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1年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 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8.3%
4月16日,國新辦舉辦發佈會披露一季度國民經濟運作情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面對冬春疫情考驗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國民經濟開局良好。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2493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8.3%,比2020年四季度環比增長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5%。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分析,一方面,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8.3%,受到上年較低基數、員工就地過年工作日有所增加等不可比因素影響;另一方面,一季度環比增長0.6%,兩年平均增長5.0%,表明我國經濟穩定恢復。
多項經濟指標兩位數增長
一季度,三次産業均交出穩定恢復成績單,多項指標呈現兩位數增長。農業方面,一季度,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3%,兩年平均增長3.4%。
工業在就地過年等因素帶動下增勢較好。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5%,環比增長2.01%;兩年平均增長6.8%。其中,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1%;環比增長0.6%。值得一提的是,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9.9%、31.2%,兩年平均分別增長9.7%、12.3%。從産品産量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挖掘、鏟土運輸機械,微型電腦設備,積體電路同比增速均超過60%,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19%。
服務業也在穩定恢復,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産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2.1%、21.4%,兩年平均分別增長6.6%、6.8%。3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2%,比2月份回升4.4個百分點。其中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電信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服務、網際網路軟體及資訊技術服務、貨幣金融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運作在60.0%以上高位景氣水準;受年初局部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租賃及商務服務、居民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回升至景氣區間。
消費投資回暖民生穩定
作為拉動經濟的兩駕馬車,消費和投資數據也在回暖。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221億元,由於2020年對比基數較低,同比增長33.9%,環比增長1.86%;兩年平均增長4.2%。
2020年在疫情中逆勢增長的網上零售依舊保持着強勁增長。一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28093億元,同比增長29.9%,兩年平均增長13.5%。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95994億元,同比增長25.6%,環比增長2.06%;兩年平均增長2.9%。
經濟復蘇帶動收入增長。一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同比名義增長13.7%,兩年平均名義增長7.0%;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13.7%,兩年平均增長4.5%。從收入來源看,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産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同比分別名義增長12.4%、19.5%、17.0%、10.7%。
就業和物價等民生數據也保持了平穩。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97萬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比2月份下降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持平。
全年經濟有望穩中向好
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對中國全年經濟增速的預測提高到了8.4%。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預測結果的調整顯示出國際社會對中國全年經濟發展的信心和期望。她認為,全年經濟有望保持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態勢。
劉愛華從三方面分析經濟有望穩中向好的原因。首先,內生動力在持續增強。消費在居民收入增加、消費環境改善、政策效應釋放這些因素的推動下穩步回暖。3月份進口同比增長27.7%,是2021年以來首次高於出口增速,這也説明內需恢復勢頭在不斷鞏固增強。
同時,供給品質在持續提升。從一季度數據看,高技術産業生産和投資增速都高於平均增速;産能利用率在不斷提高,一季度全國工業産能利用率達到77.2%,水準是2013年以來同期的最高值;服務業也穩步恢復,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50.9%。
此外,市場活力持續釋放。2021年以來,市場主體快速增長,日均新設市場主體呈現兩位數增長。企業預期也穩中向好,3月份,製造業企業生産經營活動的預期指數、非製造業企業的業務活動預期指數都達到60%左右,處於較高水準。(趙語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