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司法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推動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司法部決策部署,不斷提升法治政府建設能力和水準。具體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決策部署。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黨委會學習內容,將全面落實中央和本市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法治政府建設的決策部署納入黨委會、局長辦公會重要研究議題並推動落實。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和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進一步鑄牢政治忠誠,履行好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重大責任。
(二)持續賦能優化營商環境。會同發展改革部門出臺改革優化法律服務業發展環境若干措施,服務保障國際仲裁中心建設,促進法律服務業高品質發展。深化減證便民服務,降低律師事務所設立資金條件,進一步縮減律師、公證、司法鑒定行政許可辦理時限。推進權力清單和政務服務事項深度融合,清理政務服務事項96項,確認依申請行政權力事項38項和公共服務事項236項,68項行政審批事項實現全城通辦。優化公證服務,為中小微企業辦理公證提供“綠色通道”,“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由112項增至180項。完善“接訴即辦”響應機制,辦理12345熱線派單2232件,響應率97.75%,解決率98.48%,滿意率97.19%,8個月並列全市第一。
(三)不斷完善依法決策機制。完善局黨委會議事機制,厘清黨委會與局長辦公會決策事項。制定出臺《北京市司法局行政規範性文件制定管理辦法》,強化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和備案管理,本局制發的17件規範性文件全部履行合法性審核程式。對本局起草的16件市政府規範性文件進行清理,廢止1件、修訂1件。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要求,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不斷提升決策科學、民主、法治化水準。
(四)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修訂完善司法行政機關行政處罰程式規定,制發本系統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和處罰資訊公示期管理制度。貫徹落實行政處罰法,組織完成本系統執法主體、執法文書、處罰權力清單的專項清理。在全市率先完成律師、公證、司法鑒定行業涉企行政檢查單規範和公示工作,實現檢查的事項、內容、方式、標準“四統一”。依法辦理律師、公證、司法鑒定、法律職業資格認定等行政許可16777件次,法律援助行政給付1237件次、其他政務服務21793件次;實施“雙隨機”檢查1011件次、專項檢查19件次;作出行政處罰決定15件,不予行政處罰決定1件。依法辦理各類投訴舉報398件次。
(五)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和服務能力。紮實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網路、熱線平臺融合發展,年內四級實體平臺提供服務782244件次,同比增長54.69%;網路平臺提供服務1301608件次,同比增長41.96%;12348熱線平臺提供服務1069832人次,同比增長103%,群眾滿意率98.85%。年內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7980件,辦結22214件。
深入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集中辦理遺囑公證”“我當法律服務員”“村居法律行”等活動。圓滿完成北京考區2021年全國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考務組織工作。開展特殊群體維權專項活動,為軍人軍屬、農民工、殘疾人、未成年人維權提供普惠便利服務。推進司法鑒定行業參與法律援助,為510件法律援助案提供減免司法鑒定費服務。承辦的以“服務貿易全球化與北京國際仲裁中心建設”為主題的第一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法律論壇被評為2021年度中國法治國際傳播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研究起草“八五”普法規劃,推進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組織開展民法典集中宣傳月活動,製作推出全國首檔民法典普法宣傳節目《民法典通解通讀》;開展“12·4”國家憲法日憲法宣傳周暨“迎接冬奧 法治同行”系列宣傳。制定民主法治示範社區建設指導標準和命名管理辦法,對本市的74個“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進行復核,推進完成294個市級民主法治示範社區創建,培養鄉村“法律明白人”9000余名,提前實現3800余個行政村全覆蓋的目標。
(六)助力更高水準平安北京建設。落實建黨100周年、冬奧會籌辦、十九屆六中全會等重大活動安保維穩責任,實現監獄戒毒場所25年持續安全穩定。制定社區矯正等級防控預案,嚴格社區矯正管理,形成社區矯正安保維穩等級防控“北京模式”。組織各級人民調解組織排查矛盾糾紛37萬餘次,預防糾紛7462件,調解糾紛224452件、成功調解137810件。組織各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調解714365件,調解成功363113件。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年內收到以各區司法局為被申請人的行政復議申請173件,受理160件,審結154件。北京仲裁委員會受理各類仲裁案件7737件,通過調解化解爭議1161件。
(七)穩步推進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優化調整內設機構,增設行政復議立案處和監獄戒毒工作處,所屬事業單位由8家精簡為6家。推進司法所規範化建設,出臺進一步規範司法所工作職責、加強新時代司法所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建立司法鑒定行業市區分級管理體制。指導司法鑒定行業出臺全國首例文痕、法醫臨床類司法鑒定《委託鑒定評估規範指南》。完善社區矯正體制機制,設立社區矯正委員會,出臺社區矯正實施細則。完善律師、公證行業監管制度體系,形成《北京市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北京市律師執業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公證品質管理辦法》《公證執業違規行為懲戒實施細則》等一批制度成果。
(八)強化行政權力制約監督。加強黨內監督,出臺《關於健全完善司法行政領域執法司法制約監督機制的實施細則》《關於嚴格執行“三個規定”的若干措施》等監督制度,積極落實市委巡視整改意見,接受駐局紀檢監察機構監督。主動接受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年內辦結人大建議32件、政協提案46件,辦理以我局為被告的行政應訴訟案件107件。落實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通過政務網站、微信公眾號、微網志等主動公開各類政務資訊4800余條,依法辦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400余件,接待群眾來訪122人次、辦理群眾來信3420件。
