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八達嶺景區針對破壞文物行為出臺懲戒辦法
4月6日,八達嶺長城景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出臺了《八達嶺長城景區破壞文物行為懲戒辦法》,對刻劃、故意損壞等七類破壞文物行為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構成刑事犯罪的,交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置。《懲戒辦法》從昨天起開始實施。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八達嶺長城景區迎來客流小高峰。隨着景區游客量逐步回升,一些不文明行為也有所反彈。
3月24日,八達嶺長城景區恢復開放,景區迎來了首批網路預約購票的游客。然而,當天竟然發生了游客拿鑰匙在長城城墻上刻字的損壞文物行為。經過八達嶺特區辦事處和有關部門的多方核查,當事人已被找到,並承認了其用鑰匙在城磚上進行刻劃的事實。
針對破壞文物的違法和不文明行為,八達嶺長城景區出臺《懲戒辦法》,適用對象包括對長城主體和與主體有關的城堡、關隘、烽火臺、敵樓等附屬建築及其他相關文物造成破壞的游客和旅游從業人員。《懲戒辦法》規定,對刻劃、故意損壞等七類破壞文物行為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構成刑事犯罪的,交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置。對於破壞文物和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不文明旅游行為,還將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納入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限制購票參觀。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黑名單”將定期對社會公佈,加大曝光力度,強化社會輿論監督。
“延慶區正在建立聯合懲戒機制,在八達嶺長城景區被列入‘黑名單’的游客,也會被區內其他旅游景區拒之門外。目前,相關制度正在制定當中。”延慶區文旅局局長葉東説。
在出臺《懲戒辦法》的同時,八達嶺長城景區也對《網格化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新修訂的《網格化管理辦法》將八達嶺長城開放區域細分為16個“微網格”,要求管理“橫到邊、縱到底”,責任落實到人。
北京建築大學教授、北京長城文化研究會會長湯羽揚教授表示,長城作為大型線性文化遺産,具有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雖然這些年圍繞長城保護一直在開展工作,但其保護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難點,特別是在保護理念、政策措施、開放管理、公眾意識等方面更需要深入。八達嶺特區辦事處能夠從本次事件中及時提出關於對破壞八達嶺長城景區文物行為的懲戒辦法等管理辦法,並通過“微網格”的形式細化責任區,這將有利於長城開放景區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