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市場監管總局工作部署,胸懷“兩個大局”,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堅定落實“六穩”“六保”要求,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全面履行監管職責,取得良好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1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一是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首要任務。把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黨組會、局長辦公會學法內容。組織基層黨組織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提升依法行政能力。2021年市局辦公會會前學法4次;處級幹部專題班、機關公務員輪訓班、市場監管所長研修班等7期主體班;6期市場監管視頻講堂、1期網路專題講座,培訓幹部約9400人。
二是科學謀劃我局法治政府建設五年規劃。印發《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意見(2021-2025)》,從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健全依法行政制度體系等六方面進行規劃,確定了23項工作任務。
(二)依法履行保障職能
一是完成各項保障任務。精心組織制定國慶焰火産品標準,加強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産品品質安全監督和服務保障。紮實推進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制定實施24部食品安全規範標準55項食源性興奮劑檢測方法,全力保障測試賽35萬人次就餐安全,積極開展冬奧場館特種設備安全監管。
二是抓好疫情防控監管工作。構建市區聯動的市場防疫指揮督導體系,持續開展市場防疫安全大檢查,責令整改問題12.49萬個,累計核酸檢測各類食品及包裝243萬件、冷凍冷藏庫等生産經營環境305萬件。推廣“北京冷鏈”追溯平臺應用,日均記錄進口冷鏈食品約2000噸。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一是紮實做好重點立法工作。《北京市單用途預付卡條例》2022年6月1日起施行,以市民訴求分析為基礎,着力解決教育培訓、體育健身等領域預付費退費難問題。《北京市標準化辦法》現已完成專家論證、草案報審工作。
二是不斷完善行政決策程式規則。修訂《黨組“三重一大”決策實施細則》《黨組工作規則》,明確“三重一大”決策內容、原則,從決策規則及程式、決策執行等四方面規範決策行為,加強和改善領導班子執政能力,提高決策水準。
三是嚴格落實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機制。持續落實《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規範性文件制定和監督管理辦法》,依法制定行政規範性文件,嚴禁越權發文、嚴格制發程式。2021年共審查行政規範性文件15件,備案6件。根據行政處罰法、外商投資法修訂情況,積極開展規範性文件清理工作。
(四)持續優化首都營商環境
一是統籌推進“放管服”改革。印發了《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工作方案》,全面完成優化營商環境4.0版34項牽頭任務,圍繞服務“六穩”“六保”推出16項具體改革措施。
二是商事制度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深遠。實現了開辦企業領域執照、印章、發票電子化模式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實現省級全域個體工商戶開辦業務一站式辦理。深化“證照分離”改革,編制三張清單。219項辦理項實現全程網辦,11類126個辦理項實現跨省通辦。
三是構建全市一體化綜合監管體系。出臺《北京市創新和加強事中監管構建一體化綜合監管體系的工作方案》,以場景應用為抓手,在制度落實上發力,建立“6+4”一體化綜合監管,提升監管精準性和監管效率。
四是持續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擴大“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施範圍,全市39家部門開展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持續拓展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覆蓋範圍,新版聯合抽查事項清單涉及30個部門、42個抽查領域。
五是不斷完善信用監管機制。探索構建以涉企資訊歸集為基礎,以北京市企業信用資訊網為平臺支撐,與資訊公示、“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企業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大數據分析監管、風險分類監管、信用評價相聯動協同的企業信用資訊分類管理體系。研究搭建北京市綜合監管資訊系統,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
六是積極推動智慧監管。通過科技支撐為市場防疫和食品監管工作再賦能,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建設推廣“北京冷鏈”追溯平臺。2021年,“北京冷鏈”平臺註冊企業1.59萬家,累計記錄冷鏈食品批次30.29萬個,涉及123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我國全部省級行政區。
(五)全面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一是縱深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機制改革。發佈《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規劃》,出臺《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重點案件督辦工作暫行辦法》等文件,厘清行政執法職權,完善執法辦案與日常監管工作銜接機制。
二是嚴格重點領域執法。2021年,全系統共立案查辦違法案件9.91萬件,罰沒款16.19億元。食品安全綜合治理效果明顯。實現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34大類食品抽檢監測全覆蓋,抽檢合格率98.52%。查辦食品安全違法案件1.7萬件,協助破獲刑事案件170起。特種設備安全專業化監管穩步推進。圍繞電梯、大型游樂設施、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開展隱患排查專項整治11項,順利完成4500台高風險電梯安全評估。産品品質安全靶向性監管有效強化。查封、扣押涉嫌存在“瘦身”問題鋼筋270余噸,查扣不符合標準電動自行車3477輛。加大綜合執法力度。開展民生領域案件“鐵拳”行動,聚焦非法添加“瘦肉精”、發佈“神醫”“神藥”廣告、保健市場亂象等民生領域,加大案件查辦力度。
三是不斷強化公平競爭規範意識。切實發揮公平競爭審查工作聯席會議作用,推動有關部門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市區兩級聯席辦深入開展對重點部門專題檢查與第三方評估,制發了39件《整改建議書》,督促相關部門整改。
四是平臺經濟規範治理形成“北京樣板”。會同20個部門成立北京市規範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對17家重點平臺企業開展督促指導,出臺《電子商務經營者主體責任(市場監管領域)清單》,發佈《北京市平臺企業反壟斷合規指引》,上線北京電子商務跨平臺聯防聯控系統,阿裏、京東、美團、抖音等21家電商企業正式加入。
五是動態調整權力清單及裁量基準。對權力清單動態調整,調整948項,其中新增302項、修訂509項、刪除137項。同時調整裁量基準,印發《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修訂完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相關文件的通知》,為執法規範奠定制度基礎。
