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知識産權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情況報告

日期:2024-03-30 20:00    來源:北京市知識産權局

分享:
字號:        

  2023年,北京市知識産權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緊密圍繞《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意見(2021-2025年)》要求,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現將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3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不斷推動法治政府建設。

  抓好理論學習。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黨組會“第一議題”、理論中心組形式學習法治工作相關內容。落實辦公會議會前學法制度,貫徹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提升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和履職能力。

  加強成果轉化。統籌謀劃法治建設年度工作,印發《北京市知識産權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以市委巡視為契機,推動《北京市知識産權保護條例》各項機制建立。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專題調研50余次,建立調研成果轉化運用清單14項。

  (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水準。

  優化部門統籌協調機制。印發《2023年北京市全面落實知識産權強國建設綱要和“十四五”知識産權規劃年度推進計劃》,統籌全市落實《關於強化知識産權保護的行動方案》,統籌督促完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知識産權領域12項任務和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知識産權領域年度任務,圓滿完成2023年全國知識産權保護工作檢查考核任務。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開展“知識産權保護‘一件事’”場景建設。組織召開商標業務受理窗口交流座談會和商標業務培訓班,全市5家商標窗口獲全國優秀窗口稱號。提高公共服務精準性,設立首家專業領域工作站——北京證券交易所企業上市知識産權公共服務工作站。高標準建設北京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分中心。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世行營商新評估為總牽引,牽頭成立營商知識産權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明確6.0改革22項京津冀15項改革任務落地。強化系統研判,形成《世行營商新評估知識産權研究報告》和《指標考評點分析表》。注重宣講推廣,拍攝優化營商“微視頻”,在《中國知識産權報》開闢專版專欄,形成相關報道10余篇。

  紮實做好知識産權監管。開展知識産權代理行業“藍天”專項整治行動和委託監管工作,開展專利代理機構分級分類監管,做好非正常專利申請代理機構的約談整改指導工作。梳理全市商標代理行業監管名錄,重拳打擊商標代理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地理標誌保護專項行動,有力打擊侵犯地理標誌的違法行為。

  (三)健全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加快推進政府治理規範化程式化法治化。

  加強知識産權政策法規體系供給。貫徹落實《北京市知識産權保護條例》,編纂《<北京市知識産權保護條例>解讀》,開展貫徹落實情況跟蹤評估。印發《關於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等政策文件。開展《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知識産權發展規劃》中期評估。

  嚴格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印發《2023年行政規範性文件制修訂計劃》,全年完成4項規範性文件的合法性及公平競爭審核。做好行政規範性文件梳理匯總入庫工作。完成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文件清理工作。

  (四)加強行政執法規範與效能建設,持續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深入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制定不予行政處罰事項清單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目錄,印發《關於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細化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程式規範。完善知識産權技術調查官工作機制,聘請技術調查官77人。

  加強行政執法協調。建立完善市區兩級聯動辦案機制,推動將部分行政裁決權下放經開區;建立涉嫌重大不良影響商標註冊申請資訊臺賬,及時轉辦涉嫌重大不良影響商標線索;簽訂《專利代理行業監管委託書》,開展專利代理委託監管。與市市場監管局聯合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做好服貿會、亞運會、鏈博會等重大活動知識産權保護工作。

  (五)強化內外監督工作合力,促進行政權力規範透明運作。

  深化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紮實推進主動公開,在局網站設立“北京要聞”等欄目,切實做到應公開盡公開。完善依申請公開工作機制,進一步規範工作程式,細化案件辦理流程。做好行政執法信息公開工作,依法公開權力清單,明確展會知識産權保護、專利侵權糾紛裁決等職權的法律依據,依法公開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案件相關資訊。

  自覺接受行政權力制約監督。發揮局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作用,主動接受市人大、市政府及有關方面監督。支援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落實行政機關出庭應訴制度,全年局領導出庭應訴3次,積極配合行政應訴。高效辦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34件,全部辦結。

