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2017年12月1日,東城區司法局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統中率先使用創新型普法工具--名為“東城小法”的智慧普法機器人。該機器人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基礎,數據終端存儲了我國現行的7000餘部法律法規、30000余份案例和近十萬個實體及程式法律問題,可以智慧語音識別有關法律問題,自動在相關法律法規和案例中尋找答案,並用語音文字等形式進行解答。
二、主要做法
1.大型活動初亮相。2017年12月,東城區法治文藝演出活動受眾廣泛,有500余名觀眾到場,區司法局利用這一平臺,讓“東城小法”智慧普法機器人實現在我市司法行政系統的首次亮相,現場指導觀眾與智慧普法機器人進行人機對話,使參與互動和現場觀看的市民達到身臨其境、口口相傳的普法實效,別具新意。
2.視頻直播廣宣傳。在2017年的法治文藝節目展演活動當天,區司法局積極利用新媒體搭建公眾參與新平臺,特設置與廣大網友互動方式,由法制晚報通過媒體手記視頻直播專屬平臺,向各大媒體推送該活動,新浪網、法制晚報《看法》APP、風直播、《東方頭條》APP等媒體對法治文藝節目展演活動進行了視頻直播,受眾約50萬。同時,視頻直播中還對首次亮相的東城智慧普法機器人做了詳細報道。在演出開始前和結束後,眾多觀眾紛紛與智慧機器人面對面對話,諮詢法律問題。通過網路視頻直播的形式,達到了受眾人數幾何式增長、覆蓋面更廣、推廣普法特色品牌的實效
3.日常普法全時段。2018年1月4日,“東城小法”智慧普法機器人正式進駐局機關辦公大廳,為辦事群眾開展日常公益法律宣傳服務,成為東城區新媒體普法、智慧化普法的重要基礎陣地。“東城小法”在工作日均全時段開啟,市民可以不受時間約束,把自己的法律需求問個遍,並能得到專業的法律解答。
三、取得的成效
1.掌握普法宣傳動態需求。“東城小法”智慧普法機器人可以蒐集市民法律諮詢內容,並上傳伺服器,技術人員可以定時對市民諮詢問題按照不同維度進行分析和挖掘,形成分析報告,區司法局可根據分析報告掌握市民的動態普法需求,開展因地制宜的普法宣傳,確保普及的法律知識是市民切實需要的內容。
2.開啟全時段普法新模式。“東城小法”智慧普法機器人在日常工作時間會全時段開啟,為市民提供不受時長限制的法律諮詢服務,解決了工作人員忙於其他事務性工作無法接待、排隊等候等問題,讓市民得到更多的法律服務實惠。據不完全統計,自開展智慧機器人普法活動以來,共為150余名群眾提供了法律諮詢服務。
3.拓展特色普法新渠道。通過視頻直播、《北京晚報》等傳統媒體及《法制與新聞》等新媒體客戶端等多種形式的對“東城小法”智慧普法機器人的宣傳報道,達到多途徑、多種類、全覆蓋的宣傳實效,打造東城區普法特色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