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經濟亮出高精尖底色 經濟高品質發展

日期:2020-09-28 07:4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北京經濟亮出高精尖底色

  中關村,民營航太企業九天微星公司的衛星研發製造基地不久前開工建設,2021年初投産後這裡就將形成百公斤級衛星的年産能100顆以上;亦莊,中電科公司成功研發出國內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並滿足大生産的300毫米減薄拋光一體機,打破國外壟斷的同時也大幅降低了國內封裝廠的採購成本……

  這只是北京産業邁向高精尖、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縮影。市發展改革委9月27日介紹,“十三五”期間,北京經濟高品質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不僅僅地區生産總值在2019年達到3.5萬億元,而且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快構建,尤其是高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分別達到24.4%和23.8%。

  於北京而言,這5年,正是改革激發新動能的5年。

  “過去5年,北京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推動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構建具有首都特點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打造高品質發展的北京樣板。”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説,正是改革讓北京的綜合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

  從“十三五”時期已有的統計數據來看,2019年北京地區生産總值達到3.5萬億元,經濟總量實現新突破。更重要的是,發展品質效益顯著提升。全員勞動生産率從2015年的21.2萬元/人提高到2019年的28.2萬元/人,提高7萬元/人,居全國各省區首位;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2.4萬美元,居全國各省區首位,達到高收入國家水準。

  這5年,正是北京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快構建的5年。

  從集聚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北京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經歷了一場轉型升級的“大考”:北京需要哪些産業?哪些産業符合北京的功能定位?

  進入“十三五”,北京更加明確捨棄“白菜幫”,專心做好“白菜心”,高精尖産業發展成效顯著。2018年,北京高精尖産業“10+3”系列政策出臺實施,精選出十大高精尖産業,政府出政策、市場給機會、企業上項目,産業結構的含金量越來越高。

  新一代資訊技術與醫藥健康雙輪驅動格局加快形成,高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分別達到24.4%和23.8%。現代服務業支撐作用顯著,金融、科技、資訊等優勢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60%以上,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已達到全球先進國家城市水準。

  這5年,正是北京創新發展動能不斷增強的5年。北京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保持在6%左右,穩居全國首位,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32件,是全國平均水準的近10倍。獨角獸企業達到93家,居全球城市榜單首位,3成以上處於人工智慧、大數據、生物醫藥等前沿科技領域。

  與此同時,北京的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發展壯大,5G、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跨境電商等蓬勃發展,新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36.1%,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50%,居全國首位。(曹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