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年經濟保持恢復態勢 高品質發展繼續邁進 去年北京地區生産總值超4.1萬億元
2022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國內經濟發展“三重壓力”以及超預期因素影響,全市持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大,經濟結構繼續優化,民生領域基本穩定,發展品質持續提升。1月19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佈的數據顯示,根據地區生産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1610.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7%。
結構優化支撐經濟恢復
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佈會上,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朱燕南表示,2022年全市上下積極應對內外部挑戰,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2022年全市總體經濟恢復的大趨勢沒有改變。從就業看,全年全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4.7%,運作在5%的年度調控目標內,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從價格看,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8%,處於溫和上漲態勢。
“結構優化對於經濟恢復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朱燕南介紹,從産業結構看,資訊服務業、金融業、科技服務業增加值合計佔服務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到54.8%,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從需求結構看,有效投資穩步增加。全市固定資産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全年投資比上年增長3.6%,對穩增長優結構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生動能增強發展動力
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既是首都的城市戰略定位之一,也是“五子”聯動的重要一子。朱燕南介紹,從統計數據看,2022年企業研發創新保持活躍,科創中心建設的主平臺、主陣地也起到積極帶動作用。
數據顯示,1至11月,全市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同比增長10%,保持近3年來的兩位數增勢,其中“三城一區”企業研發費用佔比接近7成;大中型重點企業期末有效發明專利同比增長20%。中關村示範區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中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佔比為86.7%,同比提高4.2個百分點。
研發創新促進産業進一步轉型升級,也加快了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的進程。據統計,全年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17330.2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4%,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41.6%,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北京在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創新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朱燕南表示,科技創新既是恢復經濟的重要動能,也是高品質發展的第一驅動力。
民生領域保持總體穩定
2022年,本市先後出臺所有穩就業、促增收政策和接續措施,政策“組合拳”效能持續顯現。全市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77415元,比上年增長3.2%。
“居民收入形勢總體穩定,得益於多項增收政策落地帶動。”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副總隊長卞晶介紹,本市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中佔比超6成的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4.6%,拉動居民收入上漲2.8個百分點,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超8成,繼續發揮壓艙石作用。同時,本市先後出臺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待遇標準等舉措,帶動居民每人平均轉移凈收入同比增長2.6%,拉動居民收入上漲0.5個百分點。
2023年北京經濟走勢如何?朱燕南表示,一方面不能忽視未來發展仍然面對的壓力,另一方面,更要看到經濟加快恢復的積極因素在不斷增加。“全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在不斷增強。”朱燕南説,隨着疫情防控轉入新的階段,以及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繼續發揮效果,相信2023年北京經濟將會整體好轉,發展品質也會進一步提升。(陳雪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