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紮實推進法治人社建設取得新成效。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深學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
一是多方式組織理論學習。紮實開展主題教育,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和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等常態化學習機制,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年開展局黨組會前學習46次,中心組專題學習16次,研討交流13次。邀請專家解讀“習近平法治思想與中國式現代化”,通過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問答》讀本、組織專題研討等方式,深刻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
二是多層次強化系統法治培訓。舉辦全市人力社保系統依法行政培訓班,提升系統依法行政水準。線上線下培訓相結合,組織行政執法人員接受60學時的業務知識和法律法規培訓。組織“局處長大講堂”10次,對“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及強化依法行政意識”和人力社保政策進行宣講,累計參訓人員1500餘人次。持續更新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專欄,積極打造幹部提升法治素養的“加油站”。
三是多渠道開展普法宣傳。全面落實“八五”普法規劃,印發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及普法責任清單,梳理人力社保領域主要法律法規規章目錄。加大參加法治知識競賽統籌保障力度,獲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治知識競賽晉級賽一等獎、總決賽三等獎。加強人力社保政策宣傳,圍繞人力社保各項法規政策及措施,開展全媒體宣傳168次,在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北京日報、北京電視台等黨報黨刊播發原創消息8500余條次。同時,充分利用社會媒體、“北京人社”及局屬兩報系列新媒體陣地,製作發佈微信、長圖、動畫、短視頻等新媒體産品5500個。12333熱線提供7×24小時電話諮詢服務428.24萬件,群眾滿意率達99.5%。
(二)以強化制度建設為保障,穩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全方位推動人力社保立法。開展《北京市集體合同條例》修法調研論證,對集體協商工作中的問題進行系統梳理。對人力社保領域的6部地方政府規章開展立法後評估,為修訂完善規章打好基礎。積極參與涉及人力社保業務的立法工作,對《外商投資促進條例》等研提意見近30件次。
二是全流程加強規範性文件管理。完善行政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及備案管理辦法,將合法性要求延伸至文件起草的最先一公里。開展行政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140余件次,向市司法局備案44件。全面梳理現行有效的行政規範性文件,進行集中清理,全年宣佈廢止失效文件68件。
三是全要素落實重大行政決策要求。認真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式暫行條例》,經專家論證、公平競爭審查、合法性審核、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後,調整本市最低工資標準和社會保險相關待遇標準。落實局黨組會、局長辦公會議事規則和“三重一大”制度,對重大決策實行集體審議。主動聽取公眾意見,邀請8名公眾代表參與我局行政決策。
(三)以完善政策為支撐,依法高效履行人力社保職責
一是高標準落實穩就業決策部署。堅決貫徹黨中央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市委接訴即辦“每月一題”重點群體就業工作要求和市政府常務會等部署,出臺實施穩就業促發展惠民生“15條”等系列政策舉措。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援體系,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推進計劃、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打造“就業在北京”服務品牌,全市就業局勢進一步穩中向好。
二是高水準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發佈“兩區”建設人力資源開發目錄2023年版和境外職業資格認可目錄3.0版,出臺加強新時代首都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完成我市25個職稱系列改革任務,制定實施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職稱工作的相關文件。開展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新八級工制度試點,出臺我市營利性外商投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辦學管理辦法,改革創新的活力進一步顯現。
三是高品質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穩妥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開展職業傷害保障、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出臺職業學校實習生參加工傷保險政策。健全“四位一體”社保基金風險防控體系,認真做好疑點數據核查,圓滿完成失業保險基金管理問題、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專項整治工作,確保社會保障基金運作平穩。
(四)以創新工作機制為抓手,切實防範化解風險
一是新舉措完善勞動關係協調機制。首次發佈我市外籍人員勞動合同示範文本,在全國首發快遞從業人員勞動權益保障團體標準,在新就業形態頭部企業開展集體協商。加大勞動用工風險監測預警和聯動處置,處置化解風險企業756家。
二是新力度抓好根治欠薪工作。紮實推進根治欠薪,推進欠薪風險監測預警和一體化綜合監管,開展根治欠薪夏季、冬季專項行動,實現查實的欠薪案件線索動態清零,全年為2.2萬名勞動者追發工資2.4億元。我市在國務院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考核中取得全國第二的歷史最好成績。
三是新模式化解勞動人事爭議。健全勞動人事爭議多元化解機制,出臺加強爭議協商調解工作實施方案。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共建成33家。以案釋法,發佈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十大典型案例,引導用人單位依法合規用工,勞動者理性表達訴求。
