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2206號(文體宣傳類188號)提案答復的函

日期:2024-12-31 09:06    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分享:
字號:        

  經認真研究,現就《關於將北京歷代帝王廟建設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的提案》答復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北京歷代帝王廟是明清兩朝祭祀三皇五帝、歷代帝王和文臣武將的皇家廟宇,199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代帝王廟始終以三皇五帝為祭祀中心,體現了三皇五帝崇高的祖先地位。至清乾隆時期,在景德崇聖殿內供奉三皇五帝和歷代帝王188人,東西配殿供奉歷代文臣武將79人。清朝中後期建有關帝廟,單獨供奉關羽。近年來,秉承“不改變文物現狀”最小干預性的原則,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我市對廟內景德門、

  景德崇聖殿、碑亭等文物建築和院落地面進行保護修繕,完成了對文物建築的修補和提升,實現文化價值傳承和保護最大化。

  2022年10月28日,我市在首都博物館召開北京市在博物館率先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動員部署會,市民族宗教委會同市文物局、市博物館學會等相關單位,從全市備案博物館中研究梳理出31家博物館作為首批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進行培育,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即為其中之一。

  2023年,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為抓手,圍繞歷代帝王廟歷史沿革及文化內涵,在博物館業務工作中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結合博物館實際情況,制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專屬參觀路線,完善講解詞內容,製作宣傳折頁。舉辦“2023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講堂、“歷史小達人 探秘帝王廟”主題研學活動、“石榴花開別樣紅 中華民族一家親”非遺體驗活動、“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主題活動,切實發揮博物館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獨特作用,強化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的文化輸出,講好各民族自古以來的“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23年9月,我市民族宗教委聯合市文物局組織專家對已經基本完成打造的博物館開展評估工作驗收工作,北京歷代帝王廟通過驗收,已正式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在未來進一步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工作中,我市將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積極推進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工作。結合博物館實際情況,立足文物與非遺資源優勢,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強化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故事的系統梳理和深入挖掘,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開放相容的展覽展示和利用方式,研究好、闡釋好文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與時代價值。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24年8月1日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