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懷柔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以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創建為主線,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持續提升法治政府整體水準。堅持思想引領,通過部署要求、督察考核等多種方式,實現習近平法治思想黨政主要負責人專題講授率100%、專題培訓覆蓋率100%。突出“關鍵少數”法治意識提升,探索“1+3+X”述法新格局,區委書記現場點評“一把手”述法情況,創新開展行政執法人員述法,全區局、處、科級述法實現全覆蓋。組織實施“1+3”法治政府建設工程,即法治政府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和行政行為全過程合法性審查、行政執法能力全面提升、行政敗訴動態清零三大專項行動,推動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積極參與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形成“1+6”創建工作體系,建立完善行政制度15項,“高素質隊伍助推基層法治建設的懷柔實踐”作為北京市5個推薦項目之一參與全國評選。設定8方面37項區績效依法行政考核指標,按季排名通報並督促整改。完成法治政府建設行動計劃中期評估,87項任務指標穩步推進,針對發現的36項問題實行清單管理、挂賬督辦,推動法治政府建設整體提質增效。
(二)持續推進法治政府為民。完成營商環境6.0版政策76項改革任務,國際影視攝製服務中心創新案例入選國務院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最佳實踐案例。不斷優化政府職能,調整29項鎮街職權。完成全市首個“證照聯辦”業務,發出首張民宿“一業一證”綜合許可憑證,推出134個“告知承諾”事項,提供47個場景“一次辦”網上幫辦服務。全面推進“6+4”一體化監管,“掃碼檢查”應用率達100%。受理群眾訴求12萬件,響應率解決率滿意率超過95%,接訴即辦綜合成績和“七有”“五性”監測評價總指數穩居全市前列。健全突發事件應對體系,妥善化解“23·7”極端降雨風險,確保“三河”流域25個村、5萬餘人生命財産安全。全面推進安全生産和火災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創新構建“1+6+N”應急工作體系。韌性城市(一期)項目榮獲2023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優秀項目獎。
(三)持續推動政府行為法治化軌道運作。出臺《懷柔區重大行政決策程式暫行辦法》《懷柔區行政規範性文件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標準和細化流程。完善區政府重要決策跟蹤督辦機制,列入目錄管理的區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均履行決策程式。完成行政規範性文件庫建設工作,區政府行政規範性文件程式履行率、備案率均達到100%,無被糾錯情況發生。聚焦基層基礎,通過法治督察、全面從嚴治黨檢查等方式強化法治隊伍建設,一線行政執法人員較上一年度增加10%,部分街鄉實現40歲以下公務員全員參加執法資格考試,全區儲備行政執法資格人員2036人。新招錄司法助理員全部具備法律職業資格,持證人員佔在編人員50%,排名全市前列。
(四)持續深化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組織開展基層綜合執法隊伍規範化建設專項行動。制定出臺執法行為投訴舉報等5項制度,推動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實。及時公示執法資訊18萬餘條。聚焦執法流程、權責清單、裁量基準等關鍵環節,創新展開“場景化+體驗式+實戰式+競技式”系統教學,以“小切口精準性+分級分層分類”模式精準培訓200余場。推行“多輪評查+專題培訓+現場指導+協同聯動”集中評查以及“季度評+集中評+領域評+跟蹤評+一對一”抽查,評查行政處罰案卷130本,提出意見建議1000余條。A崗人員參與執法率、違法行為納入檢查率、行刑銜接線上移送接收及時率均達到100%。
(五)持續構建權力制約監督體系。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全年辦結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議案、提案202件。主動發佈資訊2.8萬餘條,依申請公開政府資訊答復率達100%。及時反饋司法建議書、檢察建議書、糾正違法通知書,按期辦復率達100%。全年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142人次,尊重並執行法院生效裁判。制發懷柔區法治督察工作辦法,在全市率先啟動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建立法治督察與紀檢監察監督工作協同機制,將法治督察整改落實情況納入區委巡察、各派駐紀檢監察組日常監督、全面從嚴治黨檢查內容,有力壓緊壓實各單位法治建設主體責任。
(六)持續強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啟用500余平方米行政復議中心,實現諮詢、申請、受理“一站式”服務,積極開展案前案中調解工作,綜合化解率近50%,有效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推動村居公益律師、鄉村“法律明白人”、人民調解員協同發力,免費提供法律服務5.4萬餘次。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率先在全市成立村級多元解紛工作站,創新建立“她·守護”“極光普法驛站”“12345與12368雙線聯動”“柔·和”解紛工作站,一大批社會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全區法治政府建設發展不均衡,基層政府依法行政基礎和能力仍需加強。二是依法行政制度落實尚需強化,依法決策水準和行政執法規範化水準有待提升。
三、2023年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堅持把法治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定期聽取重點工作彙報,高位推進法治建設重點工作。黨政主要負責人率先垂范,切實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做到對法治建設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辦。帶頭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通過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講授、區政府常務會會前學法等形式進行深入學習。區委書記多次組織召開會議,研究推動法治領域重點難點問題解決,並對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等具體問題進行批示,提出具體要求。區長親自提出並組織實施“1+3”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模式,堅持依法解決社會治理難題、歷史遺留問題。
四、2024年主要安排
(一)強化法治政府建設統籌協調力度。持續抓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常態化,加強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領導,用好區委依法治區委“一辦三組”、法治政府建設聯席會議平臺,研究推動法治政府建設決策部署和規劃計劃貫徹落實。繼續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工作,補齊補強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短板弱項,以創建促提升。聚焦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落實,深化法治政府建設與責任落實督察,發揮依法行政考核“指揮棒”導向作用,夯實法治政府建設基層基礎。推進領導幹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學習常態化,不斷提升各級領導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強化依法行政制度落地落實。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加強全流程管理。全面落實行政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機制和備案審查制度,提升行政規範性文件制定和管理能力。全面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實施提升行政執法品質三年行動計劃,開展行政執法人員分類分級分層培訓,強化重點領域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加快推進科技執法、非現場執法,全面落實輕微違法免罰和初次違法慎罰制度,強化柔性執法力度。持續完善執法協調監督機制,加強行政執法數據日常監測,提升行政執法質效。
(三)健全矛盾糾紛行政預防化解體系。全面貫徹實施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持續推進復議工作規範化建設,在堅持依法依規審理案件的同時,探索建立“行政復議+調解”多元化解機制,積極運用調解、和解方式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深入實施《信訪工作條例》,進一步完善信訪事項受理辦理、轉辦督辦、依法處理、監督問責、秩序維護等工作程式,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強化行政調解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的銜接聯動,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
(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成果人民共用。繼續抓好接訴即辦改革,深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着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提升城市治理精準性有效性。落實《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的意見》,提高證照審批效率,推進“一件事”整合服務,打通“一網通辦”堵點,加強政策文件宣傳解讀和主動公開,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智慧化營商環境。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持續推進基層法治文化建設。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法治保障力度和法律服務水準,滿足群眾法治多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