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大力指導幫助下,我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法治政府建設決策部署和本市相關工作要求,圍繞發展改革中心工作,以加快建設法治型、服務型、創新型機關為目標,攻堅克難、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圓滿完成2020年法治政府建設各項任務,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0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大力推動法規文件立、改、廢
積極推進重點領域立法。牽頭起草《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2020年 4月28日印發實施;組織完成《北京市招標投標條例》修訂立法調研,推動立法修訂;研究起草《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以法治方式促進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
適時廢止不符合形勢的法規文件。組織開展我委行政規範性文件清理,共清理648件,宣佈失效206件;多批次組織清理違反公平競爭和民法典的法規文件,維護法制統一。
加強重點立法儲備。將《北京市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地方立法研究》納入重點調研課題,開展立法前期研究。
(二)積極穩妥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依法辦理行政復議訴訟案件。建立疑難複雜案件會商機制,組織各有關處室和專家從法條、法理深入研究案情,專業律師積極參與協助我委嚴把案件事實關、法律關,加強案件辦理情況反饋,引導規範行政行為。按期提交答復答辯材料及相關證據依據,尊重並執行生效復議決定和法院裁判。認真落實行政機關出庭應訴要求,我委副局級委領導三次出庭應訴。2020年我委共發生行政訴訟復議案件30件,同比下降36%,實現已審結案件零敗訴。
切實做好“接訴即辦”和信訪工作。嚴格依法辦理、細心解答政策,提高群眾來信來訪事項辦理能力。全年12345市民熱線有效辦理308件,“接訴即辦”綜合排名全市第一。全年共接收群眾來信來訪4245件,均按規定進行辦理。
(三)強化法治宣傳教育
抓住“關鍵少數”。委黨組圍繞習近平法治思想、黨紀黨規、法律法規等進行集體學習研討35次,委主任辦公會會前學法4次。
突出新法學習。將《民法典》《外商投資法》《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納入全委幹部學習計劃,積極組織學習。通過張貼“依法防疫”宣傳海報,發佈“北京市疫情防控普法公益宣傳片”等方式,大力開展疫情防控普法宣傳。
創新普法方式。積極利用“報、網、端、微、屏”宣傳媒介,圍繞“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12.4”憲法日、節能宣傳周等重要時間節點,通過“專家講法”“以案説法”“庭審觀摩”“展板展示”“宣傳片”以及“職工微家”“發改黨建”“發展北京”等微信群和政務新媒體,傳播弘揚法治精神。
(四)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減材料”“減時限”,實現申請材料精簡24%,辦理時限壓縮16%,為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提供便捷優質服務。
持續“簡政放權”。進一步精簡我委權力事項,將“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制定與調整”“節能目標考核考評”等5個事項調出權力清單。積極推進審批服務事項“雙授權”,委託授權22項,授權審批事項14項。
編制出臺《北京市投資領域審批事項清單(2020年本)》。涉及行政許可、行政確認等5類175個審批事項,覆蓋全市13個政府部門,實現投資審批事項清單化管理。
全面提升全系統政務服務能力。深度整合建立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讓企業群眾“只進一扇門,能辦所有事”;率先在全國推出網上政務服務“手機全程辦”,創新便民利企審批服務方式;推進電子印章落地應用,切實推進政務服務“全程網辦”。
(五)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及時公示行政執法相關資訊,發揮資訊系統技術優勢,推進行政執法全過程留痕,做到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全覆蓋。
切實規範本系統執法行為。嚴格落實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編制“雙隨機”檢查清單和年度執法檢查計劃,將所有檢查事項納入“雙隨機”檢查範圍,並明確檢查主體、檢查內容、檢查方式等。編制各執法領域執法檢查單,明確執法檢查要素項、檢查內容。制發各領域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對各類違法行為採取“定檔+分階”的形式,細化具體裁量標準,指導規範行政執法行為。
制定違法行為分類目錄。對照不同行政處罰裁量檔和裁量階,分別明確各類違法行為的公示期限,確定依申請可縮短公示期限的標準和具體工作流程。
創新執法方式。依託北京市發展改革系統網上政務服務大廳,開發線上監管功能模組,推行非現場監管方式,減少對企業日常生産經營行為干擾,2020年完成執法檢查4000余次。
二、2020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與改革良性互促仍需加力
改革就是變革,就要有所突破,但是法治也要求改革要於法有據,特別是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既要求我們敢於涉險灘、啃硬骨頭,打破條條框框,又要求我們在法治框架內謀定後動,做到進退有據。目前法治與改革良性互促還存在不協調、不適應的地方,需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謀劃和推動改革,及時將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法規。
(二)依法行政能力仍需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我委幹部法治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顯著提升,但隨着國家法治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本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要求,仍然需要我委幹部圍繞市場主體所需所盼,進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三)重要職能地方立法還需加快推進
