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通州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以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為目標,推動全區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落實事中事後監管等相關政策措施社會反映良好,被國務院通報表揚。市委依法治市辦已正式向中央依法治國辦推薦我區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
一、2021年法治政府建設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1.高水準承接第二批市級賦權。副中心管委會累計承接市級賦權108項。通過運用“企業投資項目核準(不含工業和信息化投資項目)”職權,辦理包括城市綠心三大公共建築共用配套設施等超10億元項目10余個。行政效率大幅提高,重點區域、重大項目手續辦理時間壓縮50%以上,2021年,副中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000.6億元。政策吸引力加速釋放,三峽集團二三級企業等一批大型總部企業承接落地,金融業增加值對GDP貢獻率超過10%。營商環境考評排名首次進入全市第一梯隊,企業滿意度居全市第一。
2.政務服務實現“市區貫通”。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正式運作,作為全國首個以智慧自助服務為主的智慧型政務服務中心,充分運用5G、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現代科技,推出了網上大廳“專人陪伴、精準輔導”、智慧自助服務終端“線上視頻、秒批秒辦”、多功能會商室“聯合審圖、遠端會商”等多個功能場景。積極推動跨省通辦、跨區通辦服務,實現與京津自貿區、廊坊市及北三縣、天津寶坻區共629個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推動11個區實現26項政務服務事項跨區協同辦理。
3.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編制完成告知承諾清單,推動8部門18項證明事項和22部門193項涉企事項實施告知承諾制。按照全市“證照分離”改革要求,推動全區22家部門的318項涉企事項改革。完成區、鎮街“一門、一窗”改革工作,推出263個“辦好一件事”引導式主題服務。
4.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認真做好失信約束措施清理規範,嚴格按照中辦國辦制定的聯合獎懲備忘錄依法依規開展聯合獎懲。開展“屢禁不止、屢罰不改”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和信用服務機構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嚴格規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用資訊的報送工作,堅持在7個工作日內全量合格報送。
5.推動“接訴即辦”優化提升。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形成“1+3+N”的高位統籌格局,確保全區“接訴即辦”工作高效推進。在實際辦理群眾訴求方面,形成通州區“27+5”每月一題重點民生項目清單,推動涉及專題類的訴求快速解決。針對預付式消費退費難問題,通過完善定期調度機制以及先試先行搭建通州區預付式消費服務平臺等有效措施,推動預付式消費退費類訴求解決。
(二)持續提升行政決策法治化水準
6.推進合法性審查實質化。共對區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和文件出具合法性審查意見279件,提出建議112條。審核以區委、區政府名義簽訂的合同、協議55件,提出意見15條。區政府向市政府報備規範性文件9件,區屬各單位報備規範性文件28件。以區政府、 政府辦名義制發的規範性文件全部向人大備案。清理涉行政處罰規範性文件222件,涉計劃生育內容的規範性文件文件234件。
7.健全依法行政制度機制。印發《關於進一步明確區政府重大決策和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報送材料的通知》,將公平競爭審查的有關情況列為重大決策送審材料之一,引導決策承辦單位依託政府網站公開徵求意見。試點重大協議提前介入機制,圓滿完成河東資源迴圈利用項目法治審核把關,為區委區政府重大協議審核把關奠定基礎。
8.紮實推進重大決策後評估。分兩批舉辦行政規範性文件和重大行政決策評審會,選取了3件重大決策項目和1件行政規範性文件作為評估對象,邀請高校學者和律師對我區農村飲水安全、河東資源迴圈利用中心ppp項目、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獎勵政策等進行後評估。
(三)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9.深化落實事中事後監管。創新引入“沙盒監管”模式,將115項輕微違法行為納入容錯糾錯清單升級版,全年市場監管領域不予行政處罰案件155件。持續推出市場主體登記便利化“所有”措施,全市率先試行網上“證照聯辦”,實現企業申請營業執照和辦理行政許可材料一次提交、並聯審批。
10.貫徹落實新修訂行政處罰法。印發《通州區貫徹實施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若干措施》,在法律理解適用、規範執法程式等方面作出進一步明確。彙編制發學習手冊1000余冊、光碟50余份,舉辦全區集中專題培訓2次,各執法單位自行組織培訓累計60余次。將新修訂行政處罰法落實情況納入依法行政績效考核,抽選9家單位開展專項督察並通報問題。
11.完善行政執法協調機制。制定《通州區行政執法內部協調規則》,有效規範各單位間行政執法爭議處理程式。服務保障環球主題公園法治化運營,印發《關於授權區城管執法局調度各街鄉綜合執法人員參與文景街道辦事處綜合行政執法的決定》,着力解決環球主題公園周邊綜合行政執法力量不足問題。
12.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力度。高標準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通過線上抽查手段監督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行情況,形成定期通報機制,全年累計抽查2000余次,通報問題300余項。開展全區行政處罰案卷集中評查和品質抽驗工作。嚴格把好違法建設強制拆除審核關,審核街道違法建設強拆案件10件。
13.推進執法隊伍規範化建設。開展執法主體清理和司法部新版行政執法證件集中換發工作,核驗全區行政執法人員2300餘人,清理登出600餘人。組織全區執法資格考試4次,考試通過率超90%。圓滿完成司法部行政執法人員標準化培訓體系試點工作。
(四)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監督
14.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健全全程溝通、跟蹤辦理、監督考核、辦理反饋等工作機制,提高辦理效率,提升辦理品質。全年辦理市、區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316件,全部依法依規按期辦復,代表、委員滿意率100%。
15.強化財政審計監督。加強區政府專項債券“借、用、管、還”全生命周期管理,印發《通州區政府專項債券全生命周期管理暫行辦法》。開通政策諮詢、投訴舉報電話專線,及時公示投訴處理、監督檢查、行政處罰結果。科學編制審計項目計劃,將檢查“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貫穿各類審計項目始終。深入推進對全區一級預算單位“全覆蓋”審計,對重點部門開展現場審計。
16.大力推進政務公開規範透明。全年共發佈決策意見徵集和徵集情況説明資訊12條。在區政府門戶網站設置政策解讀專欄,解讀政策性文件24件;增加“依申請公開”模組,開通網頁申請服務新模式,共受理網頁申請18件。全年共清理規範政務新媒體115個。
(五)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17.落實行政復議體制改革舉措。印發《通州區行政復議體制改革落實方案》,就集中復議職責情況、機構人員配置、復議規範化建設、創新案件受理辦理及加強應訴等具體工作進行分工,積極謀劃協調,穩步推進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工作。結合副中心復議體制改革需求,進一步調整完善我區行政復議委員會工作制度,優化委員會人員構成。
