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司法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情況報告

日期:2023-03-31 10:00    來源:北京市司法局

分享:
字號:        

  2022年,市司法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司法部決策部署,不斷提升法治政府建設能力和水準。具體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決策部署。將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重要內容,將全面落實中央和本市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法治政府建設的決策部署納入黨委會、局長辦公會重要研究議題並推動落實。年內累計舉辦習近平法治思想、法治政府建設和《民法典》《行政處罰法》等專題講座10余場次。

  (二)全面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落實落地。研究制定建設國際仲裁中心的實施意見和北京仲裁委員會體制機制改革的方案,明確各項工作任務和舉措;持續推進行政復議體制改革落實落地;對辦理律師類和司法鑒定類4項政務服務事項實施告知承諾制;優化律師事務所核名管理工作,律所核名時限由17日縮短至5日;在部分公證機構提供不動産登記網上申請服務、海外遠端視頻公證試點。

  (三)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認真貫徹落實行政處罰法,印發《北京市司法行政領域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及公示期限目錄(法律援助類)(試行)》,全面落實權力清單管理、輕微違法免罰和初次違法慎罰制度。依法辦理律師、公證、司法鑒定、法律職業資格認定等行政許可18382件,法律援助行政給付783件、其他政務服務5373件;實施“雙隨機”檢查361次、專項檢查2次;依法辦理各類投訴舉報495件次。

  (四)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和服務能力。制定出臺《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明確我市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具體任務;出臺支援企業復工復産、穩産達産24條舉措;優化律師公益服務,成立冬奧會公益法律服務團;積極完善“萬所聯萬會”機制,持續開展法治體檢;制發《公證投訴處理文書格式(試行)》,加強公證案件投訴處理;加強公證行業涉企收費監督檢查,開展專項公證品質檢查;制定《北京市實行法律援助告知承諾制的意見(試行)》,開展婦女、殘疾人、未成年人等群體公共法律服務專項活動;印發《北京市司法鑒定機構誠信等級評估實施細則(試行)》,完成全市司法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全面評查工作;舉辦第二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法律論壇。2022年,三大平臺共為群眾提供各類法律服務305萬餘件次,群眾滿意度均在98%以上,12348熱線平臺提供服務1178567人次,群眾滿意度為99.44%,年內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7424件。

  (五)深化普法和依法治理。研究制定落實我市關於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各項措施,着力推進首都法治文化建設;組織開展“迎接二十大 送法進萬家”“憲法宣傳周”等主題活動13800余場;組織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申報工作,全市18個村(社區)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開展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年度創建工作,聯合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等命名517個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加強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指導各涉農區培養1.2萬名鄉村“法律明白人”。

  (六)夯實基層法治基礎,助力更高水準平安北京建設。全力推進16個區和經開區、342個街鎮成立社區矯正委員會,實現市、區、街鄉鎮三級矯正委員會全覆蓋。着力加強司法所建設,開展《關於進一步規範司法所工作職責加強新時代司法所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落實部分行政執法權下放實行綜合執法加強司法所建設的指導意見》情況專項督查;組織召開全市司法所業務工作培訓會,提升基層司法所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夯實調解工作基層基礎,指導各區根據行政區劃調整,依法完成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換屆工作;開展全市人民調解員等級評定,産生四級調解員共19911人;拓展行專人民調解組織領域,成立全國首家網路文藝知識産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全市首家知識産權糾紛調解中心。2022年,全市人民調解組織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查394195次,調解案件207081件,預防糾紛8648件。

  (七)持續推進“智慧監獄”“智慧戒毒”“智慧法治”建設。推進“智慧監獄”“智慧戒毒”建設,實現戒毒場所與各區司法局、司法所遠端視頻會見互聯互通,實現計分考核罪犯和罪犯分級處遇等執法工作網上辦理、網上流轉、網上審批、一網通辦;研究制定北京市司法局“智慧法治”發展規劃和頂層設計方案(2023-2025年);推進在行政執法監督和監獄刑罰執行領域落實國家“區塊鏈+法治”創新應用試點;完成北京市行政執法資訊服務平臺三期、行政審批系統和市局OA升級改造項目建設;推進北京市行政復議與應訴工作平臺、智慧矯正項目立項、招標和建設工作。

  (八)不斷強化行政權力制約監督。加強黨內監督,認真執行《關於健全完善司法行政領域執法司法制約監督機制的實施細則》《關於嚴格執行“三個規定”的若干措施》等監督制度,積極落實市委巡視整改意見,接受駐局紀檢監察機構監督;主動接受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年內辦結人大建議30件、政協提案42件,辦理以我局為被告的行政訴訟案件123件;落實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通過政務網站、微信公眾號、微網志等主動公開各類政務資訊18700余條;加強政策諮詢和政策解讀服務,全年共辦理群眾留言1007件。