六是開展執法制式服裝申請採購工作。印發《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系統綜合行政執法制式服裝和標誌採購實施方案》,牽頭全市帶量集中採購工作,組織實施,涉及10630人次。在北京市執法資訊服務平臺更新執法人員資訊,申請換發執法證件人員501人次。
(六)加強行政權力監督
一是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2021年承辦市人大、政協建議152件,已全部辦結。局長辦公會對提案辦理提出要求,主要負責人牽頭辦理市臺盟《關於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的提案》,加強溝通,辦理工作得到高度認可。
二是加強財務管理和審計監督。全面梳理完善財務管理制度,修訂出臺內部控制、預算績效、政府購買服務等多項管理制度。強化內部審計監督,對局屬15家單位開展4類專項審計,審計項目共計24個。
三是加強政務資訊全鏈條管理。繼續推進依申請公開標準化建設,完善工作制度。主要負責人履行“第一解讀人”職責,在《中國市場監管報》就“加快市場主體登記規範化標準化建設,深入推進企業開辦便利化再上新臺階”做政策解讀。
四是強化行政復議執法監督作用。2021年,收到行政復議申請1136件,新發生行政訴訟案件177件。將行政復議調解貫穿案件始終,實質性化解爭議。健全政府法律顧問管理制度,做好市場監管系統公職律師管理工作,合理分配行政復議、行政應訴案件,充分發揮公職律師作用。
五是深入落實“接訴即辦”改革。制定《關於進一步深化“接訴即辦”改革的工作方案》,健全運作機制。抓好“每月一題”工作落實,通過完善法規、集中治理等方式破解“預付式消費退費難問題”和“網路消費糾紛問題”兩大高頻問題,提升訴求辦理效能。
(七)全面推進“八五”普法工作
一是制定“八五”普法規劃。印發《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對全系統第八個五年普法工作作出全面布署。二是組織參加全國市場監督管理法律知識競賽。組織全系統幹部參加第二屆全國市場監督管理法律知識競賽,參賽率100%,平均分91.32分,順利進入決賽。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局也認識到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深入領會轉化為法治思維的能力仍需加強;監管執法協作機制還需不斷健全,與部分行業主管部門就日常監管、行政執法職責及邊界等問題基本達成共識,但仍需在商務等領域深入推進執法協作機制;事中事後監管統籌協調仍需強化,綜合監管作用有待充分發揮;對網際網路等新業態新模式跟進監管亟需加強等。
二、黨政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
(一)加強組織領導
主要負責人認真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切實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黨組會審議通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意見(2021-2025)》《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修訂完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相關文件的通知》,局長辦公會審議通過《2021年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領導幹部會前學法計劃》《2021年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關於2021年度法律顧問項目驗收2022年度法律顧問選聘工作所需經費安排的彙報》等文件,及時研究解決法治政府建設有關重大問題,為推進法治建設提供保障。
(二)充分發揮學習帶動作用
主要負責人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通過市局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辦公會會前學法等多種形式,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關鍵少數”以上率下示範帶動作用。2021年共組織《行政處罰法》《北京市接訴即辦條例》等主題的4次會前學法。
(三)推動“誰執法誰普法”責任落實
成立了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併發布《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普法責任制清單》,指導各區局建立健全普法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四)部署督察迎檢工作
2021年10月,中央依法治國辦第一督查組來京開展法治政府建設實地督察,我局主要負責人親自組織局內各部門對照41個督察要點、8個重點領域開展自查。
(五)自覺維護司法權威
認真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支援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並執行法院生效裁判,支援檢察機關運用民事公益訴訟方式維護公共利益。2021年,我局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2次,法院均依法判決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
三、2022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一)持續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會議精神
持續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的學習,發揮理論學習中心組領學促學作用,採取專家輔導、學習研討等多種方式,深入學習“一規劃兩綱要”及市場監管法律法規,增強及時轉化為法治思維的能力,提升依法行政水準。
(二)更好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
全力保障冬奧和殘奧會。堅持對食源性興奮劑“零容忍”,突出抓好運動員食品總倉監管,確保人員到崗、物資到位、方案齊備、監管有力。抓好特種設備和焰火品質安全保障,針對發現的隱患問題做好整改。加大食品安全保障力度。堅持貫徹“四個最嚴”,深入開展校園周邊、網路平臺等重點領域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嚴打食品違法犯罪。全力以赴服務保障黨的二十大。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市場秩序、食品安全、特種設備保障等工作,堅決防止發生影響安全穩定的重大事件,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確保會議安全順利進行。
(三)繼續落實法治政府建設五年規劃
繼續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法治政府建設的總體部署,深化落實我局法治政府建設五年規劃,全面履行市場監管職責,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穩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任務。
(四)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落實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和優化營商環境5.0版改革任務,構建市場監管數字服務體系。貫徹實施《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加大“證照分離”改革牽頭推進力度。深化推進《北京市創新和加強事中監管構建一體化綜合監管體系的工作方案》,聯合有關部門深入探索“6+4”一體化綜合監管。
(五)不斷完善行政復議、行政應訴規程
根據國家行政復議體制改革以及行政復議法修訂的新變化,完善行政復議規程,適應改革新要求。同時,針對行政應訴工作特點,完善行政應訴規程,進一步提升行政應訴工作規範化水準。
(六)進一步提升法制宣傳教育影響力
積極創建市場監管服務品牌,提高法治宣傳教育的影響力,推進法治宣傳的廣度和深度。創新普法方式,充分運用網路渠道,大力提高法治宣傳教育的覆蓋面。成立市場監管普法宣講團,在全系統深入開展“以案釋法”活動,編寫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