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起步之年。全市社會建設和民政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民政部的有力指導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準。
一、2021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依法全面履行社會建設和民政工作職能
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救助程式,疫情期間統一取消民主評議、入戶調查等“面對面”環節。積極運用“網際網路+”、電子證照等方式,進一步精簡政務服務事項申報材料,試點推行告知承諾審批方式,各項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時限壓減超過10%。
夯實基本民生保障。推進養老服務管理規範化制度化,進一步優化養老服務設施佈局,明確保障內容、保障標準,推動養老服務品質水準、供給能力、綜合監管等持續提高。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工作機制,推動構建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社會救助體系,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工作獲得民政部肯定。調整市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辦公室設置,明確民政部門牽頭統籌職責,完成《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修訂)》立項論證,落實《民法典》關於收養的規定,進一步規範收養申請受理、收養評估和家庭寄養管理。
強化基層社會治理。高品質完成全市7164個村和社區“兩委”換屆選舉,選舉過程依法合規、平穩有序,“兩委”成員學歷、年齡“一升一降”,各項指標優化提升,基層民主建設邁上新臺階。編制出臺“回天地區”基層社會治理五年行動計劃,研究修訂《北京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等政策,夯實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法治化基礎。優化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和培育扶持機制,統籌推進“一中心、多基地”孵化體系建設,推動社會組織黨組織規範化建設,依託市民政教育管理學院成立社會組織黨校。
完善基本社會服務。按照《民法典》設置“離婚冷靜期”的新規定,修訂完善離婚辦理條件和程式,推進全市婚姻登記檔案資訊跨部門共用應用。編制出臺《北京市殯葬設施專項規劃》,深化市屬殯葬服務單位改革,持續深入開展殯儀服務領域漠視群眾利益專項整治。推進慈善事業發展,規範慈善信託項目運作,規範福利彩票管理銷售。
(二)着力提升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水準
積極推進重點領域立法。積極協調立法進程,認真貫徹執行立法程式規定,確保立法許可權合法、程式合法、實體合法。市政府規章方面,修訂了《北京市居民委員會選舉辦法》,廢止了《北京市街道辦事處工作規定》,增強了立法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地方性法規方面,按照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完成《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修訂)》《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修訂)》立項論證,穩步推進立法進程。
全面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認真貫徹《重大行政決策程式暫行條例》,重大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大額資金使用均經過集體討論決定。對規範性文件嚴格審核把關,2021年共審查行政規範性文件30余件,同步做好公平競爭審查。
深入推進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以民政重點領域、民政執法和民政辦事公開為重點,持續推動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全面提升政務公開工作水準。
(三)深入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強化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綜合運用招錄法學專業人才、聘用專家學者、律師等方式加強法治專業水準。修訂《北京市民政局行政處罰簡易程式規定》《北京市誌願服務裁量基準》等制度文件。加大對各區的指導力度,常態化開展案卷評查,推進執法標準化、規範化水準。
加強重點領域執法。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有力凈化首都社會組織生態空間。開展清明專項執法,嚴格查處殯葬領域違法行為。配合開展“僵屍型”社會組織專項整治活動。開展“涉企收費”“殯葬領域”等雙隨機抽查。完善與公安、市場監管、醫保等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強化相關領域執法力度。
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向社會公開執法人員基本資訊、行政處罰職權清單、裁量基準等資訊,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實行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在作出重大行政處罰之前,嚴格落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
(四)不斷強化內外監督工作合力
依法強化內部監督。認真審核局系統各類合同、協議、招投標等文件,進一步規範合同簽訂履行。持續開展規範性文件清理和公平競爭審查工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健全全系統法規文件目錄體系,有效提升全系統依法行政能力。
自覺接受外部監督。推動工委會、局長辦公會會議開放,積極邀請人大、政協代表等列席會議,提出意見建議。及時回應代表委員關切,高效辦理承辦的233件建議提案,其中單辦8件,主辦91件,會辦134件。高度重視成果轉化,將建議提案辦理與具體工作相結合,請代表、委員出謀劃策,共同推進全市社會建設和民政工作創新發展。
(五)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發揮行政復議化解爭議的主渠道作用,認真做好行政復議、訴訟工作。優化“接訴即辦”工作機制,圍繞群眾訴求導向,堅持上下聯動、全員響應,規範接、轉、辦流程,壓實責任,強化督查考評,提高工作品質。加強初信初訪辦理,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群眾信訪訴求數據總量呈現較為明顯下降趨勢。
(六)加強普法宣傳培訓工作
認真落實普法責任制。印發《北京市社會建設和民政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京社委法發〔2021〕62號),進一步推進法治教育宣傳工作深入開展。制發工委會、局長辦公會會前學法計劃,壓實學法責任。組織系統內相關法律宣傳教育,在全局系統開展《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等重要文件學習宣傳。強化普法工作的統籌和落實,市民政綜合執法監察大隊、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處獲評全國“七五”普法先進單位和依法治理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二、2021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依法行政的理念還需加強