此外,我局認真履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職責,推動印發《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意見(2021-2025年)》《關於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列入年終述職內容工作的實施方案》《北京市“兩區”建設法治服務保障清單》《北京市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組織完成年度依法行政專題培訓和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項目的組織申報、初評推薦工作;推動各區、各部門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黨政主要負責人年終述法等制度;組織完成本市法治政府建設督察自查工作和中央依法治國辦實地督察的服務保障工作。認真履行政府法治工作職責,年內對《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等24項地方性法規、《北京市促進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辦法》等22項政府規章的草案進行法律審查,對11項地方性法規立項論證進行審查;圍繞《行政處罰法》貫徹實施,組織完成116部地方性法規、210部政府規章的專項清理工作;圍繞中軸線申遺、冬奧會籌辦等全市中心工作開展法治服務保障,對2022年特定時段全市禁放煙花爆竹、三四輪車整治等法治問題開展專項研究。對452件次市政府文件、決策、協議進行合法性審核,對區政府和各市級部門制發的498件規範性文件實施備案審查。深入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加快推進行政執法資訊服務平臺三期建設,不斷優化依法行政考評監測指標體系,主動拓展行政復議便民服務,實現“市政府行政復議接待諮詢點”各區全覆蓋,以市政府名義收到行政復議申請4402件、受理2900件、審結2795件;辦理市政府行政應訴案件847件。
二、2021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決策部署還不夠深入,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司法行政系統法治政府建設、提升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識和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司法行政綜合配套改革的力度和深度還有所欠缺;公共法律服務的精細化、精準化程度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新需求還有差距;綜合運用行政復議、多元調解、商事仲裁等法治化方式化解爭議的能力還需要提升。
(三)行政執法的質效還需提升。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的制度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執法信息化、智慧化應用水準還明顯不足,對律師、公證、司法鑒定等行業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還需進一步關注並着手解決。
三、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情況
(一)壓實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責任。制定《北京市司法局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清單》,將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責任情況納入年度述職重要內容。強化黨政主要負責人對重大改革和法治建設重點任務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協調、親自督辦職責,發揮“關鍵少數”示範作用,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深入開展。
(二)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工作要求。認真貫徹《重大行政決策程式暫行條例》,圍繞規劃計劃制定、重點任務推進落實、重要制度文件起草、重大項目和資金使用、重大案件處理、敏感輿情研判等重大決策事項,年內共召開15次局黨委會、12次局長辦公會,對54項議題進行研究審議並依法作出決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完善律師、公證、司法鑒定行業監管制度,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三)積極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年內組織理論中心組、黨委會、辦公會、“司法大講堂”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批示和依法治國理論33次、學習法律法規4次,開展法治專題講座4次。機關負責人主動出庭應訴2次。
四、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之年,也是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關鍵之年。我局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問題導向,加快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助力首都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一)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設決策部署,鞏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市委巡視整改和隊伍教育整頓成果,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準。
(二)進一步賦能優化營商環境和“兩區”建設。鞏固司法行政領域“放管服”改革成果,落實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任務。進一步深化律師、公證、司法鑒定行業簡政放權,拓展“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告知承諾”事項範圍。完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機制,落實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要求,提升事中事後監管能力。
(三)進一步加快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制定公共法律服務“十四五”實施意見,推動律師、公證、司法鑒定行業健康發展,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平臺、實體平臺、熱線平臺融合發展。深入貫徹落實《法律援助法》,持續開展“法援惠民生”專項維權服務活動。積極爭取境外知名仲裁機構落地自貿試驗區。協調推動落實“八五”普法規劃,推動村居法律顧問參與基層依法治理和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建設活動。
(四)進一步助力更高水準平安北京建設。落實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黨的二十大等重大安保維穩任務,深入推進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有效防範政治風險、化解社會風險、確保監所安全,全力維護首都安全穩定。
(五)進一步深化司法行政領域改革。完善司法行政制約監督制度體系。加強新時代司法所規範化建設,提高司法所統籌推進基層法治建設的能力。規範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完善人民調解與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以及法院訴訟銜接機制。
(六)進一步推動法治中國首善之區建設。有序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綱要和本市實施意見各項任務實施,紮實推進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組織做好中央依法治國辦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推動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城市更新條例等重點領域立法,提高法規規章草案法律審查品質。出臺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要點,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核工作。修訂《北京市實施行政處罰程式若干規定》,加強行政執法協調製度建設,推動完成市級層面行政復議體制改革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