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2023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情況報告

日期:2024-03-30 20:00    來源: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2023年,房山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落實市委十三屆三次、四次全會精神,圍繞“六大房山”建設,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堅持思想引領,法治政府建設組織領導體系進一步夯實

  一是加強理論武裝。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各級行政機關會前學法必學內容和培訓必修課程,全年舉辦領導幹部依法行政專題研討班2期、專題法治講座2期、區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5次。二是強化統籌推進。堅持“四個親自”,區委常委會會議、區政府常務會議專題聽取法治工作彙報10余次,統籌推動解決法治領域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三是注重示範創新。參加第三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活動,我區示範項目入圍中央依法治國辦評審範圍。在區、鎮、村三級樹標桿,區法院、區司法局榮獲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稱號,西潞街道被打造為區級法治政府建設示範街道新樣板,大石窩鎮辛莊村獲評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二)堅持便民利企,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進一步升級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在鄉村民宿、餐飲店、游泳館、游藝娛樂場所四個場景實現“一業一證”,其中三個為全市首例。深化“一件事”整合落地,義務教育入學等46個事項實現“一件事”平臺辦理。二是提升政務服務質效。制定28項標準助推5G+政務服務數字化提檔升級,開展“辦成事”專項行動,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米”。三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協同推進“6+4”一體化綜合監管改革,完善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四是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在全市率先召開區級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發佈助企賦能八大行動計劃,建立區領導與企業家周末懇談會機制,現場解決企業訴求100余件。堅持“企業吹哨,部門、街鄉鎮報到”,全年解決企業訴求1468件。五是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準。依法辦理接訴即辦工單,依託“每月一題”和“雙十行動”,深化系統治理、主動治理,推動解決群眾訴求36萬餘件。發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優勢,推廣“西潞好鄰居”特色做法,有效解決一批基層治理難題。

  (三)堅持科學高效,行政決策公信力和執行力進一步增強

  一是貫徹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公佈2023年區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並動態調整,嚴格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等法定程式,不斷提高政府決策的品質和公信力。二是加強行政規範性文件管理。向市政府備案區政府行政規範性文件7件,審查重大行政決策、合同協議等229件,備案登記二級單位行政規範性文件20件,清理並廢止區政府文件4件。三是發揮法律顧問作用。制發《房山區關於加強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工作的實施方案》,推動全區黨政機關普遍建立內、外部法律顧問隊伍。21家律師事務所與27個街鄉鎮659個村(社區)全面對接,實現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

  (四)堅持剛柔並濟,行政執法規範化水準進一步提高

  一是規範行政執法行為。落實“免罰慎罰”制度,共辦理輕微違法不予處罰案件2萬餘件,免除罰款800余萬元,204家市場主體受益。二是強化行政執法協調。協調解決新修訂《行政處罰法》中難點問題,指導執法案卷製作、違建強制拆除等各類問題150余件次,協調解決部門間執法爭議30余件。三是提升執法人員素質。舉辦行政執法專題培訓,共139人通過執法人員資格考試,通過率97.88%,高於全市平均水準。印發《關於加強基層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的意見》,開展4次基層行政處罰案卷評查。

  (五)堅持復議為民,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進一步凸顯

  一是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組建復議體制改革專項法律顧問團隊,建立“1+1+27”復議接待模式。二是提升復議工作質效。案前化解交管類案件377件,立案受理行政復議案件1193件,審結1215件(含上年結轉),結收比102%,案件化解率20.6%,同比上升7.6%。發佈典型案例44個,制發行政復議意見、建議書76件。三是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出臺《房山區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指導意見》,各級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245次,出庭應訴率提升至39.84%(2022年為12.36%)。

  (六)堅持公開透明,行政權力內外監督進一步完善

  一是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全年共辦理市、區人大建議、政協提案221件,辦復率100%。二是加強財會審計監督。對全區行政事業、教育、醫療等165家單位開展財會監督,完成審計項目63項,查出違規和管理不規範資金50.11億元,提出審計整改意見227條。三是深化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主動壓縮依申請公開辦理時限,受理政府資訊依申請公開220余件,主動公開資訊2.4萬餘條。

  (七)堅持新時代“楓橋經驗”,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進一步推進

  一是完善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完成區人民調解協會換屆,成立調解協會講師團,籌備打造房山調解學院。二是信訪化解矛盾平臺作用凸顯。搭建“1+6+669”三級“我來辦”信訪服務平臺,形成“信訪+調解”矛盾化解工作閉環,共處理矛盾10.8萬件次,現場解決率90%以上,被確定為全市信訪幹部培訓班實踐教學點。

  (八)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應急處突能力進一步提高

  堅持以健全體制、完善機制、提升處置能力為抓手,推動應急管理工作高品質發展。推進52項區級專項預案修訂工作,其中18項預案規範化流程編制完成。面對“23·7”特大暴雨災害,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實“六個提前”,及時啟動“1辦25組”應急指揮體系,成立臨時黨委,領導幹部“雙下沉”靠前指揮,全體黨員幹部在崗在位,堅決果斷轉移並妥善安置群眾4.2萬人。高效開展搶險救災、處置各類險情,僅用7天基本實現應急“四通一保障”,僅用20天基本完成清淤泥、清垃圾、清河道、沖洗道路,大災之後無大疫。率先開發使用“特大自然災害救助審核系統”,及時完成20萬人應急救助金和5萬人綜合救助金髮放。高效平穩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完成7346戶住房修繕,4565戶住房重建已開工80%,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九)堅持良法善治,社會治理法治化水準進一步提升

  一是加強基層法治力量建設。推動司法所實有在編人數由81人提升至91人,編制使用率由79.4%提升至89.2%。二是紮實推進“八五”普法規劃落實。完成“八五”普法中期評估暨普法責任制履職評議工作,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1800余場,強化民主法治示範村動態管理,累計培養“法律明白人”1390名。三是強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實現公共法律服務全覆蓋,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143件,現場諮詢滿意度100%,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滿意度99.84%,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3038萬元。聚焦“23·7”特大暴雨災害,第一時間編制《防洪救災涉法問題百問百答》,組建汛期法律服務隊,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獲司法部微信公眾號、法治日報等媒體專題報道。

  二、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一是個別單位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程式意識、證據意識不足。二是聯合執法體制機制效能不明顯,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方面仍需加強。三是街鄉鎮依法行政意識、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三、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一是加強工作統籌。主持召開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全體會議2次、小組會議3次,部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召開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工作動員部署會,全面啟動示範創建。區委書記為各單位“一把手”專題講授法治課。二是壓實法治責任。實施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帶頭述法,75家單位110名述法主體完成年終述法,拓寬述法形式和內容,全面壓實第一責任人職責。三是推進法治建設。區政府組織召開涉及法治議題常務會議11次,審議法治議題17項,解決基層執法等難點問題。深化落實“府院聯動”機制,區政府負責人出庭應訴4人次,區政府班子成員旁聽庭審1次。

  四、2024年工作安排

  一是強化思想理論武裝。持續推動各級黨委、政府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等形式,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把學習成效轉化為生動實踐。

  二是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堅持系統觀念、整體思維,抓實抓細“一規劃兩綱要”等文件落實,構建具有房山特色的法治督察體系,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準。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式,系統提升合法性審查質效。深化執法規範與效能建設,健全跨部門跨層級聯合執法協作機制。充分發揮集中行政復議權優勢,提高行政復議案件辦理品質。提升行政訴訟效能,提高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率。夯實基層法治基礎,充實基層法治隊伍力量。

  四是高效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把優化營商環境舉措貫徹到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為重大項目建設提供優質法律服務,為全力建設“六大房山”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