18.行政復議主渠道作用充分發揮。加大案前調解和解力度,通過案前化解未形成案件200余件,解答法律諮詢300餘人次。全年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281件,審結262件,直接糾錯56件,以調解和解等方式結案51件,綜合化解率達40%。繼續推行復議“三公開”制度,在“北京通州”網站上公開復議決定25篇。進一步暢通復議渠道,在區政務服務中心正式設立行政復議申請受理點。
19.紮實做好信訪工作。依託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矛盾排查網路,實現“365×24”不間斷動態排查。探索運用“三師一調”機制化解信訪矛盾。全年市聯席辦共交辦通州區17件重點矛盾已全部化解。國家信訪局交辦223件重復信訪積案上報化解率100%。
(六)依法預防處置重大突發事件
20.提高依法應急管理水準。修訂《通州區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構建“黨委領導、綜合統籌”的應急指揮組織體系,完善“協同聯動、反應靈敏”的副中心特色應急機制。積極推進副中心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中心建設,確保對城市生命線安全風險的實時監測。突出抓好小微企業風險防控,對安全風險雲服務手機APP進行現場培訓,實現重點行業領域小微企業安全風險評估全覆蓋。
(七)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
21.深學篤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工作要點和依法行政考核,列為區政府常務會會前學法內容和區委黨校主體班次重點課程。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主題,邀請馬懷德、莫紀宏等專家作專題輔導授課。先後舉辦“通州區2021年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培訓班”、“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主題徵文活動和“優秀研究成果”交流會,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轉化為推進法治副中心的生動實踐。
22.科學謀劃法治政府建設規劃。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全區“十四五”規劃,印發《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法治政府建設規劃(2021-2025)》。明確提出以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為抓手,打造與副中心地位相適應的全國領先、京內前列的法治政府這個總體目標。
23.開展法治政府示範創建攻堅行動。組織召開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推進會,印發《通州區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攻堅行動方案》。規範法治政府年度報告制度,首次集中發佈區政府和區政府各部門法治政府建設年度情況報告。推進區級法治政府建設示範項目建設,評出第一批“市場遠端監測調度指揮中心”等6個示範創建項目,確定第二批擬命名“推行黨政一體法律顧問制度”等13個示範項目名單。
24.創新開展法治政府建設調研式督察。出臺調研式督察工作制度,創新探索“1+2+N”督察調研工作法,推動法治調研和督察深度融合、同步部署推進。建立年度法治政府建設督察臺賬,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治政府建設綜合督察,開展新修訂《行政處罰法》貫徹實施情況和街鄉鎮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落實情況調研式督察,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任務優質高效完成。
二、2021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問題與不足
一是部分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加強。二是個別單位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不到位。三是基層行政執法人員數量、專業水準、執法能力等與現行工作要求不適應。
三、2021年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有力有效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先後主持召開區政府常務會議聽取、研究法治政府建設相關工作46次,聽取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和“十四五”時期法治政府建設規劃。以“第一議題”形式傳達學習《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和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等內容。將法治政府建設納入全區“十四五”規劃,啟動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出臺《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工作規則》,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將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納入區政府各單位黨政主要同志年終述職內容。推動區人民政府與中國政法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展行政執法調研式督察,有效解決永順鎮變更行政區域後與相關街道行政執法交接爭議等各類問題30余件。
四、2022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主要安排
2022年,通州區將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統籌抓好法治政府建設的各項重點任務。
(一)全力做好法治政府示範創建工作。認真做好迎接全國法治政府示範區創建實地評估工作。持續開展區級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活動,打造“副中心樣本”。
(二)持續打造一流法治營商環境。依託副中心四級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大數據平臺和智慧辦事大腦的全面支撐,為“秒批”、“辦好一件事”、“最多跑一次”、“同城通辦”、“京津冀跨域通辦”等特色業務創新賦能。
(三)規範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規範區政府決策事項合法性審查程式,出臺《通州區人民政府合法性審查工作細則》。加強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管理,出臺《通州區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管理辦法》。開展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的編制、公佈和調整工作。健全合同協議審核機制,完善重大合同分級審核制度和審核流程。
(四)強化基層綜合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完善區級行政執法部門與街鄉鎮案件移送、資訊共用等銜接機制,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聯動響應。建立健全基層執法協調監督機制,對街鄉鎮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等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強化行政執法培訓力度,確保行政執法人員全年培訓不少於60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