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解讀:北京檢察工作報告

日期:2023-01-17 14:36    來源:北京市人民檢察院

分享:
字號:        

  1月17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北京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朱雅頻作北京檢察工作報告。報告全面總結了五年來北京檢察機關在檢察履職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在法律監督中突出首都意識、首善標準、首都特色,為服務和保障新時代首都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實踐成效,內容豐富,亮點紛呈。選取報告中的十大亮點數據,為您解讀報告。

  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

  五年向市委請示報告重大事項205項

  據了解,北京檢察機關牢記“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強化檢察機關的政治屬性,凡事從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事,確保新時代首都檢察發展的正確政治方向。報告表示,北京檢察機關嚴格執行《中國共産黨政法工作條例》,將檢察履職納入黨內法規要求的軌道,向市委常委會報告年度檢察工作,五年向市委請示報告重大事項205項,緊緊依靠黨的領導推動檢察發展。在落實市委和最高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要求中,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職責,把握政策取向、改革方向、辦案導向,推動把黨的領導政治優勢轉化為檢察制度效能。

  服務保障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立案辦理文物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77件

  據悉,北京檢察機關服務保障“國之大者”的首都實踐,以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履行首都職責的要求為牽引,統籌服務首都高品質發展與推進檢察高品質發展。報告表示,北京檢察機關強化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立案辦理文物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77件,推動修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塘路城堡、關上城堡等。

  北京檢察機關強化檢察機關公共利益代表職能,五年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6526件,2021-2022年辦案量年均增長2.5倍。

  服務保障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五年辦理涉專利、商標、版權等案件1635件

  北京檢察機關對接“三城一區”主平臺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等法治需求,組建融合履職的知識産權檢察團隊,五年辦理涉專利、商標、版權等案件1635件,連續6年發佈知識産權檢察白皮書。辦理全國首例涉北京冬奧會知識産權犯罪案、利用“爬蟲”技術竊取電腦數據案,引領保護知識産權就是保護創新意識;長年訟爭的杜康、蒙娜麗莎商標行政訴訟監督案以及假冒全聚德商標等案件産生案結事了示範效應,3個集體、11名個人獲評國家版權局2021年度查處重大侵權盜版案件有功單位和個人。

  嚴懲危害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公共安全等犯罪

  五年批捕38173人,起訴68569人,起訴殺人、搶劫、重傷害等

  嚴重暴力犯罪12506人 較前五年下降45%

  報告指出,北京檢察機關以人民安全為宗旨,融入平安北京建設,從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願望出發,嚴懲危害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公共安全等犯罪,五年批捕38173人,起訴68569人,助力實現“群眾安全感創歷史最好水準”。起訴殺人、搶劫、重傷害等嚴重暴力犯罪12506人,較前五年下降45%;起訴盜竊、詐騙等多發性侵財犯罪28595人,將追贓挽損工作納入檢察辦案績效評價指標,推動侵財型犯罪案件追贓挽損率由2020年的10.2%提升到2022年的57.4%,人民群眾財産安全更有保障。針對新型網路犯罪高發多發態勢組建網路檢察團隊,嚴懲電信網路詐騙以及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等“黑灰産”犯罪3399人,宣示網路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統籌疫情防控和檢察履職,落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運用法治方式履職戰疫,發佈疫情防控刑事政策十問十答,突出打擊募捐詐騙、制假售假等“借疫生財”犯罪81件130人。

  打造首都檢察版接訴即辦

  開展27項“小專項”監督

  據悉北京檢察機關以新時代人民群眾內涵更豐富、標準更高的法治需求為牽引,加強重點領域民生檢察,2022年打通12345市民服務熱線與12309檢察監督熱線,靶向涉法高頻投訴問題開展銷假銷劣等27項“小專項”監督,助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嚴懲校園欺凌、性侵、虐待等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864件2139人

  北京檢察機關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嚴懲校園欺凌、性侵、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864件2139人,辦理了全國首例對猥褻兒童教職人員宣告終身禁業案;加強對失足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附條件不起訴407人,起訴嚴重犯罪759人,寬容不縱容;協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強制報告、一站式詢問、家庭教育指導等制度機制,制發240份督促監護令,310名檢察人員擔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宣講法治;開展違規向未成年人售煙、校園周邊開設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場所等專項監督,推動故宮、八達嶺長城等40余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未成年人免費開放,詮釋檢察機關融入家庭、學校、社會、網路、政府五大保護,全過程參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特性。