個別領導幹部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意識還不夠強,有些單位存在超越職責、未及時全面履行職責等現象,有的單位對規範性文件和合同審查的要求和程式不夠重視。
(二)法治工作力量有待提高
法治工作力量仍顯薄弱,監管和執法效果還不理想。民政行政執法水準與日益複雜的案件相比還需加強,依託信息化手段的依法行政能力還有待提升。
(三)法治宣傳方式需要創新
普法宣傳的方式方法與現代科技手段、網際網路+融合的還不夠,而且宣傳工作大多局限在幾個重要事件節點,缺少持續性和連續性,宣傳方式和內容還不夠接地氣。
三、2021年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2021年,我局黨政主要負責人嚴格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作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對法治建設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辦,充分發揮了“關鍵少數”的引領帶動作用。
(一)多種形式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
把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學習重要內容,組織召開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局長辦公會,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學習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黨內法規和社會領域法規制度,全面解讀學習“一規劃兩綱要”,組織局長辦公會會前學法5次。舉辦市社會建設和民政系統綜合業務培訓班專題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組織社會建設和民政大講堂專題講座重點學習行政處罰法與民政部門依法行政等內容。
(二)多項舉措履行主體責任
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工作質效。我局主要領導帶頭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落實年終述法相關工作要求,將推動落實法治建設相關情況作為個人述職的重要內容。按《依法治市五年規劃(2021-2025年)》要求,率先制發《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民政局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進一步深化法治建設的意見》(京社委法發〔2021〕61號),制定《北京市社會建設和民政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京社委法發〔2021〕62號)、《2021年全市社會建設和民政事業法治工作要點及任務分工》(京社委法組發〔2021〕1號)等文件,統籌推進法治建設各項工作任務。落實“智慧法治”要求,打造北京市社會建設和民政政策法規文件資訊庫,進一步強化運用科技化、信息化手段加強社會建設和民政事業法治服務能力,推動我局法規文件庫由紙媒進入數字階段。
(三)多個維度強化法治工作研究
設立重點課題《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化北京市社會建設與民政事業法治保障工作體系建設研究》,進一步研究完善社會建設和民政事業法治工作機制,探索建立法治保障的職責、任務、規劃、目標、措施體系。全面梳理《民法典》涉及社會建設和民政事業領域職責的規定,確定了需要民政部門直接履職的條文18條,履職需關注的55條,根據梳理後的民法典職責變化指導民政局內部相關部門之間的職責劃分。開展遺産管理人機制研究,圍繞《民法典》第1145條規定的民政部門擔任遺産管理人的職責,圍繞如何確認擔任、擔任程式和形式、具體職責等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形成了《民政部門擔任遺産管理人工作指引》,為基層民政部門提供相關依據參考。《民法典涉及北京民政職責梳理研究報告》獲得了民政部2021年民政政策理論研究一等獎,《民政部門承擔〈民法典〉規定遺産管理人職責機制研究》獲得二等獎。
四、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安排
2022年,我局將按照民政部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法治政府建設的決策部署,圍繞中心工作,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持續推進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為推進社會建設和民政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駕護航。結合我局工作實際,2022年將抓好以下工作落實: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堅持落實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制度,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把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黨內法規和社會領域法規制度列入工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局長辦公會等學習計劃。發揮我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暨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職能,研究解決法治建設重大問題。
(二)加強重點領域立法
堅持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不斷改進立法工作機制,對摸底調研、問題梳理、數據收集、資料匯集等基礎性工作早部署、早安排,紮實開展調查研究,厘清需要立法解決的問題。聚焦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小切口”立法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小快靈”項目強化支撐作用,不斷提高立法品質和效率。
(三)強化法治工作統籌
落實《依法治市五年規劃(2021-2025年)》要求,整體推動全系統依法行政工作。對涉及民政業務領域的疑難複雜法律問題研究,完善相應體制機制建設,提高法治工作水準。推進社會建設和民政事業政策法規體系和智慧法治資訊服務項目建設,綜合提升我局智慧法治能力。
(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依法全面履行社會建設和民政部門職能,健全職權法定工作機制,推進各項事權規範化,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式、責任法定化、公開化,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式暫行條例》,完善行政規範性文件清理制度,健全行政規範性文件審核機制。精準發力,持續提高執法品質,科學謀劃年度工作任務,合理安排執法檢查、辦案和專項行動,分級分類查處民政領域違法行為。
(五)加強法治宣傳教育
統籌完成好會前學法、法治教育培訓等工作的開展。制定會前學法計劃,特別是結合習近平法治思想、“一規劃兩綱要”和我局各單位業務實際,安排好教育、培訓等各項工作。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創新普法宣傳形式,利用多媒體平臺,聚焦服務對象和基層工作人員,及時宣傳社會建設和民政工作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