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市拆除4000萬平方米違法建設,相關負責人回答市民三問 今年拆違怎麼拆?
一輛黃色的工程車高舉“利爪”,向一棟白墻紅頂的“小洋樓”揮去。一爪下去,二層小樓沒了半邊外墻。“藏在廠裏蓋的違建,我們一樣能抓到。”延慶查違辦相關負責人一邊盯着現場,一邊説。
這是延慶區拆除一處藏在王莊村北廠房院內的違法建築,兩棟2層“聯排別墅”,在毫無手續的情況下,居然建了將近5000平方米。這5000平方米,是2017年全市4000萬平方米拆違任務中的一項。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顯示,全市全年要拆除違法建築4000萬平方米以上。
這一數據,為歷年來最高。更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的違法建築拆除工作成為了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拆什麼?怎麼拆?拆後空地做什麼?1月22日,市嚴厲打擊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專項行動指揮部相關負責人通過本報,回答了市民三問。
百姓關心:拆什麼?
主拆影響城市景觀與百姓密切相關項目
“去年拆了3000萬平方米的違法建築,可我家樓下怎麼還有私搭亂建?”對於普通百姓來説,眼前的違建什麼時候拆,是大家最關心的事。
相關負責人説,過去幾年,全市集中力量對集體土地上大規模違法建設進行了拆除整治,清退了一批小散亂污的低端企業,為疏解非首都功能打下了堅實基礎。隨着拆除工作的逐步推進,“量變”也在逐漸轉化為“質變”,“拆違成效讓百姓看得見”、“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成為下一階段拆違工作的核心。
據了解,2017年,拆違工作將主動為環境整治和城市管理各項工作“搭把手”,與功能疏解、人口調控、民生改善和環境提升等重要工作打包推進。
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以打造“百街百巷百社區”精品整治工程為着力點,選出一批影響城市景觀的,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集中突出的街道、衚同和社區作為典型地區,以拆除違法建築為抓手,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解決百姓身邊問題,提升人居環境品質,讓拆違成效變得“觸手可及”。
規模空前:拆多少?
城六區拆1417萬㎡
城市副中心違建兩年內全面清零
百姓關心拆除的結果,而各區一線工作人員則關心拆除的過程。每個區拆多少,是市、區、街鄉鎮各級政府現階段亟待明確的內容。
相關負責人拆解了2017年全市4000萬平方米以上的拆違目標。預計城六區將拆除1417萬平方米違建,其中石景山區力爭實現全區違法建設清零。其他10個區中,大興區保持了一直以來大規模拆除的態勢,依舊位列全市第一;通州將實現城市副中心地區違法建設兩年內全面清零。
增量目標明確之後,“保質”的要求也接踵而來,如何保證上萬處違法建設的拆除品質呢?2017年,各區拆後的影像資料上,必須包含由第三方軟體自動生成的拍攝地點、拍攝時間、經緯度、海拔甚至氣溫等客觀資訊。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樣以後,就可以快速精準完成核驗工作,把監督工作由“年終突擊”變為“隨時隨地”,提升了工作效率的同時,基本上也杜絕了弄虛作假的可能。
持續發展:拆完怎麼辦?
留白增綠讓城市“透氣”
在整個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大家都面臨着一個相同的問題:拆完之後該怎麼辦?“留白增綠”成為了拆後管理的首要原則。讓城市有更多“透氣”的空間,給生態環境的改善,留下更多可書寫的空間。
2017年,拆后土地的管控利用工作將首次納入拆違績效考核,作為衡量各區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目的就是回歸拆違工作的本源,讓拆除違法建築的成果能夠惠及百姓,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真正成為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動力。
相關負責人表示,拆違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工作,更是與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社會問題。一直以來,各級治違部門對媒體的監督都保持着開放和歡迎的態度,媒體曝光也一直是違建查處線索的重要來源之一。他表示,2017年,對於媒體曝光的新生違建不僅要處理到位,還要跟蹤報道,做到“有始有終”,對社會公眾有所交代。(耿諾 毛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