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懷柔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聚焦政治統領,法治政府建設統籌協調取得新成效。優化區委依法治區委及“一辦四組”機構設置,持續跟蹤調度重點任務落實,綜合運用“創、督、考、述”等手段,“十四五”法治懷柔規劃穩步落實。構建“三位一體”督察模式,從問題督察、整改督察、責任督察3個層面入手,開展7項專項督察,有效推動重點難點問題得到整改。落實法治督察與其他監督銜接機制,推動督察成果與區委巡察、紀檢監察共用,強化監督實效,懷柔法治督察寫入市委黨校《新時代首都法治建設創新實踐案例》教材。成立全市首家公職律師實訓基地,定期選派公職律師開展實務鍛煉。深化領導幹部法治素養培育,建立懷柔區領導幹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出臺晉級考法制度,區黨政主要領導帶頭書面專題述法,全區“1+3+X”述法工作格局持續深化。
(二)聚焦科學高效,政府機構職能優化實現新突破。全面落實機構改革要求,完成重點領域機構設置及職能配置優化。編制鎮街履職事項清單,選取試點鎮街3個,確定基本事項平均119項,配合事項平均74項、上收事項平均46項。落實鎮街不設議事協調機構要求,清理加掛牌子156個。規範管理議事協調機構,精簡區級議事協調機構50個,精簡比例62.5%。動態調整權責清單,持續拓展權責清單應用途徑。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保障改革期間執法任務有序銜接,協調相關部門實現500余項職權平穩劃轉承接。政務服務“好差評”主動評價率、差評響應率、差評解決率、差評解決滿意率均處於全市靠前水準。
(三)聚焦需求滿足,法治化營商環境呈現新氣象。打造“懷柔服務”品牌,實施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提升計劃,75項年度改革任務全部完成,113個“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場景落地,1663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整合升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集中採購目錄內項目全流程電子化辦理率達100%。發佈《懷柔區促進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指導意見》等惠企政策,開展企業大走訪,解決企業訴求1554項。建立公平競爭審查舉報辦理機制,實現應審盡審。提升一體化綜合監管效能,非現場檢查佔比達到60.95%,“一碼檢查”掃碼率達到100%,3928家企業納入“無事不擾”清單。
(四)聚焦關鍵環節,依法行政體系建設跨上新臺階。修訂完善區政府工作規則和“三重一大”決策實施辦法,對重大行政決策、行政規範性文件實行全流程監管,在全市率先向社會公開徵集民生實事項目線索。持續開展行政規範性文件後評估、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政策文件清理等工作。深入開展行政規範性文件“問題清零”,全面梳理近兩年各政府部門及鎮街“紅頭文件”,逐一分析評定,對存在問題予以督促整改。制定鎮街法治建設指導意見及具體指引,助推基層法治政府建設。年內,行政機關敗訴率下降8.4%,行政案件上訴率下降39.5%。區政府法治機構共審核各類文件協議651件,區政府常務會議題、投資項目合同核心條款法治審核率100%,區政府行政規範性文件程式履行率、備案率均達到100%。
(五)聚焦重點難點,行政執法規範化水準得到新加強。實施提升行政執法品質三年行動計劃,61項工作任務有序落實。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明確各執法監督機構職責,開展行政執法不作為亂作為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加大對重點執法領域的監督力度。常態化實施“季度評+集中評+領域評+跟蹤評+一對一”的案卷評查模式,組織到府講卷推動個案監督轉變為類案治理。大力推行柔性執法,年內不予處罰量佔比較去年同比提升14.2%。搭建懷柔區行政執法人員培訓雲平臺,實現在崗輪訓全覆蓋,行政執法隊伍能力水準不斷提高。龍山街道執法隊獲評“北京榜樣·最美執法隊”,區應急管理局綜合執法隊在“應急先鋒·北京榜樣”活動中獲評“應急先鋒號”,懷柔鎮在全國農村亂佔耕地建房試點工作中獲通報表彰。行政執法有力護航綠水青山,生態環境品質指數連續9年排名全市前三,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5年獲評優秀,空氣重污染天數11年來首次“歸零”,森林覆蓋率達到77.57%,“十四五”以來碳排放強度下降14.6%。
(六)聚焦多元治理,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建立新模式。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立領導幹部“五訪”機制,構建“同心圓”人民調解室、“柔·和”解紛工作站等新模式,化解重復信訪26件,信訪總量下降5.4%。成立區級行政爭議多元解紛中心,接待諮詢量同比增長50%,行政復議受案量是同期行政訴訟案件量的2.4倍,70%的案件化解在復議申請階段,90%的復議案件實現案結事了,行政復議案件綜合化解率達53.7%。電詐發案、損失金額同比分別下降63.4%、67.5%。
(七)聚焦群眾期盼,法治政府建設惠民取得新質效。“每月一題”專項治理17個高頻共性難題,12345市民服務熱線訴求解決率、滿意率均超過96%,一批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決,接訴即辦綜合成績連續6年排名全市前列。打造十大公共法律服務品牌,免費解答群眾諮詢7.3萬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69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744萬餘元。涵養法治文化“沃土”,打造“AI主播帶您學法”“AI互動式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極地之鄉”普法劇場和懷柔新聞“法治時刻”等普法品牌,徵集法治文藝作品114部,開展“懷風柔韻 法潤萬家”法治文藝基層巡演,全區緊密結合重要時間節點,及“稻田音樂節”、長城保護等區域特色,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1805場次,推動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推動鄉村“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顧問、人民調解員“三員”融合,全區909名“法律明白人”上任以來開展法治實踐8萬餘次。
(八)聚焦風險防範,應急管理處置邁出新步伐。推動應急綜合救援力量和森林防火力量整合,優化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應急物資儲備,提高事故災害防範處置能力。加快推進懷河、懷沙河、懷九河、小泉河、雁棲河綜合治理,搭建應急數字智慧監測預警管理平臺,提升防洪減災能力。建設覆蓋城區的370兆指揮通信網並配備通信終端,提升斷網、斷電、斷路等極端條件下的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實施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工程,強化科技賦能,提升智慧防火、智慧滅火能力和水準。全區安全生産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連續3年“雙下降”。燃氣安全和流域防汛入選北京市應用場景示範,一批先進應急管理經驗發表於國家級刊物。
