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往年投訴量較多的老舊小區 供熱老大難小區今年暖了嗎

日期:2020-12-07 08:3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記者探訪往年投訴量較多的老舊小區 供熱老大難小區今年暖了嗎

  供熱管線老化問題多年來困擾着本市的不少老舊小區,供熱前期跑冒滴漏、後期室溫不足是最明顯的“症狀”。通過分析12345、96069市民對供熱問題的訴求,京能集團所屬北京熱力集團2020年對投訴相對集中的老舊小區緊鑼密鼓地制定供熱改造計劃。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工作節奏,這些老舊小區的供熱改造施工可謂一波三折。入冬以來,北京已經出現過幾次明顯降溫,過去這些投訴集中的老舊小區暖起來了嗎?跑冒滴漏的現象少了嗎?居民的投訴量下降了嗎?近日就此展開了調查。

  2020年供熱改造難在哪兒

  “今年您家還冷嗎?”12月3日,來到朝陽區甘露園南裏一區,發現老街坊們見面寒暄,話題常常圍繞着供暖。居民王先生介紹説,從2019年到2020年,老舊小區綜合改造、供熱管線改造一直同時進行着,不過2020年疫情一來,多項施工都停了,所以到正式供熱之前,居民們心裏仍沒底,不知道管線改好了沒有,2020年家裏的暖氣片會不會熱起來。“上個月,我兒子讓我去他那兒住,免得受凍,後來發現我這裡暖氣挺好,幾次降溫屋裏都能保持在20℃以上。”

  來到北京熱力集團朝陽第二分公司八里莊供熱服務中心青年路服務站,站內負責人王旌介紹説,甘露園南裏一區過去幾年都是居民投訴量較大的小區,其中很大一部分投訴都出現在供熱初期,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由於管線老化造成的跑冒滴漏問題。

  “今年供熱季前,我們做了深入分析。”王旌説,這個小區的供熱改造分成三部分——站內的設備改造、二次線的管線改造以及更換樓內立管。站內設備包括換熱器、水泵的更換,二次線改造涉及各居民樓的樓底盤管,最困難的部分則是樓內立管的更換,“在平常的年份這都不是很好協調的活兒,更何況2020年還趕上了疫情。”

  甘露園南裏一區建成於上世紀90年代,樓內的供熱管線採用的是串連的鍍鋅管,年代久遠,多年來隨着水流的不斷沖刷,管壁越來越薄,尤其是管線與樓板交接的部分,供熱初期的跑冒滴漏多是從這裡開始的。對於熱力服務站的工作人員來説,換管本身並不複雜,但難在協調。由於老樓設計的緣故,這類穿樓的立管都在居民家中,更換一段管線需要樓上、樓下兩家人同時配合,不僅要意見達成一致,兩家人還要一起騰出時間。

  “今年趕上疫情,入戶的難度更大了。”王旌説,2020年本來計劃3月就開始進行管線改造,但受疫情影響,不僅工期延誤了兩個來月,原本同意入戶的居民有的也開始打退堂鼓。

  調整施工方案搶回工期

  樓內立管已經到了非換不可的地步——拆下來的管子銹跡斑斑,甚至脆如枯葉。但這最脆弱的部分隱藏在樓板之間,因為看不到,所以一開始不少居民不理解,不願換,直到開始試水了,才發現漏水要求更換。這種情況在往年時有發生。2020年受疫情影響,如果多數居民仍選擇“臨時抱佛腳”,搶修工作肯定會更加被動,效果還不好。

  青年路服務站做了“工期倒排”,從試供暖向前推算,每週至少要入30戶,才能把耽誤的兩個月工期搶回來。

  “我們特別感謝屬地街道、社區的大力配合。”北京熱力集團八里莊供熱服務中心生産副主任周敬偉介紹説,與企業相比,街道、社區做協調工作更在行,居民也更信任他們。在管線改造遇到入戶難的情況時,社區工作人員帶着服務站的維修人員一家一戶地敲門走訪,大大提高了效率,終於趕在試供暖前順利完成了樓內立管的改造任務。青年路服務站輻射周邊近18萬平方米,負責2540戶居民的供熱,根據目前統計,從11月15日正式供暖到12月3日,與2019年同期相比,投訴量從30件下降到9件,前期跑冒滴漏的問題大幅減少。

