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石景山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堅持固本強基,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提速。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實,彙編領導幹部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應知應會學習手冊,上線測試小程式,組織全區1400余名政府工作人員進行集中測試,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掌握水準不斷提升。強化法治工作統籌力度,推動法治督察整改問題落地見效。開展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評估,通過“自查+評估”推動解決法治建設領域短板弱項。以創促建,壓茬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信訪工作法治化項目入選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設創新優秀項目,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迎檢工作有序推進。
(二)轉變政府職能,行政效能和服務水準提檔升級。調整26個部門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大幅精簡區級議事協調機構,清理街道議事協調機構,確保作用有效發揮。做好權力清單動態管理,建立健全街道職責清單和職責准入制度,全面啟動街道履職事項清單梳理工作,厘清部門與街道之間職責邊界。實現68個不同領域“一件事”場景整合辦理,39類涉及商業服務業和民生保障領域“一業一證”綜合許可落地實施。10個惠企政策、78個兌現事項匯聚“京策”平臺,實現“一站申報”“統一兌現”。優化接訴即辦工作機制,“黨建引領+數智賦能+社區共同體”治理模式被確立為全市典範並進行推廣。
(三)推進一體化綜合監管,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一碼檢查”啟動率、執法人員綁定率、掃碼率均達到100%。持續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減少對企業非必要檢查,有效減輕企業負擔。市場主體兩批次共計2971戶企業納入“無事不擾”企業清單。打造“碼上通”服務平臺和“政策通”數據檢索庫兩大數字化平臺,實現登記註冊便利化改革新突破。印發《北京市石景山區公平競爭審查工作程式規定(試行)》,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品質及水準顯著提升。“探索‘市區協同+府院聯動+預重整’模式 開創本市上市公司破産重整先例”入選全市首批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案例。
(四)堅持良法善治,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水準持續提升。優化文件評估與動態清理銜接機制,完成文件審核及備案審查146件,其中以區政府名義制發的行政規範性文件均按規定報市政府及區人大備案。完成全區行政規範性文件入庫工作,開展兩輪涉企政策文件排查、行政規範性文件後評估工作,構建規範性文件“全周期”管理體系。編制並公開區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年度目錄,對目錄決策事項實施動態跟蹤指導,打造重大行政決策“全流程”監督鏈條。各級法律顧問充分發揮參謀助手作用,實現了法律顧問聘任“全覆蓋”、顧問“全融入”。
(五)多措並舉強化監督,行政執法行為進一步規範。嚴格控制區級行政執法隊伍設置,推動力量下沉,部門與街道之間的執法銜接配合進一步加強。全面開展行政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制定年度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方案,綜合運用行政執法工作報告、執法數據監測分析等方式,對行政執法工作情況開展經常性監督。每季度開展執法公示情況專項核查,組織各類案卷評查18次。執法監督與復議監督聯動配合,通過案卷評查、復議糾錯等手段,全面摸排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同時收集彙編執法案例66個,有效強化基層執法實踐指導。採取“學、訓、考”一體化推進模式,開展分級分類法治培訓,不斷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有效提升法治隊伍能力水準。
(六)加強應急管理,突發事件應對處置能力穩步提升。強化區應急委組織領導體系建設,優化完善決策和運作機制,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構建“發佈預警-啟動響應-指揮調度-資訊更新-結束響應”的工作閉環。對應急預案編修情況進行梳理,完成制定和發佈專項預案及街道預案41部。在全市率先完成基層應急救援骨幹能力提升工作。全面做好救災物資調撥工作。
(七)強化監督制約,行政權力運作不斷規範。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共辦結市區兩級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358件,滿意率100%。切實履行財政監督職責,發揮財會監督保障財稅政策執行的重要作用。嚴格實行政府債務限額管理,確保債務風險整體可控。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開展審計項目34項,1個審計項目獲評市級優秀項目。壓緊壓實防治統計造假責任,強化“五子”統計監測分析。全年主動公開政府資訊16546條。完成政府信息公開全清單調整發佈。現行有效政策文件實現市區政府網站“一網通查”。自覺接受司法和監察監督,區法院在區政府常務會議專題通報行政案件審判情況,區監察委全程列席區政府常務會議。
(八)深化源頭治理,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成效明顯。充分發揮“石時解紛”平臺效能,建立多層級調解工作機制,實現“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着力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推動信訪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成效。全年共辦理行政復議案件834件,同比增長103%,為同期區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數的4.9倍。建立案前調解工作機制,91.7%的行政爭議經復議後實現定分止爭,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凸顯。印發《石景山區行政應訴工作規則》,辦理以區政府為被告的行政訴訟案件182件,全年無敗訴案件。根據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反饋,石景山區為全市唯一連續六年行政訴訟無敗訴案件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實體、網路、熱線“三大平臺”協調配合,持續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區法援中心榮獲“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集體”。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法治宣傳教育針對性、實效性有待進一步增強;二是執法人員程式意識需進一步提高;三是政策解讀、政策服務能力與企業群眾需求還有一定差距。
三、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全方位、多角度壓實“一把手”法治建設職責,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對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專門述職。區委主要負責人主持依法治區委員會會議,組織相關單位進行現場述法並予以點評。完成黨政主要負責人“述職述法”一體考核,全區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述法覆蓋率達100%。區政府主要負責人主持政府常務會會前學法13次,出庭應訴1次,全面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印發《石景山區領導幹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法律法規清單制度》。政府部門和街道辦事處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報告全部上網公示。
四、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石景山區將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統籌抓好法治政府建設的各項重點任務,為全區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是統籌謀劃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全力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
二是推動政府職能依法全面履行,全面建立街道履職事項清單,嚴格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做好重大行政決策全流程跟蹤指導工作。
三是持續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一業一證”改革,推動一體化綜合監管改革向縱深發展。
四是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縱深推進執法監督體系建設,以貫徹執行《北京市行政執法監督辦法》為抓手,強化對我區行政執法工作的監督以及監督結果運用,紮實推進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
五是持續暢通行政爭議解決渠道,發揮行政復議能動作用和監督功能,提升行政復議工作質效,穩步推進“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實體化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