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聚力攻堅、奮力爭先,法治建設“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服務副中心高品質發展進程中全面彰顯,最終以優異成績成功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
一、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為主線,法治政府建設內生動力進一步激發
1.高標準學習。第一時間召開全區傳達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大會,推進法治建設決策部署逐一清單化、具體化。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納入各級黨委政府會前學法、專題法治講座、領導幹部依法行政培訓班重點學習內容,編印《領導幹部和公職人員法治建設學習手冊》,進一步增強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2.高品質推進。全市率先實現“兩個首次”,有效提升了法治政府年度報告的含金量和專業性。出臺《通州區學法用法工作制度(試行)》《通州區2022年度宣傳研究闡釋習近平法治思想實施方案》,形成“1+N”日常學法、季度考法、年終述法工作制度。全區共有2800余名領導幹部及國家工作人員參加學法用法考試,及格率達100%。
3.高強度落實。創新探索“1+2+N”督察調研工作法,推進中央督察反饋意見共性問題全部整改落實。舉辦通州區法治政府建設示範項目專家評審會,完成第二、三批區級法治政府建設示範項目評審,推出“法治引領責任雙師保障副中心規劃高品質實施”等兩批次19個區內示範項目,形成點上突破、全面推進的良好氛圍。
(二)以“放管服”改革為驅動,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務效能進一步升級
4.平穩高效承接市級賦權。累計承接三批市級賦權308項,基本實現規劃建設領域“能賦盡賦”“應接盡接”。行政效率大幅提高,過去三年均實現每年超千億投資目標,三大文化設施、M101線等一批標誌性工程順利啟動、加速推進。
5.提升政務服務質效。先後與天津寶坻、武清、曹妃甸和河北雄安及廊坊北三縣等地建立政務服務協同機制,實現639個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提速升級“跨域通辦”,辦事人在副中心即可完成1980個市級事項全流程異地辦理。
6.強化市場監管措施。將“6+4”一體化監管納入事中事後監管重點任務,信用風險分類管理、信用修復工作落實有力。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發《通州區人民政府公平競爭審查工作細則》。深化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我區入選首批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健全監管執法配套制度機制,出臺全市首個食品抽檢不合格案件辦理工作指引和規範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規定。
7.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出臺落實服務副中心高品質發展15條實施意見和營商環境5.0版20條60項任務。加大知識産權金融服務力度,全區專利質押3700萬元,落實知識産權獎勵激勵政策,累計資助獎勵1395萬元。深化新業態食品經營許可試點取得初步成效,通過‘網辦+寄遞’方式辦理登記37211件。
(三)以推進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為牽引,行政決策公信力和執行力進一步提升
8.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起草《通州區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重大行政決策的決策主體、事項範圍、程式要求。統籌做好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前後公開工作,及時發佈2022年區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組織召開重大行政決策評審會,切實提高重大行政決策品質。
9.加強規範性文件監督管理。修訂出臺《通州區人民政府合法性審查工作細則》。全市首創重大行政決策和行政規範性文件“一意見、一報告”的審查方式。全年對區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和規範性件出具合法性審查意見382件,審核區委區政府重大合同、協議72件,為區屬部門出具徵求意見函149件。
10.發揮法律顧問作用。制發《通州區關於進一步健全行政機關法律顧問工作的若干措施》《通州區行政機關外聘法律顧問工作管理規定》。法律顧問參與合同、協議審查11171件,參與處置信訪、涉法和群體性事件1891件。加大村居法律顧問配備力度,18家律師事務所與22個街鄉鎮645個社區(村)全面對接。
(四)以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為標準,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水準進一步提高
11.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實行執法公示月督導制度,指導監督全區48家行政執法單位公示並動態更新權利清單、執法結果等執法資訊。開展行政處罰案卷集中評查和品質抽驗工作,有效規範行政執法行為。落實輕微違法免罰制度,共作出輕微違法不予處罰案件6330件。
12.強化行政執法協調。及時協調解決新修訂《行政處罰法》中關於對事先告知等執法難點問題,分析違法建設強制拆除敗訴案件原因,進一步規範違法建設強制拆除程式,減少行政復議訴訟風險。指導全區執法單位案卷製作、執法公示、違法建設強制拆除等各類問題800余件次,協調解決部門間執法爭議10余件。
13.提升行政執法人員素質。嚴格執法人員資格管理,核驗全區行政執法人員2400餘人,換發新版行政執法證件1700餘人,清理登出600餘人。開通網上學習平臺,全區1543名行政執法人員參與學習。組織召開法制審核骨幹培訓會1期,開展街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和法制員培訓3次。
(五)以行政復議體制機制改革為契機,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進一步凸顯
14.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2022年7月1日起,行政復議職責正式由區級行政復議機構集中統一行使。明確行政復議委員會職責並調整優化組成人員,進一步提升行政復議權威性、專業性和公信力。加強行政復議隊伍專業化建設,擴容“兩科一室”20人編制。
15.加強行政復議規範化建設。實行“繁簡分流”工作機制,靈活運用書面審查、實地調查、談話、專家論證、案審會、聽證等方式審查行政復議案件。全年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558件,糾錯55件,以調解、和解等方式結案103件,綜合化解率達到20%;辦理復議區政府案件18件,未發生被糾錯情形。
16.健全完善行政應訴機制。出臺《通州區行政機關應訴規則》,進一步規範各級行政機關應訴工作程式、內容、要求等。認真執行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職責,積極組織區政府各部門協同應訴。區政府完成負責人出庭4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167件。
(六)以完善突發事件應對機制為手段,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升
17.健全完善突發事件應對制度。修訂《通州區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完成全區43個專項、22個街鄉鎮預案修訂工作。編制《關於進一步加強通州區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築牢突發事件應對的物質保障基礎。
