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平谷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法治政府建設的總體部署,緊緊圍繞高大尚平谷建設,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4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情況
(一)全面統籌法治政府建設。夯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基礎,系統梳理63家區委區政府部門、18個鄉鎮街道法治政府建設職責,實現法治政府建設職責明確。狠抓“法治明白人”培養,完善第一責任人“學講用述督”法治建設責任體系,開設“一把手”線上講法專欄,閱讀量超過1.5萬人次,將考核整改情況納入述法報告必備內容,依託依法行政培訓班開展法治專項測試,紮實推進領導幹部學法用法。
(二)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動態完善27項助企惠企政策,舉辦“服務企業接待日”活動12期,解決企業訴求202項,制定13項政策措施,更大力度推動招商引資。全面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整合服務改革,在全市率先實現“一碼調證”應用延伸至鎮街、村居政務服務點,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累計辦理事項3386項。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幫助企業爭取授信約10.98億元。推進一體化綜合監管,共計納入“無事不擾”清單企業3833家,“綜合監管e碼查”系統上線以來,全區非現場檢查佔比64.93%。
(三)有效強化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完成政府重要行政事項合法性審核68件,出具合法性審核意見181條,參與涉法研究事項100余件,回復意見建議150余條。嚴格行政規範性文件全流程管理,向市政府備案區政府行政規範性文件10件,受理區屬各單位備案規範性文件32件,梳理區政府和各單位文件150件,按要求完成廢止或修改。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制度機制,從決策啟動、制定、執行、反饋、存檔五個維度,制定規範化配套文書,邀請專家對近年來部分區級重大行政決策開展現場評審,實現全周期管理。
(四)全力提升行政執法規範化水準與效能。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水務領域463項行政執法權力事項劃轉城管執法部門集中行使。加大食品安全、城鄉環境等重點領域執法,作出處罰12786件。推動京津冀聯合執法,在交通、生態、園林、市場、城市管理等領域建立“平薊三興”協調聯動機制,累計開展聯合執法40余次。落實輕微違法免罰、初次違法慎罰制度,共作出不予處罰案件1071件。加強執法人員教育培訓,通過依法行政專題培訓+小班教學+旁聽庭審等多種方式,圍繞行政裁量適用、調查取證等主題培訓600餘人次。固化執法證考前模擬機制,執法證考試通過率96%。深化“誰執法誰普法”履職評議,5家單位主要負責人現場彙報並接受點評。
(五)持續健全矛盾糾紛行政化解體系。區政府處理行政復議案件574件,審結442件,向各單位制發行政復議意見書、建議書8份。推動信訪工作法治化,開展“清朗·2024信訪大走訪專項行動”,市級挂賬督辦件化解完成率100%。在全市率先建立接訴即辦與公檢法司工作聯動機制,“依託‘微網格’探索精細化治理新模式”入選第五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高效運作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通過12368熱線響應基層治理主體提出的司法需求990件。完善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提供法律諮詢39476人次,12348服務熱線接待諮詢31933人次,法律顧問入村居服務3000余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855件,公證事項2199件。
(六)精準提升依法行政監督水準。依法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70件、政協委員提案170件,滿意率均為100%。加強決策公開,歸類整理政府重大行政決策、財政預決算、權責清單、教育、醫療、食品安全等40個專題欄目,方便企業群眾精準化、個性化獲取資訊。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實施執法數據月度分析、定期通報,同步抄送區政府督查部門、人大、紀檢、法檢系統;建立執法案卷“月查·月評”機制,累計評查執法案卷134本。創新司法監督,出臺《關於加強“三書一函”制發、辦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推進行管部門、屬地依法履職。
二、2024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不足
一是法治政府建設基礎還需夯實。部分領導幹部對依法行政重視程度不夠,街鄉法治力量較弱,基層依法行政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二是非現場監管能力不足。非現場檢查手段單一且質效不高,檢查發現違法問題能力有待加強,非現場執法工作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
三是執法部門間協同協作能力有待加強。日常監管-行政執法-行刑銜接全鏈條存在薄弱環節,部分領域存在事中事後監管空白,行管部門與綜合執法部門之間協同協作不夠緊密。
三、2024年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有關情況
一是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組織召開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審議全面依法治區工作要點,將法治政府建設作為重要內容進行安排部署。區政府常務會審議法治政府建設年度情況報告、依法行政專項數據監測報告,研究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
二是發揮學法用法示範作用。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區政府常務會圍繞習近平法治思想、《行政復議法》《公司法》等主題,開展集中學習15次、法治專題講座3次,引領各行政機關學法常態化。自覺維護司法權威,推動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全年副區長出庭應訴4次,未出現不執行行政復議決定和行政訴訟裁判情形。
三是關注法治政府建設關鍵環節。推動建立行政執法數據月度通報機制,針對行政執法監督、行政訴訟敗訴等重點工作,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多次作出專題部署,組織相關部門專題研究。
四、下一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一)做好“十四五”法治政府建設收官。建立領導幹部法治能力測試製度,推動測試常態化進行,加強結果運用。做實“法治明白人”培養工程,深化黨政負責人學法講法用法述法考法各項機制。健全完善法治督察工作,實現內外監督有機貫通。
(二)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加快重大行政決策機制課題研究成果轉化,出臺《北京市平谷區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管理辦法》,規範決策目錄確定、公佈和動態管理機制。提升基層依法決策水準,強化決策監督,將鄉鎮街道因決策失誤被復議糾錯情況,納入全面依法治區考核體系,倒逼決策品質提升。
(三)加強行政執法規範化與效能建設。健全完善區級集中培訓為主導,部門、街鄉業務培訓為補充的執法檢查質效專項培訓體系,提升各單位行政執法檢查能力。推廣先進非現場檢查經驗,利用各領域大數據監管模型,強化線索核實處置能力。加大案卷評查力度,推動各執法部門開展內部評查,全方位規範執法行為。
(四)創新行政執法監督路徑。開展“沉浸式”監督、“伴隨式”監督,採取“面對面”交流意見、“點對點”問題提醒,主動打通監督最後一公里。常態化對接12345、北京市綜合監管資訊系統,通過數據比對分析發現問題,以數據賦能提升監督質效。探索建立行政執法責任追究、行政案件敗訴追責等機制,打通監督與問責節點。
(五)推動矛盾糾紛依法化解。加強行政復議案件審理,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和解、調解等方式高效化解糾紛,進一步提升行政復議應訴質效。推動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向民生領域延伸,進一步規範道路交通、醫療、保險、商會等領域的調解組織建設。做好“八五”普法總結暨“九五”普法啟動工作,發揮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法律明白人示範帶動作用,為基層治理貢獻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