  周敬偉説,樓內立管更換後,本市已經出現至少兩次比較明顯的降溫,遇到這樣的情況,鍋爐都要進行升溫升壓,以保障居民家的暖氣溫度。但升溫升壓要考慮到管線的承壓能力,必須循序漸進,不能瞬間提高溫度。2020年,在新管線強度有了保障的情況下,遇到降溫情況,提前兩三個小時升溫升壓即可,這項工作更容易預判也更精準了,“過去管線不牢靠,至少得提前5個小時開始升溫升壓。”

  離不開熱心居民的支援

  延靜西裏服務站不僅要負責延靜西裏小區的供熱,還要兼顧紅廟北裏小區,兩個小區居民樓的樓齡參差不齊,最老的可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而且每棟樓供熱管線的佈置及老化程度都不盡相同。2020年這裡的供熱管線改造推進到什麼程度,繼續探訪。

  北京熱力集團朝陽第二分公司大望路供熱服務中心生産技術組組長李愛民介紹説,受疫情影響,2020年大面積挖開路面進行二次主管線的更換不太現實,為了保障2020年冬供熱效果,對二次線的分支進行了更換,總計換管長度達到820米,延靜西裏20號樓的樓底盤管也進行了更新。“延靜西裏每年都有換樓底盤管的任務,逐樓推進,現在僅剩下一棟樓了,到2021年該小區所有居民樓的樓底盤管都能換完。”

  “儘管很難,樓內立管還是按計劃完成了200多米的更換任務。”李愛民説,通過一系列改善措施,2020年11月5日至12月3日,供熱問題的投訴量由2019年同期的39件下降到了8件。“我們特別感謝屬地街道、社區的大力配合!”李愛民説出了同樣的話。

  當把熱力公司的感謝轉告延靜裏社區居委會主任滕曉禹時,他説,供熱是進入冬季後的頭等民生大事,社區肯定會全力支援配合,尤其2020年疫情來襲,他們更感到溝通的重要性。“我們時刻了解供熱管線改造的施工計劃,提前貼通知告知居民,針對居民可能不理解的問題,把解釋工作做在前面。施工開始後,涉及挖溝、設置圍擋等問題,社區則是雙向溝通,一方面引導居民走安全路線,另一方面也向施工單位反映居民需求,盡可能分段施工,以降低對居民正常生活的影響。”

  走訪延靜西裏服務站時,維修班班長趙海軍正忙着日常巡查,作為一線工作人員,疫情之下的入戶難他更有體會。跟隨趙海軍來到延靜西裏21號樓,80多歲的晏女士熱情相迎,道上一句辛苦,送上一杯熱水。晏女士家裏兩位老人、兩個孩子,趙海軍説,類似的情況小區非常多,小區裏老年人佔很大比例,所以供熱時不能只考慮18℃的“達標線”,還要考慮到老人的實際情況,一般溫度會達到20℃以上他才放心。晏女士家電子溫度計的度數顯示為22℃。在晏女士的帶領下,走訪了其他居民家,屋裏的溫度普遍在20℃以上。趙海軍還提到,晏女士是21號樓的樓長,多虧了她這樣的熱心居民,工作好開展多了,“每當碰見入戶難的情況,她都&&調解,老人很熱心,很受鄰居們愛戴。”

  “老大難”問題可有新解法

  2020年冬探訪多個老舊小區時,特意關注了一些老生常談的難題。比如,老居民樓的暖氣管一般是採用串連的方式,供熱期間,通過放氣解決迴圈不暢是常規操作,但一些居民樓的放氣閥門位於頂層居民家裏,樓裏哪一戶暖氣不熱,都可能得去頂層居民家放氣,趕上頂層居民不在家,問題就變得挺棘手。

  老小區更常見的老問題還有“一頭熱”,一棟居民樓的供熱迴圈如果是由上而下的,頂層居民家暖氣溫度一般較高,但是底層便在供熱末端了,溫度會降低不少。

  這些老問題2020年是否有什麼新的破解辦法?

  北京熱力集團朝陽第二分公司生産部經理李向鑫介紹説,2020年採用了很多“頭一次”的新辦法來應對這些老問題。比如,針對放氣難題,青年路服務站首次在系統內增加了真空脫氣機,有相當一部分排氣工作,在服務站內便能解決,減少了入戶次數。延靜西裏2020年還首次使用了四通閥,並以小區的5、6、7號三棟樓作為設備使用的試點。四通閥的功能是可以改變二次水的迴圈方向,通過提前設置,過去一直是自上而下迴圈的老樓管線,現在可以定時逆向迴圈,改為自下而上,如此往復迴圈,頂層、底層便“兩頭熱”了。(景一鳴)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