18.依法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建立疫情防控“一辦十七組”和區、街鄉鎮兩級“8小時應急處置指揮部”等機制。堅持定點布控和周邊巡控相結合,制定《規模性疫情社會面防控工作方案》,全面確保封(管)控區、隔離點、核酸採樣點、醫療單位等重點區域安全穩定。
19.提高突發事件依法處置能力。組織開展有限空間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綜合演練”,全區各相關單位完成應急演練150余場次。創新推進城市綜合風險監測預警平臺試點項目建設(一期)。全年動態更新企業風險5198家次,發佈預警資訊100余萬條。
(七)以制約監督行政權力為保證,內外監督工作合力進一步形成
20.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全年辦理市區兩級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380件,辦復率100%。
21.加強財政審計監督。持續提升財政資源統籌和調控引導。有效推進財政支出政策以及項目支出關鍵程式環節績效考評。依法履行審計監督職責,開展重大政策落實、預算執行、經濟責任三大板塊、33大項、103個子項目。
22.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制發《通州區政務公開擴大公眾參與辦法》,全區共有21件政策性文件通過區政府網站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完成網站首頁改版上線、政府信息公開專欄手機適配調整等工作,完成政府文件欄目合併、元數據標籤添加、智慧搜索等開發上線工作。
(八)以依法防範處置風險為責任,矛盾糾紛多元協同化解進一步推進
23.完善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和社會矛盾糾紛共治體系。全年各級調解組織調處糾紛43339件。各行政調解成員單位共調解糾紛193件,調解協議金額3009.25萬元。審結民事案件40049件,多元調解成功和速裁結案合計28354件,助力涉民生糾紛收案同比下降38%。
24.信訪化解矛盾平臺作用突顯。全年共開展兩次社會矛盾糾紛大排查工作,31件區級重點矛盾全部化解。我區共有兩批重復信訪積案291件,上報化解率100%、倒流率1.03%,再次信訪率較低,居全市前列。
(九)以推動良法促善治為基礎,社會治理法治化水準進一步提升
25.構建基層治理政策體系。制發《北京城市副中心基層治理五年行動計劃(2022年--2026年)》《通州區關於法治保障助推基層治理的工作方案》,推進基層治理步入法治化軌道。
26.挖掘推廣基層治理特色。連續舉辦3屆通州區“十佳”基層社會治理品牌評選活動,徵集各單位典型經驗案例87個。其中“小微項目惠民生”工程、“訴源治理+多元解紛”模式、“文明銀行”等一批創新經驗已逐步深化形成副中心基層社會治理靚麗的“新名片”。
27.紮實推進基層依法治理。加強“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工作,規範建成8個國家級,161個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高標準、高品質培養了1760名“法律明白人”和263戶學法用法示範戶。
28.增強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在全市率先建立“公共法律服務企業法治體檢中心”,提供“普惠式供給體檢”和“個性化要約體檢”項目,“線上+線下”直接受眾30余萬人。法治體檢助力民營企業産權保護做法入選全國工商聯和司法部評選的“工商聯與司法行政機關溝通聯繫機制典型事例(2021-2022)”。
二、2022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問題與不足
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取得很大進步,但仍然存在不足和短板:一是個別領導幹部依法行政意識需進一步提高。二是重大行政決策程式需進一步規範。三是聯合執法體制機制需進一步優化。四是街鄉鎮依法行政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三、2022年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一是加強法治統籌。主持召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實地評估推進會,推進示範創建任務高標準完成。組織區政府常務會審議法治政府建設年度情況報告等法治重要事項。二是注重示範引領。堅持落實區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制度,組織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等專題講座。堅持學法用法常態化,推動出臺學法用法等制度文件。三是強化法治保障。牽頭制定調研式督察調研工作法,高品質完成法治政府建設督察市級反饋意見整改事項。
四、2023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主要安排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貫徹落實“十四五”法治政府建設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我區將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為聚力建設千年之城、創造新時代高品質發展典範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一是高效統籌法治政府建設。抓實抓細中央“一規劃兩綱要”、《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意見(2021年-2025年)》以及副中心法治政府建設“十四五”規劃具體落實,二是優化升級法治營商環境。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部署要求,把改善營商環境舉措貫徹到決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着力推進3項全市先行先試改革任務,重點營造良法善治的一流法治營商環境,努力讓各類市場主體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心創業。三是以高水準法治保障副中心高品質發展。緊抓“兩區”建設、“一區一河三鎮”發展重大戰略機遇,結合重大項目、産能升級、數字經濟建設等規劃定位,合理佈局法治力量,為重大項目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和有力法治保障,讓法治成為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四是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準。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式,系統提升合法性審查質效。深化執法規範與效能建設,健全跨部門跨層級聯合執法協作機制。充分發揮集中行政復議權優勢,提升行政復議案件辦理品質。提升行政訴訟效能,提高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率。五是加強和規範基層法治建設工作。以中央依法治國辦《關於進一步加強市縣法治建設的意見》為指引,建立健全街道鄉鎮法治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強化對街道鄉鎮法治工作協調推進。設立基層法治觀察點,推動解決制約基層法治建設的難點問題,提升基層法治建設水準。六是建設高素質法治人才隊伍。加快培育引進高素質律師隊伍,重點瞄準涉外商事、綠色金融、知識産權、碳達峰碳中和元宇宙等新興領域。加快研究出臺調動和激發“法律明白人”“學法用法示範戶”更好發揮作用的保障措施,打造基層治理專業化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