在。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堅定信心,以改革為動力穩增長、優結構、防風險,加快釋放政策效能,持續推動經濟恢復向好和高品質發展。
注:
[1]文旅融合領域是指同時符合國家統計局《文化及相關産業分類(2018)》和《國家旅游及相關産業統計分類(2018)》的24個行業小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