  (六)健全矛盾糾紛行政預防化解體系,着力打造服務型法治政府。

  深入推進知識産權糾紛多元調解。指導新設兩家知識産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持續完善立體化調解工作網路。深度參與各級法院訴源治理,首次指導調解組織參與北京知識産權法院二審案件調解工作,積極探索訴中調解新路徑;簽署《“朝知雲調解平臺”合作框架協議》,建立線上“訴前指導+案件調解+司法確認”新模式,全年調解成功率超七成,創歷年新高。

  持續推進知識産權訴求未訴先辦。完善工作機制制度,印發《北京市知識産權局2023年接訴即辦工作要點》,制定《12345系統節假日及周末工單查詢、簽收和退單操作指南》,修訂接訴即辦工作手冊和知識庫。積極推進接訴即辦央地協作機制落地,實現我市接訴即辦平臺涉國家知識産權局訴求資訊的有效傳遞。

  (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強化法治政府建設的組織領導。將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局黨組召開專題會議聽取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並對有關重大問題進行研究部署。制定落實局黨組及領導班子成員責任清單,持續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

  加強法治宣傳和保障。結合“4·26世界知識産權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發佈《2022年北京市知識産權保護狀況》和行政保護十大案例,舉辦各類宣傳活動125場。開展知識産權案件巡迴審理旁聽活動,組織各知識産權公共服務區中心、工作站開展普法宣傳1100余次。配合國家知識産權局開展《專利法實施細則》宣講活動。

  二、2023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不足

  一是法治觀念還需進一步加強,運用法治思維思考問題、法治方式處理問題的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對依法行政工作重視程度還需提高。

  二是新形勢下法治體系建設仍有待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還需完善,法治監督和指導還需落實落細。

  三是法治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執法監管人員和專業法制人員的數量、素質與專業執法任務融洽度不足。

  三、2023年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帶領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專題交流研討,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辦公會議會前學法制度,專題學習《專利法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

  二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制定落實局黨組及領導班子成員責任清單,修訂完善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任務清單,梳理權力運作和廉政風險項目防範清單。以開展主題教育、接受市委巡視和經濟責任審計為契機,全面檢視整改突出問題。

  三是發揮黨組在推進法治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組織審議上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主持制定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統籌推進知識産權強國示範城市建設綱要和“十四五”規劃年度工作任務;一體化推進優化營商環境6.0和“兩區”知識産權全環節等系列改革。

  四是嚴格依法依規決策,推動政務公開。專題調度重要文件起草和重大事項進展情況。落實行政規範性文件制定程式,集體研究並審議通過4件行政規範性文件。做好局內合同合法合規性審查工作。

  五是依法全面履職,推動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制定不予行政處罰事項清單及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目錄,印發《關於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推動將部分行政裁決權下放。深入推進知識産權糾紛多元調解工作,調解成功率再創新高。

  六是依法行政,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主動接受市人大、市政府及有關方面監督。支援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落實行政機關出庭應訴制度,積極配合行政應訴。嚴格落實不得違規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相關規定。

  四、2024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一是加強統籌謀劃,持續優化頂層設計。制定局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部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開展“十五五”時期知識産權領域規劃編制前期研究,統籌推進《北京市知識産權保護條例》《北京市知識産權強國示範城市建設綱要(2021-2035年)》《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知識産權發展規劃》的貫徹實施。

  二是聚焦重點工作,提升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成效。着眼於優化營商環境和“兩區”知識産權工作,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落實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研究制定知識産權支撐科技創新建設的若干工作措施等系列政策;完善知識産權代理行業監管長效機制,持續深化知識産權代理行業“藍天”專項整治行動。

  三是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推進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落實新修訂的《專利法實施細則》,構建市區兩級專利糾紛行政裁決及調解工作體系。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在規範性文件制定、重大決策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中的作用。紮實做好行政復議、訴訟工作,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深化政務公開和信息公開,完善流程環節,提升政務公開品質。

  四是提升法治工作能力,加強法治保障。落實領導幹部學法制度,持續提升黨員幹部法治意識和能力。加大知識産權行政執法人員法治培訓力度,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按照“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要求明確部門職責,形成“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共同參與”的宣傳教育合力,不斷提高普法依法治理效果。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