國家層面出臺了系列投資管理法規,本市現有投資管理工作依據文件效力層級較低,我委有必要按照輕重緩急、積極穩妥的原則,推動投資管理法規等地方立法。
三、2020年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一)加強領導,研究解決重大法治問題
嚴格落實法治建設責任人工作機制。我委黨組書記、主任談緒詳同志認真貫徹《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帶領委領導班子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示範作用,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通過委黨組會和辦公會等及時研究解決法治政府建設重大問題,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及時向本級黨委和政府報告相關工作情況,把發展改革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切實強化督促考核力度。定期組織行政執法資格能力測試,將公務員學法用法、依法履職等情況作為幹部考核重要內容,納入全委幹部年度績效考核和委領導班子述職,及時督促檢查,把幹部法治意識強不強,法治能力夠不夠作為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指標之一。
(二)完善機制,全面推進依法決策
嚴格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按照我委黨組會和辦公會會議工作規則及議事目錄清單,將重大決策事項納入議事範圍,提高行政決策的制度化和規範化水準。
發揮法律顧問“外腦”作用。聘請了3家法律顧問機構,為我委重大疑難涉法事項決策提供高水準、專業化的審查意見,2020年法律顧問機構共出具專業法律諮詢意見近70份。
持續做好合法性審查和報備工作。堅持“有件必審、審查必嚴”的原則,對擬發佈的行政規範性文件和重大決策事項嚴格履行合法性審查程式,從制度和機制上進行有效規範,2020年出具合法性審查意見24份。嚴格履行行政規範性文件備案要求,2020年報請備案行政規範性文件10件。
發揮公職律師隊伍作用。我委公職律師積極參與規範性文件審核、重大事項研究、信訪接待、矛盾調處、涉訴案件化解等業務,為我委依法行政提供法律支撐。
主動接受各方面監督。我委自覺接受政府內部層級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和審計監督等。全年辦理市委市政府督查件526件;承辦各類建議提案292件;配合市審計局完成審計任務;積極開展內部審計工作。
(三)規範透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規範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提升政務公開標準化,調整更新主動公開清單,編制重大決策事項目錄並對外公示。及時修訂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依法保障申請人合理的資訊需求。2020年我委政務網站主動公開資訊1400余條,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943件,辦結898件。
持續推進決策公開及解讀。規範重大決策公開,通過我委政務網站開展重大政策意見徵集,對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新版積分落戶政策、公共資源交易目錄、限塑“10條”等11項重大政策開展了網上徵集意見活動;在網站、新媒體矩陣開設“十四五”規劃意見徵集專欄,暢通“開門編規劃”渠道。精準做好政策解讀,組織各類宣傳活動153次,委領導出席新聞發佈活動27次,權威發佈解讀疫情防控、復工復産、“五新”等重大政策。
充分發揮媒體宣傳報道作用。核心媒體報道數量創新高,人民日報刊發我委報道17篇,新華社刊發81篇,央視播發75條,北京日報頭版報道40個,北京電視台《北京新聞》播發74條;立體化宣傳效果顯現,評論文章數量明顯增多且積極正面,新華全媒頭條刊發6篇閱讀量過百萬的綜述性報道,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刊發評論文章16篇;新媒體矩陣發佈優勢進一步彰顯,“發展北京”政務新媒體矩陣累計發佈近4200余篇,總閱讀量近1700萬次,較好發揮了形象窗口、資訊窗口、服務窗口的作用。
四、2021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一)着力完善落實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一是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根據國家和本市2021-2025年法治機關建設規劃,研究制定我委2021-2025年法治機關建設實施意見。結合“十四五”規劃綱要實施,積極推進《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等立法出臺。
二是深入貫徹落實重大決策制度、政府信息公開制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信訪制度等,切實提高依法科學民主執政水準和依法辦事能力。
(二)着力加強法治隊伍建設
一是加強專業法治隊伍建設,不斷充實我委法治專業人才隊伍,積極推動綜合執法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我委法律顧問機構和公職律師作用,為我委重大疑難涉法事項決策提供支撐。
二是認真組織實施《北京市行政機關領導幹部學法辦法》,持續加大法治宣傳教育培訓力度,努力增強全委幹部依法行政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準。
(三)着力發揮信息化技術支撐作用
一是依託“北京市發展改革系統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為企業構建定制化“雲空間”,提供辦事引導、智慧諮詢、消息提醒、線上互動、政策推送、文件管理等“雲服務”,切實提升政務服務水準。
二是研究推進全市發展改革系統“網際網路+監管”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市區發展改革系統行政執法領域的全覆蓋規範化管理,做到執法資訊統一公示,實現執法活動全過程留痕和全流程監管。
五、其他需要報告的情況
無其他需要報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