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刷卡”漸成過去,晶片磁條複合卡明年關閉磁條交易 純磁條卡尚未有退出期限
日前,一則“明年5月起磁條卡就不能用”的消息引發不少市民的擔憂和疑問。8月21日從北京市多家銀行獲悉,根據央行通知,2017年5月起將只針對晶片磁條複合卡的磁條交易業務進行關閉,純磁條卡的使用期限目前還沒有具體時間表。儘管如此,銀行工作人員建議,出於使用安全性與便利性的雙重考慮,市民手中的老磁條卡要儘快升級為晶片卡。
“揮卡”取代“刷卡”成趨勢
近日,央行發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加強銀行卡風險管理的通知》。《通知》提出“自2017年5月1日起,全面關閉晶片磁條複合卡的磁條交易”,並要求商業銀行加快存量磁條卡更換為金融IC卡的進度。
“其實,從2016年7月14日起,工行北京地區晶片磁條複合卡的磁條交易業務就已經開始逐步關閉了。”工商銀行北京分行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工商銀行自2009年開始發行晶片磁條複合卡,2013年開始發行單晶片卡。截至2016年7月底,在工行發行的近三千萬張銀行卡中,有超過一半為晶片卡。
“有一次去商場買東西,本以為銀行卡沒磁了,正擔心刷不了卡,誰知結款臺的工作人員直接把卡的晶片那端插進去,照樣把錢付了。”市民章女士説,“以後再也不用擔心銀行卡消磁的麻煩。”
中國銀行北京分行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市民手中的銀行卡大部分都是晶片磁條複合卡,關閉磁條交易,晶片功能仍會存在,不影響正常消費。但今後市民的刷卡習慣會變,逐步由磁條刷卡向晶片插卡或揮卡交易靠近。
所謂“揮卡”交易,是指2015年銀聯會同商業銀行推出的“雲閃付”,消費者只需將銀聯晶片卡或移動設備靠近終端“閃付”感應區,一揮就可以完成支付,無需輸入密碼和簽名。
據了解,各大銀行從2015年起就已陸續停止了磁條卡的發行。截至2015年年末,全國金融IC卡累計發卡量達21.1億張,2015年當年IC卡發卡8.9億張,且全部具備非接觸支付功能。同時,各大銀行的ATM機和POS機等終端也已完成了技術升級。
據銀聯數據,全國具備非接觸受理能力的POS終端已達840萬台,佔全部POS終端的37%。
“銀行卡已全面進入晶片卡時代。”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表示,今後無論交通還是購物都將進入“揮卡”時代。
純磁條卡應儘快換“芯”
磁條卡以後是不是徹底不能用了?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從磁條卡到晶片卡的過渡需要一定時間,純磁條卡的“大限”尚未有具體時間表。到2017年5月,純磁條卡還可以照常刷卡消費,只是晶片磁條複合卡被關閉磁條交易。
“老磁條卡停用是早晚的事,建議市民儘早將純磁條卡更換為晶片卡。”多家銀行工作人員都提醒。
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的新聞屢見不鮮。有些受害者的銀行卡明明保管得好好的,但還是難逃被盜刷的風險。
據了解,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磁條卡的可複製性,通過一台銀行卡複製器,十幾秒內就可以複製銀行卡,搭配攝像頭竊取的密碼,就可以把錢取出來,實現盜刷。
“與磁條卡相比,IC晶片卡安全系數相對較高,卡內數據難以被複製。同時,IC卡晶片的容量很大,存儲容量為磁條卡的數千倍,可以存儲密鑰、數字證書、指紋等資訊。”銀行業內部人士説,IC晶片卡還可以載入各類行業應用,比如身份認證、市民卡、電信、交通、醫保社保等,使用上更便捷。
據了解,晶片卡確實克服了磁條卡易折損、消磁等問題,但實際使用壽命還取決於持卡人的用卡習慣。
部分銀行卡可換卡不換號
磁條卡升級換卡,能否保留原來的卡號成為市民最關心的問題。不少市民的銀行卡和水電繳費、電話費繳費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等業務綁定,如果卡號變了,則需要去銀行櫃檯重新綁定,重新關聯。
對此,工商銀行北京分行的工作人員説,如果客戶持有的是工行發行的以“62”開頭的標準銀聯卡,還有“955888”開頭的工行卡,可以進行同號置換。
“換卡不換號業務可在工行各網點申請,如果原卡為磁條卡,則免收新卡工本費;如果原卡是晶片卡,換卡不換號要收取5元工本費。”工商銀行北京分行的工作人員解釋道,“換卡不換號要向卡務中心申請置換,需要等待幾個工作日。如果只是換晶片卡,無需保持原卡號,則在營業網點立等可取。”
據了解,目前各家銀行對置換銀行卡的要求和收費政策不一。
多家銀行表示,以“62”開頭的標準銀聯卡在換卡時可保留原卡號,而如果是其他數字開頭的,則可能無法保號。
值得注意的是,若是銀行卡卡號更換,市民此前跟銀行“簽約”的業務不會受太大影響。例如原本卡內的定存、銀行理財還有在該行的網銀,以及委託銀行代繳的水電費業務等等,銀行會在各網點櫃檯辦理變更。若是涉及到需還貸款的賬戶,則需要市民到當初辦理貸款的支行去辦理變更業務。(范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