(九)聚焦貫通協同,行政權力運作制約監督匯聚新動能。優質高效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72件、政協委員提案132件。政府資訊實現應公開盡公開,依申請公開政府資訊答復率達100%,全區涉信息公開類訴訟案件零敗訴。行政復議決定、行政訴訟裁判執行率、司法建議書、檢察建議書、復議建議書按期辦復率均達100%。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114人次,實現“應出盡出”。加強財會審計等專門監督,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開展審計整改“回頭看”專項行動。出臺專項債券全生命周期管理辦法,有效規範政府債務管理。
二、存在不足及原因
2023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情況報告中存在的問題已認真整改落實(具體舉措為本報告第一部分內容)。2024年我區法治政府建設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法治政府建設一體推進力度不夠。個別部門在深化法治政府建設具體任務中主動性不足。二是執法規範化水準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貫徹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不夠規範,行政執法工作體制機制建設仍需完善,行政執法監督作用仍需進一步發揮。三是法治化營商環境尚有優化空間。個別單位在包容審慎監管、柔性執法方面探索創新不夠,免罰慎罰制度還需要深化落實。四是法律服務方式和能力水準尚不能完全滿足區域發展和群眾的個性化需求,法律服務保障高品質發展能力有待提升。
三、2024年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一是高位統籌調度。將法治任務納入區委、區政府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定期聽取重點工作彙報,召開各類會議10次,持續跟進調度重點任務落實。二是強化示範引領。帶頭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全區習近平法治思想黨政主要負責人專題講授率、專題培訓覆蓋率均達100%。帶頭抓實“關鍵少數”學法用法,做到“學有清單、考有機制、講有考核、述有規範”。三是聚焦改革創新。一體貫徹落實市委關於法治中國首善之區改革決策部署和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任務分工,謀劃制定一批法治“微改革”“微創新”舉措,着力支撐懷柔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創新發展。
四、2025年主要安排
(一)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統籌協調。持續抓好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常態化,加強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領導,用好“一辦四組”工作平臺,研究推動法治政府建設決策部署落實,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任務,前瞻謀劃“十五五”規劃,繼續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工作。進一步加強法治鎮街建設,全面推動鎮街法治建設提檔升級。聚焦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落實,圍繞法治建設重難點開展精準化“小切口”督察,發揮依法行政考核“指揮棒”導向作用,夯實法治政府建設基層基礎。推進領導幹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學習常態化,不斷提升各級領導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大力提升依法行政水準。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加強全流程管理,出臺重大行政決策規範指引及全流程制式文書。全面落實行政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機制和備案審查制度,清理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政策,提升行政規範性文件制定和管理效能。全面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貫徹落實《北京市行政執法監督辦法》,全面履行行政執法協調監督職責。完成提升行政執法品質三年行動計劃任務,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深化一體化綜合監管改革,加大非現場監管覆蓋範圍,持續擴大“無事不擾”企業清單試點範圍。強化柔性執法力度,大力推行依法免罰慎罰,挖掘宣傳柔性執法創新案例和舉措。
(三)深化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堅持“復議為民”理念,實施“行政復議+調解”多元化解機制,加強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強化府院聯動,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深入實施《信訪工作條例》,進一步完善信訪事項受理辦理、轉辦督辦、依法處理、監督問責、秩序維護等工作程式,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各類調解銜接聯動。做實做優“同心圓”人民調解工作室,強化訴調對接、訴源治理。用好區級行政爭議多元解紛中心工作機制和隊伍力量,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
(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成果人民共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新一輪改革任務落地。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打通“一網通辦”堵點。拓展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功能和業務範圍。加強政策文件宣傳解讀和主動公開。強化公平競爭審查,營造公開透明便利的市場准入環境。繼續抓好接訴即辦改革,深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提升城市治理精準性、有效性。推進普法與依法治理,開展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法治保障力度和法律服務水準,滿足群眾多樣化法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