(五)以加強能力建設為驅動,大力提升服務水準
一是強作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落實“接訴即辦”要求,深化“局處(科)長走流程”,集中開展行風建設專項行動和人社服務滿意度大調研,深入基層一線為企業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發佈“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清單,制定《北京市人力社保服務規範》2.0版,服務事項辦理時限壓減、申報材料精簡達7成以上。
二是強擔當提升執法監管工作效能。全面落實行政裁量基準制度,發佈我市人力社保行政裁量基準,規範行政裁量範圍和幅度。動態調整婦女權益保障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領域行政處罰職權。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優化“行政執法公示”模組。推進“6+4”一體化綜合監管,落實綜合監管e碼查要求,執法人員綁定率達100%,掃碼報到率達97%。
三是強基礎推動信息化建設。實施“智慧人社”攻堅行動,積極推進一體化平臺建設,京津冀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取得階段性成果,開展全市集中的就業資訊資源庫和就業資訊平臺建設,着力提升人社服務智慧化數字化水準。
(六)以政務公開為載體,強化內外工作監督
一是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監督。持續規範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制度,從嚴規範辦理程式,承辦的182件建議提案已全部按期辦結。組織開展我局“代表委員參政議政座談會暨政務開放日”活動,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彙報人力社保工作情況,聽取代表委員意見建議。
二是深化政務信息公開。落實深化政務公開工作要求,通過局網站和首都之窗公開徵集政策性文件意見8次。嚴格落實政策性文件公開發佈和解讀工作辦法,確保文件印發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公開。明確政策解讀的10項重點資訊,確保公開要素齊全內容清晰。開展兩次政府信息公開業務培訓,穩妥辦理信息公開申請278件。
三是加強財政審計專門監督。持續加強預算約束和資産管理,強化資金統籌和財會監督,為各項任務開展提供有力支撐。配合審計部門完成社保基金預算執行、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金審計,完成審計問題整改。
四是認真接受司法監督。加強行政爭議案件辦理,依法履行復議體制改革期間復議機關職責,積極做好應訴工作,全年辦理復議訴訟案件50余件。支援檢察機關開展行政訴訟監督工作,年度參加檢察聽證2次。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負責人出庭應訴3次。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法治思維還需增強。通過理論學習、系統培訓和組織研討等方式,持續深化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法治人社建設穩步推進,依法行政水準不斷提升。但全局幹部隊伍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仍需提高,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需加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工作難題的能力與事業發展需求還有差距。
二是非現場監管水準有待提升。推動首都高品質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需要不斷提高政府監管效能。目前人力社保領域非現場監管信息化支撐不足,監管精準化智慧化程度不夠,監管理念和監管方式需要轉變。
三、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主持召開法治人社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年度工作任務分工方案,部署推進法治人社建設。認真落實領導幹部會前學法制度,主持4次會前學法。以貫徹落實《社會保險經辦條例》為主題,為全市人力社保系統做法治講座,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二是注重統籌謀劃。對法治政府建設責任落實情況督察和年度述法等重點任務進行協調、部署和督辦,及時研究解決法治政府建設的有關重大問題。將法治人社建設納入年度工作要點和區局重點業務目標,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評價,形成重視法治、踐行法治、推進法治的氛圍。
三是推動事業高品質發展。嚴格執行行政決策程式,不斷提升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準。將人力社保事業發展納入法治化軌道,全力推動深化京津冀人社協同發展、服務保障重特大暴雨災後恢復重建、穩就業保就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等重點任務,兜牢民生底線,服務首都高品質發展。
四、2024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安排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繼續在系統把握學、拓展延伸學、聯繫實際學上下功夫,不斷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人力社保事業發展的本領。二是持續統籌推進法治人社建設,對照市委依法治市委辦公室關於全市法治政府建設責任落實督察情況通報的問題,舉一反三推動法治人社建設取得積極成效。三是切實提升執法監管效能,穩步落實《北京市加強非現場監管提升監管效能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高人力社保領域監管智慧化、智慧化水準。四是有序推進重點立法工作,配合開展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立法,做好《北京市集體合同條例》立項調研,為後續立法奠定基礎。五是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提高復議應訴工作品質,嚴格履行法院判決,抓好根治欠薪工作,暢通勞動者權益保障渠道,積極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六是創新開展普法宣傳,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加大人力社保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和廣度,積極組織“12.4”憲法宣傳等普法活動,營造濃厚法治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