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政府2021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情況報告

日期:2022-03-29 10:00    來源: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2021年,大興區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圍繞《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圓滿完成中央法治政府督察迎檢,切實為全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一、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設的舉措和成效

  (一)政府職能轉變取得新進展

  1.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調整細化執法事項,組建綜合執法隊伍;優化處級事業單位,涉改事業單位機構數量精簡20.8%,編制數量精簡4.9%。

  2.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創新“5G+區塊鏈+大數據”政務服務辦理模式,282項區級自有審批事項實現“全程網辦”,佔比99.3%。增設自助辦理終端設備,擴大幫辦代辦隊伍。

  3.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落實各項重點改革任務,開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動,解決群眾辦事痛點難點問題。落地告知承諾事項75項,精簡材料18.7%,精簡時限74.9%。

  4.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業務審批流程嵌入告知承諾制和容缺受理環節,初步建立分級分類監管機制,加快建設信用聯合獎懲制度,完成企業行政處罰信用修復1130條。

  5.提高基層治理效能。高品質完成全區238個社區“兩委”、436個村黨組織和380個村委會換屆任務。制發《大興區關於加強社會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備案社區社會組織5297家。開展“物業超市”進社區專場活動7場,走訪社區25次。

  (二)依法決策水準實現新提升

  嚴格履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式,47件區政府文件和重大合同經過合法性審核,20余件重要文件經過審核把關,辦理法規規章徵求意見50余件。加大行政規範性文件備案監督力度,政府治理能力穩步提高,源頭預防政策風險的成效日益凸顯。

  (三)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凸顯新成效

  1.嚴格執法制度落實。深化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建設執法公示系統,開展專項督察。各單位職權履行率不斷攀升,柔性執法、審慎執法理念逐步推廣,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2.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2021年修訂版)》要求。組織新法培訓470餘人次,補充完善網站執法公示內容,清理行政處罰實施主體50個、受委託執法組織31個。

  3.多方協力提升行政執法質效。完善行政執法與司法、監察跨體系協同機制,健全跨領域協同監管體系,強化區屬部門與公安部門銜接案件雙向移送和雙報備機制,形成打擊違法犯罪合力。

  (四)內外監督工作凝聚新合力

  1.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提交區政府辦理建議提案183件,已全部辦復。各承辦單位主動接受監督,代表委員滿意率達100%,建議提案辦復率達100%。

  2.加強財政管理與監督。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建立財務集中核算機構。完善財政直達資金監督管理工作制度,共收到直達資金2.03億元。進一步完善預算績效管理機制。

  3.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預算執行審計,實現對區一級預算單位和教委直屬二級單位的預算執行審計全覆蓋;經濟責任審計,實現五年輪審一遍的任務目標;政府投資審計,持續向全面型和品質效益型審計模式轉變。

  4.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用。實現重點行業全流程電子化,完成電子化開評項目214場。實現遠端異地評標,成功試航首個遠端異地評標項目——“小紅門路修復性養護工程項目”。

  5.深化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在區政府門戶網站,公開重大行政決策目錄4次,開設“法治政府建設報告”專欄。完善“領導信箱”欄目,受理留言2461條,辦復2260條。

  (五)社會矛盾糾紛化解贏得新突破

  1.加強行政復議、應訴工作。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印發《大興區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接收復議申請374件,終止118件,案中調解成效初顯。

  2.依法做好信訪工作。深化信訪工作聯席會議作用,區領導批示信訪工作32次,協調解決信訪問題30件。區、鎮兩級領導幹部累計接訪1095人次。開展矛盾糾紛排查48次。

  3.加強行政調解工作。各單位梳理行政調解職權清單共47項。行政調解案件共406件,調解成功403件,成功率99.26%,涉及金額1319.1萬元。

  4.強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深化司法鑒定行業治理,清查投訴案件9件,開展案件評查50件。完善村居法律顧問制度,細化村居法律顧問服務內容及方式。開展法律援助918次。

  二、2021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不足

  (一)行政執法能力水準有待進一步加強

  行政執法人員的依法行政與實際工作的結合能力有待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仍需加強。

  (二)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

  雖然綜合行政執法機構已經組建,但是在人員隊伍建設、執法銜接、培訓指導等方面有待加強,在執法規範性方面還需提升。

  (三)全區行政應訴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各單位普遍應訴能力不足,法治工作人員專業化水準不高,依賴於外聘法律顧問完成答復和應訴工作,體制內把關不夠。

  三、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

  將法治建設深度融入地區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召開依法治區委員會會議3次,辦公室會議1次,委員會及各小組共制發措施類文件27份,紮實推進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監督各項工作。

  (二)強化學法用法

  實現領導幹部學法常態化,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列入理論中心組學習重點內容,列入全區依法行政培訓課程,列入區委黨校學習必修課程。通過會前學法、處級幹部輪訓班、依法行政研討培訓班等形式,共培訓領導幹部2100餘人次。

  (三)維護司法權威

  支援法院、檢察院對區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監督,區政府負責人出庭應訴3件,各部門、鎮、街道負責人出庭應訴116件,切實發揮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成效,突出體現法治帶頭人作用。

  (四)注重宣傳引導

  緊抓關鍵對象,通過法治課堂、公益廣告、微視頻等形式,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及3個示範項目創建工作,充分發揮典型示範作用。

  四、2022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工作思路

  (一)提升執法隊伍依法行政能力

  加強法治教育培訓,全面提升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政意識和執法能力,特別是強化對一線執法人員的專業法律知識培訓與法治實踐操作指導,嚴格執法資格管理。

  (二)提高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水準

  切實做好中央法治督察問題整改,深化完善行政執法體制,規範完善行政執法程式,強化執法銜接,高品質落實發展要求。

  (三)紮實推進行政復議體制改革

  全面落實復議體制改革過渡期間工作要求,力爭在機構設置、人員配置、辦案場所建設等關鍵任務上進一步取得突破。深化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加大行政應訴工作指導監督力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