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司法局2020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情況報告

日期:2021-03-31 10:00    來源:北京市司法局

分享:
字號:        

  2020年,北京市司法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和全市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各項任務安排,全面履行推進本部門法治政府建設主體職責,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一、2020年法治政府建設基本情況

  (一)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全面依法治市決策部署,切實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主體責任

  切實履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和市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市。籌備召開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會議、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及市委依法治市辦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會議和全市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組織開展《北京市依法治市工作規劃(2021-2025年)》《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意見(2021-2025年)》編制;組織開展全市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及法治政府建設督察;組織推薦法治政府示範創建項目,推薦的海淀、西城、朝陽3個區和平谷區、通州區的2個法治政府建設項目被命名為全國示範區和示範項目。

  切實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主體責任。服務市委、市政府依法防控決策,健全完善全市防疫制度體系;加強重點領域政府立法,全年完成16項法規草案、6項政府規章以及廢止11 項政府規章的法律審查工作;組織開展民法典專項清理;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組織落實行政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機制;推進行政復議體制改革,高質高效辦理市政府行政復議案件,推進全市行政應訴工作水準提升。

  (二)推動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推動完成《北京市司法鑒定管理條例》地方性法規立法,加強對全市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的管理,提高司法鑒定品質。

  完善仲裁和律師行業管理制度,研究起草《關於完善仲裁製度提高仲裁公信力建設國際仲裁中心的實施意見》,出臺《境外仲裁機構在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業務機構登記管理辦法》《律師專業水準評價體系和評定機制試點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等制度。

  (三)進一步規範行政行為,提升部門履職法治化水準

  紮實推進我局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落實,全年共實施行政執法檢查814次,作出行政處罰決定13件,審核重大行政執法案件9件。嚴格做好我局行政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工作,對我局制定的6件行政規範性文件進行審核。

  深化減證便民服務,政務服務事項申請材料精減68件,辦理時限精減146個工作日。對我局政務服務事項清單進行調整補充,政務服務事項由72項增加到78項;完成與市級政務平臺的對接和實時數據推送,全年共推送數據47623條,推送存量數據225941條,順利將行政審批業務通過數據交換納入綜合“一窗通辦”整體流程。

  (四)加強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有力促進依法行政

  高質高效辦理行政復議應訴案件。我局全年立案受理以各區司法局為被申請人的行政復議申請145件,審結133件,糾錯率為40.6%。全年共辦理以市司法局為被告的已審結行政訴訟案件67件,無敗訴案件。

  (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工作

  全面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全市建成1個市級平臺、16個區級平臺和331個街鄉平臺,實現市、區、街鄉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全覆蓋;實現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實體、網路平臺“三台融合”,北京法律服務網全年提供法律諮詢27003人次;“12348”熱線解答諮詢52.69萬人次,群眾滿意率達97.73%;全年完成司法鑒定業務80052件,受理仲裁案件5617件。

  加強律師執業監管,組織開展律師服務為民。完善律師執業監管制度,開展律師行業專項整治;組織優秀律師團隊參與疫情防控法治保障;組建18個律師服務團隊為160家民營企業進行一對一“法治體檢”;開展民營企業公司律師試點,助力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全面加強公證執業為民。對全市25家公證機構開展公證品質大檢查;研究制定公證業務管理制度8項,完善公證執業監管制度體系;指導全市公證機構嚴格落實本市112項“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全年共辦理“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近6萬件。

  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法律職業資格考試。

  (六)深入開展法治宣傳和基層依法治理

  開展民法典學習宣傳和“4·15”、“12·4”等系列專項普法活動,累計受眾超1000萬人次;制發第三批普法責任制清單,普法責任制單位覆蓋達到132家;對586個市級民主法治建設示範村進行復核評估,實施《北京市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強化基層司法所工作指導,印發《關於落實部分行政執法權下放實行綜合執法加強司法所建設的指導意見》,對司法所承接相關法制工作進行規範;編輯印發基層法制業務制度文件彙編,對各區司法局和司法所600餘人進行培訓。

  (七)推進社會矛盾糾紛有效化解

  大力加強調解工作。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全年共調解糾紛57260件;深化“知識産權糾紛多元化調解機制”品牌,知識産權糾紛調解組織達到15家;開展人民調解員等級評定工作,線上培訓調解員3萬餘人次;貫徹《北京市行政調解辦法》,受理行政調解案件825795件;深化訴調對接機制,全市訴前人民調解組織共開展調解118263件。

  紮實開展“法援惠民生 扶貧奔小康”品牌活動。結合北京市實際情況,組織開展針對婦女、未成年人、軍人軍屬、老年人、農民工等特定群體的專項維權法律援助活動,共接待處理相關法律援助申請28777人次。

  着力做好“接訴即辦”工作。增強“接訴即辦”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年辦理1736件,及時答復率100%。

  (八)強化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

  強化黨內監督,支援駐局紀檢監察組工作,自覺接受派駐監督;認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全年共辦理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88件,全部按時辦結;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動態調整我局主動公開清單21項,依申請公開政府資訊129條,全年在政務網站、微信公眾號、微網志等平臺主動公開政務資訊9154篇。

  二、2020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2020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本系統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機構、職責分工、人員配備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優化;二是需要進一步加強履行推進全面依法治市新職責統籌協調工作路徑的研究探索;三是公共法律服務職能發揮還不充分,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2020年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有關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制度機制

  局黨政主要負責人對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親自部署、指導協調,緊盯督辦落實,認真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局主要領導通過主持召開黨委會、局長辦公會和各類專題會議、基層一線調研等形式,研究解決我局法治建設的實際問題,有力推動我局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深入開展。

  (二)注重學習引領,發揮“關鍵少數”示範作用

  局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5次法治建設相關的專題研討學習,局主要領導帶頭為全體機關幹部授課,引導黨員幹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局領導班子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積極推進首都司法行政改革任務完成,其中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改革、律師制度改革、監獄戒毒工作改革和信息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落實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2020年局領導班子成員出庭應訴三次。

  (三)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工作要求

  認真貫徹《重大行政決策程式暫行條例》,對立法、重要文件起草、重大改革舉措出臺等重大決策事項,嚴格按照程式提交局長辦公會、局黨委會集體研究討論決定,對事關司法行政工作發展全局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廣泛聽取意見,增強公眾參與實效,提升重大決策科學、民主、法治化水準。

  四、2021年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2021年,我局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領域,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抓好法治政府建設各項決策部署落實,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法治保障。

  一是不斷充實和完善全市法治建設的頂層設計。推動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落實落地落細,制定我市法治建設相關規劃文件。

  二是充分履行市委依法治市辦職能作用,推動解決法治建設領域重大問題和事項,完善運作優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聯席會議機制。

  三是組織我市法治政府示範區和示範項目評審推薦工作,深化“雙報告”“雙評審”“雙調查”機制。

  四是推進重點領域立法調研和有關立法草案的法律審查工作。

  五是深化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加強“數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設,推進業務系統深入應用,提升行政執法效能。

  六是優化配置法律服務資源,推進“網際網路+公共法律服務”,持續改進服務質效,使法治發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首都群眾。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