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情況報告

日期:2025-03-28 10:00    來源: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2024年,房山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市委十三屆五次、六次全會精神,為災後恢復重建和區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

  一是深化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制定領導幹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開展“一把手”法治專題培訓,舉辦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研討班並開展法治測試,組織觀摩行政案件庭審。黨校各主體班次實現法治課程覆蓋率100%。二是加強統籌協調。充分發揮議事協調機構職能作用,優化法治督察考核評價體系。申報“三協同”模式案例入選中央依法治國辦市縣法治建設典型案例。獲評“全國組織宣傳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三是發揮法治服務保障作用。組織骨幹調解員開展災後重建矛盾糾紛化解指導。打造全市首家區級調解學院。與保定市建立“三合一”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合作機制,與浙江省楓橋鎮等簽訂五方共建協議,與保定市、雄安新區簽訂人民調解工作協同發展協議,推進跨區域法治協作。

  (二)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一是深化行政體制機制改革。規範管理掛牌機構,清理牌子129個。完成9次區直部門權力清單動態調整並公佈。精簡規範街鄉鎮議事協調機構488個,梳理建立街鄉鎮履職事項清單。規範社區(村)代辦事項69項,推進政務服務規範化。二是推進行政審批與政務服務協同聯動。完成7個行業“一業一證”落地,發證15張。完成義務教育入學、靈活就業等62個“一件事”整合場景建設。推出全市首個開辦餐飲店“一件事”優化場景案例。實現“跨省通辦”事項107項,成功辦理全市首例“京冀”跨省通辦不動産抵押登記業務。三是推動一體化綜合監管改革向縱深發展。全面推動非現場監管,全年開展檢查90389戶次,非現場檢查佔比56.86%。開展“無事不擾”企業清單試點工作,建立“無事不擾”清單企業14520戶。行政執法人員A崗綜合監管系統綁定率100%。四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發佈助企賦能行動計劃2.0版,開展4輪企業大走訪,解決企業訴求2565項,促成“服務包”企業新落地項目60個,總投資113.35億元。出臺政務服務提升三年行動計劃,1500項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政務服務動態實現100%“一網通辦”。五是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準。持續深化接訴即辦改革,出臺“1+4”增強版措施,狠抓“每月一題”“每週必辦”,組建17支區級指導員隊伍。高效處置群眾訴求35萬件,排名並列第一街鄉鎮數量始終位於全市前列。健全完善“熱線+網格”工作機制,發現處置各類問題21萬件。

  (三)科學民主依法決策

  一是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公佈2024年區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式,按要求參加重大行政決策案例評審。二是嚴格行政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向市政府備案區政府行政規範性文件7件,備案登記並審查各單位向區政府備案的行政規範性文件16件。廢止區政府行政規範性文件2件,開展不平等對待企業文件政策清理。三是發揮法律顧問作用。成立區委區政府法律專家智庫,推動黨政機關普遍建立內、外部法律顧問隊伍。推動公職律師應設盡設,公職律師機構備案單位數同比增長111%,公職律師人數同比增長54%。

  (四)提升行政執法質效

  一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撤銷住建、統計、園林、人保4支執法隊,職能回歸機關。將水務執法隊劃入區城管執法局,完成機構改革期間執法職權調整。對屬地綜合行政執法隊查處重大疑難案件採取“保姆式”幫扶。組織開展下沉職權培訓24次共198學時。二是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基本建成區和街鄉鎮兩級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統一裁量尺度,落實免罰慎罰制度。年內開展執法案卷評查4次,查改問題280個。實時更新執法資訊300余條,組織5批次行政執法資格考試,通過率97%。

  (五)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全力提升應急指揮救援能力。完善“一辦二十九組”防汛應急指揮體系,製作人員避險圖和防汛應急指令明白卡,建立分級人員轉移“一本賬”。對130個地災險村制定“一點一方案”,提前開展各類防汛演練149次,實現安全平穩度汛。

  (六)強化制約監督

  一是主動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高品質辦理市、區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及政協提案274件。積極協助並參與人大、政協各類調研、視察、檢查19次,按期向區人大、區政協通報建議、提案辦理情況。二是加強財政監督。完成對23家鄉鎮政府、22家行政事業單位、2家協會和1家區屬國有企業在搶險救災及災後恢復重建資金、會計資訊品質和三公經費預算執行等方面的檢查。三是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組織開展防汛救災和恢復重建等38個審計項目,發現問題286個,涉及金額9.73億元,提出整改建議100條。四是提升統計監督實效。進一步健全防治統計造假責任體系,完善防治統計造假常態化機制。開展統計執法監督,全年共完成執法檢查293家,提高統計數據品質。五是深化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收集匯總惠企惠民政策事項51項。全年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9179余件,主動公開資訊1.8萬餘條。六是自覺接受司法和紀檢監察監督。持續深化府院聯動,召開府院聯動會議5次。建立“庭前提醒+庭後追蹤+定期通報+嚴格考核”機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95.8%,實現應出盡出。

  (七)堅持復議為民

  一是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共立案審查行政復議案件2060件,同比增長72.7%,案前化解行政爭議363件,案中以終止、調解等方式化解行政爭議196件,佔比18%。針對行政復議糾錯案件制發意見書39件。二是提升應訴工作質效。編制《行政復議應訴及行政執法工作手冊》《查處違法建設工作手冊》等“工具包”,組織200余名工作人員庭審旁聽5次。

  (八)深化訴源治理

  一是完善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各基層調解組織開展矛盾糾紛排查14800余次,同比上升50%,成功調解糾紛7652件,成功率98.7%。二是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將信訪工作法治化與“1+6+669”信訪“我來辦”便民服務平臺融合,打造“六個我來辦助推信訪工作法治化”體系,化解矛盾糾紛10萬餘件。三是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實現公共法律服務全覆蓋,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675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2331萬元。四是落實“八五”普法規劃。開展各類普法活動300余場次,受眾150余萬人次。實現1390余名“法律明白人”培訓全覆蓋。區司法局、區檢察院獲評全國“八五”普法中期表現突出單位。

  二、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一是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還需進一步夯實。二是部分行政機關依法行政能力不強,主動接受司法監督意識不夠。三是法治政府建設基層基礎還不夠穩固。

  三、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一是深化思想引領。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4次,專題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2次,區政府常務會會前學法4次。二是強化法治統籌。召開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全體會議,研究部署法治建設工作。三是壓實法治責任。區委書記、區長帶頭述法,實現書面述法全覆蓋、會議述法有提升、現場述法有探索。四是推進法治建設。在全年22次區政府常務會上研究法治議題24項,定期通報行政復議應訴、行政執法、行政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等情況。區政府負責人出庭應訴4人次,帶隊旁聽庭審2次。

  四、2025年主要安排

  一是壓緊壓實法治政府建設責任。持續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實。充分發揮區委依法治區委員會及“一辦五組”統籌協調作用。緊抓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

  二是有序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準。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工作機制。推進行政執法規範化。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深化府院聯動,推動行政爭議源頭預防與實質化解。

  三是深入推進基層法治政府建設。通過考核設置加分項等激勵街鄉鎮加強法治人才儲備。發揮“好鄰居·我來辦”調解學院人才孵化作用,組建高素質專業化解紛隊伍。紮實開展“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行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