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新聞發佈會,就社會廣泛關注的疫情防控重點醫療物資保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1.工業和信息化部協調各地發往武漢的醫療物資有多少?
據初步統計,截止到2月1晚上的24時,國內生産企業累計向湖北發送醫用防護服13.6萬件,已抵達11.7萬件;N95口罩發貨13.4萬個,已抵達13.1萬多個;護目鏡包括醫用隔離面罩發送18.8萬個,已運抵11萬個。國內出口加工企業向湖北緊急調撥了部分歐標防護服,還有一部分進口及海外捐贈的歐標、日標防護服分期分批運抵武漢。
2.物資由誰來發放?誰來調撥?
這些物資全部交付給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防護指揮部統一發放。按照國務院部署,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物資保障組根據武漢疫情防控需求,對醫用防護服、N95口罩、醫用護目鏡,負壓救護車及相關藥品實施統一管理,統一調撥。
3.口罩和防護服目前産能如何?
我國口罩産能每天2000萬隻,目前産能恢復率60%左右。此外,1月24到1月30日,我國共進口口罩5600多萬隻,對緩解供需矛盾起到一定作用。下一步將全力做好口罩復産擴産工作,提高市場的供給能力。
2月1日,醫用防護服日産量達到了2萬件,比1月28日的0.87萬件翻了一番多,生産量基本用於湖北和武漢地區。
4.醫用N95防護口罩為何緊缺?
N95口罩是過濾效率達到95%標準的口罩,醫用N95口罩防護等級更高,每天産能是60萬隻,通常用於醫院隔離病房、發熱門診等場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竭盡全力提高供給。
不進紅區戴N95口罩是一種浪費,在紅區之外普通的醫用防護口罩都可以解決問題,號召社會把醫用N95口罩盡可能留給一線醫護人員。
5.防護物資缺口有多大?
第一類是非常緊缺的。主要是醫用防護服、N95口罩等重點防護用品,這些也是目前在武漢疫情防控一線供需最為緊張的。第二類是相對緊缺的。雖然短期內供需方面還面臨着一些困難,但是可以通過生産企業的加班加點,困難是可以克服的。比如負壓救護車,近期可以完成國家下達的200台生産任務,除了武漢外,還可以兼顧到其他省市的需求。第三類是可以盡保的。我國的消殺用品、體溫檢測儀等産能充足,生産供應可以滿足基本的需求。
6.為什麼有人説消殺用品也買不到?
總體上,84消毒液、手消液和75%醫用酒精,從供給能力來講是完全可以滿足需求的。對於社會上反映買不到的現象,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一是消殺用品生産企業開工率總體不高,達産率僅40%到60%不等。二是消殺用品的全産業鏈配套受到階段性制約。做包裝瓶的企業春節期間放假比較多,隨着企業逐步復工,包裝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三是産品的運輸問題。各省在採取很多措施來保障物資運輸,物資調配將更為有效。
7.有哪些措施保障物資供給?
按照國務院的部署,我們對最緊缺的醫用防護服實施了統一的管理,統一的調撥。對於物資的具體需求量,國務院已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參加進行科學的測算,以便能夠精準對接,更好地開展重點物資的調配。
為加強醫療物資的保障工作,將採取以下四項措施:
第一,加強動員部署和組織協調。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動用中央儲備來保證疫區需要。
第二,聚焦重點骨幹企業産能挖掘,狠抓復工達産,切實發揮好駐企特派員工作組的作用,全力協調解決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突出問題和困難,會同有關部門協調解決物流運輸、進口通關等問題,快速增加有效供給。
第三,推動出口標準和中國標準的銜接,使符合歐盟標準、美國標準的出口産品能夠在中國的一些領域中使用。
第四,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國際採購來解決國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