  五年辦理“四大檢察”案件364796件

  檢察履職由刑事檢察一枝獨秀

  向“四大檢察”更趨全面協調、結構更趨優化轉變

  北京檢察機關聚焦檢察辦案供給不足、質效不高、結構失衡問題,以檢察業務高品質發展出題目,以深化檢察辦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文章,推動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業務全面協調充分發展。五年辦理“四大檢察”案件364796件。2022年,分別辦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案件63715件、15167件、7661件、4566件,是轉入高品質發展階段前一年的1.2倍、5倍、5.5倍、5.9倍;在辦案總量上升的情況下,刑事檢察辦案比重由2020年的91%下降至69.9%,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辦案比重由9%上升至30.1%,在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多元法治需求上進步明顯,檢察履職由刑事檢察一枝獨秀向“四大檢察”更趨全面協調、結構更趨優化轉變。

  2022年北京檢察機關監督辦案與司法辦案比重首次實現逆轉

  檢察行權的監督屬性明顯增強

  報告指出,北京檢察機關統籌把握檢察履職的司法被動性和監督主動性,通過監督線索集約管理、重大監督事項案件化辦理,促進法律監督由虛向實、由軟向硬轉變。2022年,偵查、審判、執行等監督辦案55494件,佔全年辦案總量的比重由2020年的25.1%上升至60.9%;審查逮捕、審查起訴等司法辦案35615件,比重由74.9%下降至39.1%,兩類案件比重首次實現逆轉,檢察行權的監督屬性明顯增強;2021年以來,檢察機關依職權主動監督52731件,是前三年總數的4.8倍,檢察履職的能動性明顯增強。

  釋放數字檢察監督效能

  建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75項

  北京檢察機關以推動“業務數據化”向“數據業務化”轉變,探索開闢檢察高品質發展新領域新賽道。2022年以來,依託“25+N”項數據賦能檢察工作佈局,建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75項,在中科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交通、稅務等部門鼎力支援下,朝陽、豐臺、房山、通州、順義、大興、昌平、懷柔等區院試點帶動應用成品油涉稅數據模型,以最低成本的法治約談方式,督促124家加油站主動補繳稅款等1.5億余元;應用危化品安全生産經營數據模型,協同公安機關查辦黑加油點位31個、刑事立案31件,助力重點行業領域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準。東城院“幌子公司”監管治理數據模型,篩查利用“空殼公司”實施犯罪的市場主體130個,移送監管部門立案調查22家,已有11家被吊銷營業執照;房山院虛假訴訟套取住房公積金數據模型、密雲院網路賭博案件資金穿透、醫保基金詐騙等數據模型應用效能逐步顯現,大數據賦能檢察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數字檢察對監督線索發現、監督案件辦理的貢獻率首度達到27.1%和33.6%,數字檢察實踐呈現“一子落而全盤活”態勢,成為驅動法律監督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和關鍵變數。

  助力超大城市溯源治理

  五年制發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4759件

  2022年“超市盜”案件同比下降28.1%

  據悉,北京檢察機關創新“個案辦理—類案監督—系統治理”履職方式,以檢察機關依法監督的“我管”促職能機關依法履職的“都管”。發揮檢察建議查漏補缺、完善制度體系的功能作用,五年制發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4759件,其中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問題檢察建議獲評年度全國檢察機關優秀社會治理檢察建議;針對近兩年“超市盜”案件呈加速增長態勢,提出完善自助結賬防損機制的深層治理檢察建議,推進治罪與治理相結合,2022年該類案件同比下降28.1%。

  京檢察機關在引領法治意識、凝聚法治共識中,加快構建新時代檢察話語與敘事體系,連續3年發佈北京檢察年度工作白皮書,召開打擊治理電信網路詐騙等新聞發佈會52場,聯合北京衛視“向前一步”詮釋檢察履職“向前一步”,錄製播放輕罪治理、養老詐騙治理等6期專題節目,通過地鐵、公交電視播放普法公益廣告,開展“十進百家、千人普法”2700余場次,積極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北京檢察網、“京檢線上”官微分別獲評2022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政法網站、政法新媒體。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