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都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2023年本市經濟增速設定4.5%以上
當前首都發展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首都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沒有改變,支撐高品質發展的生産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1月15日,受市政府委託,市發展改革委將關於北京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簡稱“計劃報告”)提請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總體來看,當前首都發展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困難和挑戰嚴峻,但首都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沒有改變,支撐高品質發展的生産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多個百億級製造業項目將投産
計劃報告設定了2023年的諸多經濟指標。其中,地區生産總值增速安排4.5%以上,全員勞動生産率達到36萬元/人左右、保持全國領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速6.5%左右。
對於設定4.5%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標,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解釋,這一指標兼顧需要與可能,與“十四五”規劃目標有機銜接,也有利於引導各方把精力集中到提高發展品質效益上來。
“2023年,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諸多有利條件。”相關負責人説,特別是創新發展新動能有望集中發力,理想汽車北京綠色智慧工廠、小米智慧工廠二期等百億級産值重大製造業項目將建成投産,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新增長點加快培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將催生更多新業態和新模式。
同時,改革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增強,中關村24條先行先試改革、“兩區”建設、營商環境改革政策等落地實施,將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內需恢復潛力依然較大,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有望進一步發揮。
具體任務方面,2023年將出台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方案,懷柔科學城6個交叉研究平臺試運作,未來科學城推動國際研究型醫院等平臺開放共用,北京經開區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50項以上,順義加快第三代半導體産業集聚;新建5G基站1萬個以上,新增20個數字化車間和智慧工廠,基本完成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3.0階段擴區任務,推動智慧網聯汽車立法;啟動西單商場、五棵松萬達廣場等重點商場改造提升,新引進國內外品牌首店800家左右,試點建設80個佈局合理、業態豐富、智慧便捷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二期2023年竣工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現代化首都都市圈正在浮現。
2023年,本市將提升鞏固擴大疏解整治成果:城鄉建設用地再減8平方公里左右;疏解提質一般製造業企業100家以上,推進大紅門地區4家已關停市場轉型升級,着力開展非法、小散亂物流整治;治理違法建設2000萬平方米以上、騰退土地2000公頃以上,完成183處城市道路、公路橋下空間清理整治,完成100個“基本無群租房小區”創建任務;壓茬推進留白增綠379公頃,推動朝阜路等18條林蔭道路建設。
目光再投向城市副中心。“今年將繼續保持千億元以上投資強度。”相關負責人説,2023年,行政辦公區二期竣工,三大文化設施建成投用;積極承接中心城區産業疏解,推進首旅集團、華夏銀行等市屬國企總部項目建設,北投集團項目完工;與周邊地區交通一體化方面,除了加快平谷線建設,也將建成廠通路道路段,推動石小路開工。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方面,本市2023年也將實現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站前工程全面完工,京哈高速拓寬改造、國道109新線高速完工,承平高速主體開工。
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9萬套
一枝一葉總關情。2023年,老百姓身邊也將迎來新變化。
病有所醫方面,將實現朝陽醫院東院開診試運作,友誼醫院順義院區基本完工,實現22家市屬三級醫院通過基層預約轉診平臺投放號源。
住有所居方面,將加快健全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8萬套、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9萬套,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新開工300個、完工100個,老樓加裝電梯開工1000部、完工600部。
幼有所教方面,將擴大幼兒園托班試點規模、新增托位6000個,新增中小學學位2萬個,擴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比例。
軌道交通方面,將實施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加快12號線、17號線北段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霍營等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全面推進市郊鐵路新城聯絡線(T3航廈-大興新城段)、東北環線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構建“一幹多支”市域(郊)鐵路主骨架。
同時,2023年將建成安寧莊北路,實現順黃路、長雙路等開工,完成20項市級疏堵工程,推進回龍觀自行車專用路東拓、南展工程。(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