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部分 2025年度部門預算情況説明
一、預算管理情況説明
二、部門情況説明
三、收入預算情況説明
四、支出預算情況説明
五、財政撥款“三公”經費預算情況説明
六、其他情況説明
七、名詞解釋
第二部分 2025年度部門預算報表
一、收支總表
二、收入總表
三、支出總表
四、項目支出表
五、政府採購預算明細表
六、財政撥款收支總表
七、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表
八、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表
九、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支出表
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支出表
十一、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表
十二、政府購買服務預算財政撥款明細表
十三、項目支出績效目標表
十四、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表
第一部分 2025年度部門預算情況説明
一、預算管理情況説明
(一)預算單位
北京市政府於1991年12月設立亦莊工業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前身),1992年7月更名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1994年8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0年7月,經北京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京編辦行〔2000〕21號),北京市財政局駐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整建制劃歸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成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職能機構,更名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根據《關於印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京編委〔2019〕11號)、《中共北京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調整中共北京市委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委員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機構設置等有關事項的批復》(京編辦復〔2024〕163號)調整優化經開區工委、管委會工作機構,更名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國資局。經機構一系列調整最終發展為現行體制,即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國資局作為預算主體,代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成為市財政局的一級預算單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部門預算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國資局名義申報,市財政局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國資局下達預算批復。
(二)預算收支政策
2005年北京市財政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北京市預算監督條例》、《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北京市關於進一步促進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若干規定》(京政發〔2001〕38號)和《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完善市與區縣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通知》(京政發〔2005〕16號)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實際情況,經北京市政府同意,北京市財政局印發《關於印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京財預〔2005〕2336號),明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範圍內形成的地方財政收入全部留歸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使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支出項目由管委會根據收入情況統籌安排。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收入預算根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合理測算各項收入,編制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範圍包括為保證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及所屬機構正常運轉、促進經濟建設、城市管理及各項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的項目支出;以及根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債務負擔情況,需要由財政資金安排償還的債務支出等。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收入按照有關土地政策,在扣除上繳中央及劃轉其他用途因素外,留歸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使用,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2012年12月31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通過《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的意見》,意見明確:創新完善更有利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大發展的財政體制;延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現行財政管理體制3年;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出讓收入市級留成部分,在扣除按國家規定和市政府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專項規定計提後全額返還。對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徵地拆遷項目給予重點支援;隨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産業空間範圍的不斷擴展,將財政資金使用範圍相應擴大至“六園”、綜合服務配套區和市政府批准的新拓展區域。
2016年,營改增政策全面推開,增值稅中央地方五五分成,由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主導産業為製造業,因此營改增改革政策性收入不降反增。為了彌補北京市減稅效應明顯的影響,市財政印發《北京市財政局關於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營改增改革政策性增收實行滾動上繳的通知》(京財預〔2017〕49號)文件,要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營改增改革政策性增收實行滾動上繳。
201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亦莊新城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京政發〔2019〕22號),明確165平方公里區域稅收和土地出讓收益優先用於該區域發展。按照錢隨事走、事隨責定原則,支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對公共服務重點項目提供運營支援。
(三)預算管理模式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是市政府派出機構,非一級政府,不具備一級財政的資格,因此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沒有金庫,財政收入繳入市級金庫,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收支預算以專項資金的形式納入市級預算,接受市人大監督審核。儘管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無行政區劃,實際管理着約225平方公里的地域,因此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在管委會內部更偏向於參照政府預算模式進行管理。
預算編制方面,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國資局按照政府預算管理模式組織工委、管委會所屬機構及單位編制部門預算。為了規範管理,2009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參考北京市及區縣政府預算管理系統,結合自身特點建立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預算管理系統,每年部門根據重點工作,按照預算管理相關要求據實在系統中申報預算。隨着信息化服務管理水準不斷提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於2023年推動智慧財政系統上線運作,加強預算編制、執行與採購、評審、績效、資産的統籌銜接,提升財政資金分配使用智慧化管理水準。
資金管理方面,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國資局負責財政資金的撥付,非稅收入集中收繳,匯總編制部門決算,統一管理行政事業單位銀行賬戶。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國資局嚴格按照北京市國庫集中支付管理相關要求進行資金支付工作。指標管理、財政資金撥付和國庫集中支付業務均通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智慧財政系統”管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設機構(工委、管委會工作機構和公共服務機構)無獨立財務,內設職能機構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基建項目的財務會計核算、會計業務代理以及會計檔案管理、日常報銷等財務工作,統一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服務保障中心負責開展。
預算執行方面,按照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預算執行情況與市財政局年初批復的差異、動用結餘資金情況向市財政局報送預算調整請示。
