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克服疫情增亮色 科創引領促發展 前三季度中關村總收入增10.9%
科技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2020年1到9月,中關村示範區企業克服疫情影響,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4.7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工業總産值8549.6億元,同比增長6.5%。
科創引領,六大技術領域表現亮眼
人煙稀少的偏遠礦山,工人駕駛着卡車行進,機械操作噪音下,風塵揚起嗆人的塵土——人們傳統概念中礦山作業的惡劣工作環境,如今正借助5G、自動駕駛等技術改頭換面。
智慧礦山特種車輛無人駕駛、室內遞送機器人、AI音頻暴力偵測系統解決方案……幾天前,中關村5G創新應用暨中關村軟體園5G場景賽決賽在中關村軟體園舉行,一批5G應用項目在此一決勝負。
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的,是在場最年輕的“新星”之一——成立於2020年5月的路凱智行。這個聚焦於智慧礦山的特種車輛無人駕駛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團隊,正在探索打造一座座無人化智慧礦山。
如今,在國産大飛機的零件噴漆過程中,已經用上了中關村領軍企業聯想自主研發的5G工業機器人“晨星”。工人只需要戴上AR眼鏡,通過手柄遠端操縱機器人,就能同步執行噴漆,手感完全等同於親臨現場。令人驚嘆的是,工人這樣操作一次後,機器人就能夠為該零部件噴漆。之後,對於同樣規格的零部件,機器人就能實現自主噴塗。
1到9月,電子資訊、先進製造、新能源及高效節能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環境保護技術六大技術領域表現亮眼,整體增長12.70%。其中,電子資訊領域增速領跑,總收入22517.4億元,同比增長20.0%,佔示範區整體47.5%。先進製造領域也實現13.9%的兩位數增速。
創新活躍,研發費用增長24.5%
提取人類基因進行檢測對於疾病預警、診斷分析和控制治療有着重要意義,特別是在判斷腫瘤和未知病原時,基因檢測資訊能給醫護人員提供關鍵資訊。如今,一台小巧便攜的儀器就可以完成這項艱巨的工作。2020年9月,中關村企業齊碳科技研發出國內首款四代奈米孔基因測序儀。
在齊碳70餘人的研發團隊中,大多是來自清華、北大、中科院、牛津大學等知名院校的高材生。歷經四年潛心研發,他們成為國內第一家成功研發出原理樣機、工程樣機和産品樣機並能穩定獲得有效數據的企業,填補了國內空白,為人類探索基因密碼提供新的“鑰匙”。
11月2日,中關村示範區企業諾誠健華宣佈,新藥奧布替尼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臨床研究用新藥審評,將於近期在美國開展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臨床II期研究。幾個月前,在新冠疫情仍蔓延期間,隨着虛擬銅鑼被敲響,諾誠健華成為香港聯交所有史以來第一家以“雲路演”、“雲敲鑼”形式成功上市的企業。2017年至2019年,諾誠健華每年的研發費用經歷了從數千萬元到上億元的連年高速增長。
前三季度,中關村示範區規模以上企業研發費用合計2107.0億元,同比增長24.5%,佔總收入4.4%。研發人員在從業人員中佔比達28.9%。截至9月末,中關村本科及以上從業人員佔62.9%,高於去年同期3.5個百分點。
研發投入大,創新成果豐碩。1到9月,中關村示範區企業申請專利80556件,同比增長13.4%,佔同期全市企業專利申請量的59.3%。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48559件,同比增長12.5%,在示範區企業專利申請量中佔比60.3%。
提質增效,地均收入提升12.9%
幾天前,北京史河科技創始人許華旸和團隊40餘人搬進了中關村新興産業前沿技術研究院工作。不僅是公司,許華旸舉家5口都搬來了房山生活。
2011年,許華旸進入清華學習,開始在京學習工作與創業的歷程。如今,他創立的史河科技是一家從事智慧高空作業機器人研發與製造的高科技企業。經歷了三輪融資,産品逐漸成熟後,團隊面臨大生産製造、測試空間等資源緊缺的問題。於是他開始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各地考察。
“我們研發人員長期生活在北京,長期合作的清華、北航機器人所等高校院所都在北京……總之一句話,最終我們發現,團隊的根在北京。所以我們選擇繼續留在北京,並欣喜地在房山獲得了相應的資源。”許華旸説。目前,史河科技已經成為國內唯一一家高空作業機器人量産企業。
史河科技的“新家”中關村新興産業前沿技術研究院,是中關村示範區範圍內唯一以“高端製造”為主題的特色園區。園區重點發展無人機、新能源及智慧網聯、智慧機器人、醫工交叉等高端製造産業領域,已成為北京南部構建“高精尖”産業結構的重要載體和策源地。
房山的中關村新興産業前沿技術研究院、大興的中關村醫療器械産業園、海淀的中關村軟體園、昌平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在全市各區域,中關村示範引領、提質增效作用不斷凸顯,單位産出對土地的消耗逐漸降低。2019年,中關村示範區範圍內,每億元收入需要1.4公頃土地面積,地均收入較上年提升12.9%。(孫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