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聚力民生“七有”“五性”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落細

日期:2019-03-04 10:58    來源:北京市統計局網站

分享:
字號:        

  2018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北京市委市政府不忘初心,迎難而上,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辦實事,解民憂。市委書記蔡奇強調,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各級黨委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市緊緊圍繞“七有”要求做好民生工作,在滿足“五性”需求上狠下功夫。據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調查分析,首都民生福祉實現“五個穩”,百姓對“七有”“五性”方面的新期待不斷得到滿足,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聚力增進民生福祉 民生指標呈現“五穩

  就業穩。就業形勢總體穩定。2018年各季度北京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始終保持在4.5%以內。前3季度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累計為36.6萬人,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反映出勞動力市場總體活躍。

  物價穩。價格漲幅低於預期。2018年,北京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總體溫和可控,有10個月漲幅處於“2時代”,全年同比上漲2.5%,低於年度3.0%的調控目標。

  收入穩。居民收入穩步增長。2018年北京市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萬元大關,達到6.2萬元,同比增長9.0%,增速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基本實現與經濟增長同步。

  市場穩。消費需求穩中提質。2018年,北京市服務性消費市場活躍,全市居民每人平均服務性支出突破2萬元大關,達到2.2萬元,同比增長11.4%。居住、醫療保健等發展型消費支出增長速度分別高出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整體增速8.3個和6.4個百分點。

  房價穩。住宅價格穩中有降。在調控政策持續作用下,全年住宅銷售價格走勢總體平穩。新建商品住宅除2月環比下降0.3%外,其他月份低位上漲或持平(0.0%-0.6%);二手住宅呈現倒V型走勢,7月環比上漲至0.4%後持續下降。整體看,2018年下半年以來,共有産權房、限競房集中入市有效平抑了市場房價。

  聚焦“七有”改善民生 百姓獲得感增強

  勞有所得。2018年北京市勞動力市場活躍,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2.3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保持在1.5%以內和4.5%以內的較低水準。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個稅起徵點等增資措施落地實施,推動工資性收入穩步增長。2018年北京市居民每人平均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7.0%,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達到60.4%,成為居民增收的“壓艙石”,增收貢獻份額接近一半。

  病有所醫。2018年建成34個緊密型醫聯體,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增長近30%,三級醫院門診量減少8%。《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落地實施,推進城鄉醫療並軌,提高農村醫療保障水準,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年居民每人平均報銷醫療費增長25.5%,每人平均藥品支出下降1.7%。

  老有所養。新建養老服務驛站182家,老年人社會優待服務範圍從65歲以上擴展到60歲以上。連續25年上調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且提高力度逐漸加大。2018年,北京市居民每人平均轉移凈收入12861元,增長13.8%。其中,居民每人平均養老金(離退休金)增長9.6%。

  住有所居。北京市堅決貫徹“房住不炒”要求,完善租購並舉的住房保障體系,住宅銷售價格走勢總體平穩。2018年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月度環比“八升三平一降”,12月份價格環比上漲1%,同比上漲2.3%;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三升一平八降”,12月份價格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1.9%。居民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每人平均住房建築面積34.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0%。

  弱有所扶。勞動工資和社會保障各項政策措施繼續向低收入群體傾斜,2018年北京市居民20%低收入戶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9%。

  幼有所育。學前教育投入大幅增加,新增學前學位3萬個。2018年,北京市發佈實施第3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改善幼兒園辦園條件和辦園品質,“入園難”問題進一步得到緩解,均等化水準有所提高。

  學有所教。2018年,北京市深化學區制和集團化辦學改革,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繼續強化,北京電影學院等新校區加快建設,北京五中通州校區落成,統籌教育資源優化佈局進一步推進,教育公平、均衡發展得到提高。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五性”需求落實落細

  便利性方面。2018年北京市建設提升基本便民網點1529個,城六區社區已實現全覆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城市社區覆蓋率達到92%。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公共文化設施超過7100個,覆蓋率接近99%。

  宜居性方面。“藍天保衛戰”、“留白增綠”成效顯著。全年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1%;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為6微克/立方米,下降25%。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進一步提升,全市1141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核心區80公里道路電力架空線入地,中心城區29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試點成效顯著,便利店、衛生服務站和社區停車樓等項目為百姓解決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民生民願”調查顯示,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群眾滿意率在9成以上,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拆違騰退土地6828公頃、還綠1683公頃。市民身邊的口袋公園、小微綠地增加,建成城市休閒公園28處、小微綠地121處,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提高到80%。

  安全性方面。物價水準基本穩定,群眾安全感有所上升。2018年,北京市CPI總體溫和可控,有10個月漲幅處於“2時代”,全年上漲2.5%。“民生民願”調查顯示,居民對治安狀況的滿意率為94.9%,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對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滿意率為90.7%,比上年同期提高5.5個百分點。

  公正性方面。市民群眾享受優質公共服務的機會更加平等,百姓關心的住房、收入、公共服務領域均有序推進。保障房建設加快推進,全年保障性住房投資增長44.1%,保障性住房新開工面積佔比達45.2%。全年分配公租房3.23萬套、網申共有産權住房2.9萬套。新開工保障房5.45萬套,完成棚戶區改造3.43萬戶,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精準幫扶農村地區重點貧困對象,低收入群體獲得感增強。北京市低收入農戶收入較快增長,全年低收入農戶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17.1%,高於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1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用於城鄉社區、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分別增長20.2%和14.5%,高於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平均水準。

  多樣性方面。居民消費形態從單一物質需求向多樣化服務需求轉變。2018年居民服務消費繼續保持快速發展,佔消費支出的比重超過半壁江山,達到54.9%,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在服務消費快速增長的同時,全民養生、保健漸行漸近。醫療保健、居住等發展享受型支出分別增長12.9%和14.8%,分別高於全市平均水準6.4個和8.3個百分點。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2019年,北京市將乘勢而上,奮力拼搏,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讓首都的天更藍、水更綠、土更凈,讓市民百姓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