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污染橙色預警續延至1月7日 環保部門釋疑為何未啟動“紅警”
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再次延長。1月4日,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發佈消息,本應在1月4日24時解除的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將繼續延續至1月7日,屆時將依據空氣品質實況及臨近預報解除預警。之前,本市在2016年12月30日零時啟動橙色預警,並在2017年1月1日將預警延長三天至1月4日24時。此次延期已經是第二次。
1月4日一早,京城大霧瀰漫,能見度普遍低於500米,通州區出現能見度小於200米的濃霧,局地甚至不足50米。市氣象局1月4日發佈了大霧黃色預警信號。中央氣象臺前一天更是發佈了史上首個大霧紅色預警。
1月4日白天,大霧雖然慢慢減弱,但是霾仍然厚厚地盤踞在京城上空。市環保局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17時,全市大部分地區仍處在重度污染至嚴重污染水準,其中城六區PM2.5平均濃度為363微克/立方米;西北部平均165微克/立方米,東北部濃度為255微克/立方米;東南部平均387微克/立方米;西南部濃度高達519微克/立方米。
此輪“跨年”重污染過程從2016年12月30日開始,到1月4日為止已經持續了6天。雖然中間在1月2日的時候有所緩解,但藍天僅堅持了半天,而且是“半邊藍天半邊霾”,南部地區始終沒有擺脫重污染的狀態。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兩度延長。
最新的氣象預報顯示,從1月4日晚到1月5日,偏東路徑有一股冷空氣會影響京津冀一帶,受此影響,本市東北部,天津、河北南部,包括山東一帶,大霧和霾的情況將有所減輕。但本市平原地區受這股冷空氣影響較弱,因此1月5日霧和霾的現狀仍將維持。1月6日到1月7日,在高空槽和冷空氣的影響下,京津冀地區預計會有弱降水出現,甚至出現小雪。這樣一來,靜穩的天氣系統被破壞,霧霾的狀況會有所減輕。但此次霧霾過程要等到1月8日夜間的一股強冷空氣到來才能終結。
不少市民質疑,如此長的重污染過程,為何沒有啟動紅色預警?
環保部門解釋,按照京津冀統一的預警分級標準,紅色預警的啟動條件是要在預測連續4天及以上出現重度污染,其中2天達到嚴重污染;或單日空氣品質指數(AQI)達到500時,才能啟動。
此次重污染,最開始沒有啟動紅色預警,是因為預測顯示,中間在1月2日的時候有個改善的過程,所以不符合啟動紅色預警的連續重污染天數的條件,只啟動了橙色預警。
而從未來幾天的預報來看,1月5日的空氣品質略有改善,預計達到中度污染水準,局部地區可能為重度污染;而1月6日因為溫度高、濕度大,污染物繼續累積,空氣品質還將維持重度污染水準;到了1月7日前後,受弱北風及降水影響,污染物擴散條件逐步改善,空氣品質開始好轉;1月8日冷空氣持續作用下,有利於污染物擴散,空氣品質將明顯改善。由此來看,連續重污染天數也不符合啟動紅色預警的條件,所以本市只是將橙色預警繼續延長。
環保部門表示,此次重污染過程持續時間長,覆蓋範圍大。綜合考慮未來幾天的污染程度和持續時間,全市各單位將繼續實施橙色預警各項應急措施,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格督查檢查,落實屬地主體責任,紮實做好預警應對工作。
1月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陜西省共有72個城市啟動重污染天氣黃色及以上預警,其中32個城市維持或發佈紅色預警,27個城市維持或發佈橙色預警,13個城市維持或發佈黃色預警。(駱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