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個稅起徵點上調至5000元
8月31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以157票贊成,2票反對,11票棄權,表決通過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個稅起徵點從每月3500元調整至5000元。以後像子女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也可提前扣除免征稅。
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不過從2018年10月1日起,就將提前使用新起徵點和稅率。當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財政部、稅務總局等對此次個稅法修訂進行解讀。
一年為納稅人減負3200億元
自個稅法實施以來,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已歷經三輪調整。2005年,由每月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7年又從1600元提高到2000元。2011年起徵點再次上調到如今的3500元。8月31日,按照新修訂個稅法,基本減除費用標準、也就是市民口中的“起徵點”提高到每月5000元。
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表示,5000元的起徵點是統籌考慮了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基本消費支出、每個就業者平均負擔的人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因素後綜合確定的。測算顯示,2018年每人平均負擔的消費支出約為每月4200元,“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確定為每月5000元,不僅覆蓋了每人平均消費支出,而且體現了一定的前瞻性。”
據測算,將起徵點由3500元提高至5000元後,納稅人數佔城鎮就業者人數這一納稅面將從44%下降到15%左右,個稅稅收一年大致要減負3200億。程麗華同時表示,5000元的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今後還將結合深化個人所得稅改革,以及城鎮居民基本消費支出水準的變化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教育房貸等支出將免征稅
根據新個稅法,除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即“三險一金”)等已實施的專項扣除外,此次還新增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共6項。
對這些新增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公眾關注的是具體扣除內容、標準等,以及如何落地實施。程麗華表示,根據稅法授權,國務院下一步將對扣除的範圍、標準和實施步驟做出具體規定。初步考慮對專項附加扣除設置一定限額或定額標準,既要保障納稅人方便納稅,相關支出得到合理扣除,又要體現政策公平。
國家稅務總局總審計師劉麗堅説,納稅人只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申報就能享受扣除。同時申報時將儘量減少資料報送、簡化辦稅流程,相關資料和憑證儘量不用報送到稅務機關。個人還可將專項附加扣除資訊提供給單位,每個月發放工資代扣個稅時,單位就可以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進行扣除。此外,如果沒有將個人資訊告訴單位,預扣預繳環節沒有享受到的,可到第二年辦理匯算清繳時申請退稅。
“6項專項附加扣除,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把這6項享受到。”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説,比如房租或房貸利息二者只能選其一,要麼是扣房租,要麼是扣房貸利息。再比如,一個人如果沒有孩子,就不能扣除子女教育項目。
10月提前享受減稅紅包
新個稅法將從2019年1月1日起實施。不過,劉麗堅表示,為讓納稅人儘早享受減稅的紅利,2018年10月1日起就將實行兩項過渡政策,即提高工薪所得的起徵點和適用新稅率,“10月1日以後,發工資的時候,各企業單位財務人員在扣繳個稅時一定要記住,別忘了適用5000元新標準和新稅率表。”
對個人來説,新個稅法情況下究竟能減負多少?程麗華舉了一個例子,假如某人月工資收入15000元,僅考慮起徵點這一項,按現行演算法他每月需要交個稅1870元。具體計算辦法是,15000元的收入扣除起徵點3500元,之後乘以適用稅率25%,再減去速算扣除數1005元,最後應交稅1870元。
如按修改後的稅法計算,則只需要交稅790元,計算公式為月收入15000元扣除起徵點5000元,之後乘以對應稅率10%,減去速算扣除數210元,最後是790元。現行稅法和修改後的稅法計算相比較,每月少交稅1080元,稅負減輕58%。程麗華説,如果再考慮其他扣除項目,以及此次新增加的專項附加扣除,稅負還會進一步減輕。(孫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