自行管理許可權方面,績效管理工作按照北京市財政局2015年印發的《關於同意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自行組織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通知》(京財預函〔2015〕259號)文件,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自行組織實施。鋻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實際,政府採購管理、政府購買服務、財政投資評審均參照市財政局相關制度文件執行,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負責組織實施。
綜上所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預算管理模式創新地融合了政府預算和部門預算的管理模式,但無論與嚴格的政府預算還是部門預算相比,均存在着一定差異。即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預算收支情況在預算申報、批復、執行的額度和範圍上與市財政保持了一致,但在具體口徑和構成上無法達到一一對應,這一問題在全國範圍內的其他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存在相當的普遍性。
二、部門情況説明
(一)本部門性質、職責等情況
根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和《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關於成立中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委員會的通知》(京辦文〔1994〕12號),設置中共北京市委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委員會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委員會為負責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和幹部管理工作的市委派出機構,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為代表市政府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統一管理的市政府派出機構。主要職責是:
1.保證國家法律、法規和産業政策在開發區貫徹實施;
2.編制開發區總體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3.制定並組織實施開發區的行政管理規定;
4.按照規定許可權審核、批准開發區各類投資項目;
5.按照開發區的總體規劃,對開發區的土地實行統一管理;
6.統一規劃、管理開發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
7.管理開發區的財政收支;
8.管理開發區的進出口事務;
9.管理開發區的涉外事務;
10.管理開發區的工商行政、勞動、人事、統計、物價、技術監督、城市建設、房地産、環境保護、環境衛生、公安、司法行政和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
11.興辦、管理開發區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公益事業;
12.監督、檢查、協調有關部門設在開發區的分支機構的工作;
13.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職權。
(二)機構設置情況
2024年根據《中共北京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調整中共北京市委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委員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機構設置等有關事項的批復》(京編辦復〔2024〕163號)最新調整優化經開區工委、管委會工作機構26個,分別為:黨政辦公室、組織人事部、宣傳文化部、社會工作部、經濟發展局、營商環境建設局、科技和産業促進局、資訊技術産業局、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産業局、機器人和智慧製造産業局、高端汽車和新能源産業局、財政國資局、開發建設局、城市運作局、生態環境建設局、社會事業局、商務金融局、行政審批局、綜合執法局、機關黨委、機關紀委、總工會、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北京市積體電路重大項目辦公室、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工作辦公室、紀檢監察工委;調整設立經開區工委、管委會公共服務機構4個,分別為:黨群服務中心、土地儲備與建設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保障中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事業單位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榮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受託管理街道2個:榮華街道辦事處、博興街道辦事處。
(三)人員編制及實有情況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控制數860人,實際在職人員763人;事業編制140人,實際100人;離退休人員178人,其中:離休0人,退休178人。
三、收入預算情況説明
2025年度收入預算4900821.51萬元,比2024年年初預算數3128800.00萬元增加1772021.51萬元,增長56.64%。主要原因是馬駒橋智造基地園區建設項目資金、臺湖科創産業園建設項目資金、大興區舊宮鎮南街地區棚戶區改造項目資金、結轉結餘資金等增加。
(一)本年財政撥款收入4255521.00萬元
1.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收入3141021.00萬元。
2.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收入1114500.00萬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撥款收入0萬元。
(二)本年其他資金收入0萬元
4.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收入0萬元。
5.事業收入0萬元。
6.上級補助收入0萬元。
7.附屬單位上繳收入0萬元。
8.事業單位經營收入0萬元。
9.其他收入0萬元。
(三)上年結轉結餘645300.51萬元
10.上年結轉結餘645300.51萬元。
圖1:收入預算
四、支出預算情況説明
2025年支出預算4900821.51萬元,比2024年年初預算數3128800.00萬元增加1772021.51萬元,增長56.64%。主要原因是支援高精尖産業發展和提升公共服務水準資金需求增加、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亦莊新城一體化發展資金需求增加。
(一)基本支出。基本支出預算0萬元,佔本年支出預算0%,與2024年年初預算數0萬元持平。
(二)項目支出。項目支出預算4900821.51萬元,比2024年年初預算數3128800.00萬元增加1772021.51萬元,增長56.64%。其中:
1.事業單位經營支出0萬元。
2.上繳上級支出0萬元。
3.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0萬元。
圖2: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情況
(三)年終結轉結餘資金0萬元
五、財政撥款“三公”經費預算情況説明
(一)“三公”經費的單位範圍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國資局因公出國(境)費用、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和運作維護費開支單位包括30個所屬機構、2個事業單位和2個受託管理街道。
(二)財政撥款“三公”經費預算情況説明
2025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523.01萬元,比2024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增加48.09萬元。其中:
1.因公出國(境)費用。2025年預算數250.33萬元,與2024年預算數持平;2025年因公出國(境)費用主要用於公務出訪等方面。
2.公務接待費。2025年預算數33.36萬元,比2024年預算數減少2.85萬元。主要原因是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
3.公務用車購置和運作維護費。2025年預算數239.32萬元,包括:公務用車購置費2025年預算數73.87萬元,比2024年年初預算數17.98萬元增加55.89萬元,主要原因:對達到使用年限的2輛客車進行更新購置。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2025年預算數165.45萬元,其中:公務用車燃油45.00萬元,公務用車維修50.00萬元,公務用車保險20.00萬元,其他支出50.45萬元。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2025年預算數比2024年年初預算數170.4萬元減少4.95萬元,主要原因: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
六、其他情況説明
(一)政府採購預算説明
本單位2025年無政府採購預算。
(二)政府購買服務預算説明
本單位2025年無政府購買服務預算。
(三)機關運作經費説明
本部門不在機關運作經費統計範圍之內。
(四)項目支出績效目標情況説明
2025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國資局填報績效目標的預算項目21個,佔本部門本年預算項目21個的100%。填報績效目標的項目支出預算4255521.00萬元,佔本部門本年項目支出預算的100%。
(五)重點行政事業性收費情況説明
本部門2025年無重點行政事業性收費。
(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情況説明
本部門2025年無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預算。
(七)國有資産佔用情況説明
截至2024年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國資局共有車輛85台,共計2219.02萬元;單位價值50萬元以上的設備129台(套)、共計43010.21萬元。2025年預算安排中,購置單位價值50萬元以上的設備0台(套),共計0萬元。
七、名詞解釋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發展支出: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及所屬機構正常運轉、促進經濟建設、城市管理、各項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等支出。
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數:指本部門當年部門預算中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用、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和運作維護費預算數。
第二部分 2025年度部門預算報表