  此外,我局認真履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辦公室和市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推動印發《2022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點》《2022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研究制定《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研究闡釋的北京方案》,組織開展年度習近平法治思想課題研究申報、各級各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年終述法工作;開展各區法治建設工作督察,提升基層法治建設水準;組織開展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示範創建實地評審迎檢工作,我市3個區和4個項目獲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編制印發市政府2022年立法工作計劃,完成《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等5項地方性法規的法律審查工作;完成廢止《公共場所外語標識管理規定》,以及修訂《建築工程許可辦法》等5項政府規章的法律審查工作;着力推進《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等立法進程;面向社會開展2023年度徵集政府立法項目建議工作,有119人次提出建議202件次,與2021年相比分別增長88.9%、28.4%,人民群眾對政府立法工作的參與度進一步提升;對352件次市政府文件、決策、協議進行合法性審核,對區政府和各市級部門制發的489件規範性文件進行備案審查;代理市政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1980件,受理1610件,審結1506件,辦理市政府行政應訴案件583件。

  二、2022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決策部署還不夠深入,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司法行政系統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識和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二)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市形成合力的能力仍顯不足,推進各小組深入研究本領域改革發展,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的局面方面還需提高。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司法行政綜合配套改革的力度和深度還有所欠缺,公共法律服務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新需求還有差距。

  三、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情況

  (一)壓實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責任。認真執行《北京市司法局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清單(試行)》,將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責任情況納入年度述職重要內容,並形成專項報告,強化黨政主要負責人對重大改革和法治建設重點任務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協調、親自督辦職責,發揮“關鍵少數”示範作用,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深入開展。

  (二)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工作要求。認真貫徹《重大行政決策程式暫行條例》,圍繞規劃計劃制定、重點任務推進落實、重要制度文件起草、重大項目和資金使用、重大案件處理、敏感輿情研判等重大決策事項,年內共召開22次局黨委會、13次局長辦公會,對177項議題進行研究審議並依法作出決策。

  (三)積極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年內組織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黨委會“第一議題”、局長辦公會會前、“京司大講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批示和依法治國理論50次、學習法律法規4次,開展法治專題講座10余場次。機關負責人主動出庭應訴7次。

  四、2023年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之年,是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我局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問題導向,加快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奮力譜寫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法治保障的北京篇章。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設決策部署,鞏固深化市委巡視整改和政法系統隊伍教育整頓成果,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準。

  (二)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充分發揮市委依法治市辦統籌協調作用,推動健全完善黨委領導全面依法治市(區)工作機制;加強與市委依法治市委5個協調小組的協調聯動;持續抓好《北京市全面依法治市規劃(2021-2025年)》《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意見(2021年-2025年)》等規劃意見的落實。

  (三)優化完善公共法律服務。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積極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持續開展企業“法治體檢”,推進企業合規建設;積極發展涉外法律服務,建設涉外律師“國家隊”;全面推進公證工作高品質發展,加強司法鑒定事前、事中、事後監管;開展“八五”普法中期驗收,組織普法責任制履職集中評議活動;加強人民調解組織規範化建設,依託行業協會、商會繼續拓展調解工作領域。

  (四)全面加強司法行政系統平安建設。健全完善政治安全、監所安全、特殊人群防控、行業監管、矛盾糾紛多元調解、公共法律服務、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等八大體系,構建“大平安”工作格局;推進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構建調解、信訪、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多種方式有機銜接的工作體系,推動矛盾糾紛便捷、高效化解。

  (五)嚴格行政執法協調監督,提升行政復議辦案質效。嚴格執法,找準重點,重拳整治律師行業違規問題,依法處理投訴、舉報案件,加大打擊震懾力度;探索開展行政執法監督專項行動,強化全方位、全流程監督;通過暢通行政復議申請渠道、完善制度機制、推行公開聽證、堅持集體審議、專家深入論證、開展調解和解、案卷評查規範、行政應訴反饋等方式,全方位提升行政復議辦案質效。

  (六)奮力推進司法行政現代化水準。進一步優化行政審批系統,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做好律師事務所、司法鑒定機構設立等行政審批規範化建設,嚴格落實告知承諾制;完善刑罰執行制度,研究論證完善戒毒管理體制機制;繼續推進落實北仲體制機制改革任務的落實落地;充分發揮司法所職能作用,提升基層法治保障水準;深化落實《北京市司法局智慧法治發展規劃(2023-2025年)》。

  (七)持續推動法治中國首善之區建設。推進重點領域立法工作,圍繞數字經濟、網際網路金融、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等新經濟新技術領域,深入做好立法調研;進一步完善基層立法聯繫點制度,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全面提升立法品質;出臺《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要點》,統一審核標準,強化審核責任;開展《北京市行政規範性文件備案規定》後評估;面向社會開展2024年度徵集政府規章立法項目建議工作。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